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第105章 袁將顯猶豫 玉妃勸帝思

作者 ︰ 文苑新兵

第105章袁將顯猶豫玉妃勸帝思

(137)

在嗣後的相持中,大明節節敗退,後金攻城略地,已呈坐大之勢——當然了,正像一重癥病人,鑒于醫術及藥物作用,病情亦會有時重時輕情況發生。更不否認能帥強將在扭轉戰局中起的作用。前幾年徐家父子鎮遼時,出現的短時間邊境安定,及袁崇煥的連連克敵制勝,便屬于這種特殊情況。

袁將的軍事才能自然不能不承認,但畢竟缺乏駕馭大戰經驗;前勝許為新敵交手,敵方尚未模準新對手戰略構想,故爾猝不及防連遭慘敗。爾今已停戰休養生息多年,吾方連勝尚在積極備戰,敵方連敗,懷著報仇雪恥的極大動力,一旦反撲過來,吾方真能招架得住?

「哼,五年時間平遼?笑談。」許譽卿卻在心中冷笑一聲道。「戰場上憑的是戰略戰術,拼的是真槍真刀和血肉之軀,不是在茶室里喝茶對弈,誰勝誰負,那樣輕而易舉。只要能守住錦州和寧遠就不錯了。」

你袁大將軍是有兩把刷子,但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太多了。許譽卿決定提醒袁崇煥,「同皇上一定要實話實說。出家人不打誑語,兵部尚書也不能打誑語啊!」雖然表面上鎮定自諾,但從實際上,袁崇煥還是被許譽卿一番,條分縷析,既有充分理論分析,又有大量實例支撐的建言,給說得心跳加速,滿面潮紅,難止激動。

的確,作為資深的軍事觀察家,許譽卿對大明真實軍事能力的觀察,應遠在身為尚書的袁崇煥之上。許譽卿也是厚道人,並不想拿這件事對袁崇煥怎麼樣。他只想提醒面前這位大男人,無論出于什麼原因,想體現自身價值也好,為報皇上器重信任之隆恩亦罷,但關鍵的一條是,必須要對自己說的話,表過的態負責任。

「五年之後,也許用不了五年,皇上絕對會對他今天,在朝廷上說的這些話作出反應。」許譽卿斷言道。「這反應可能是平和的,但更可能是激烈的。」

許譽卿用詞含糊,但其意不言自明。話听到此,袁崇煥一時間禁不住心潮激蕩,對自己在皇上面前浪言以對的輕浮舉止有些後悔了。在回到居處後,苦苦斗爭了一整晚上,最終還是決定听許譽卿的良言相勸,于次天一早,必趕在每日早朝前,去見崇禎帝,向其解釋一下昨日的表態。

但當次日一早,袁崇煥來至乾清宮後,心事重重地坐在崇禎帝對面,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話說從頭。崇禎是何等聰明的人,盡管對方進來後一言未發,但僅從對方忐忑不安的表情,已猜出個八、九、十分。

「哼,這人一定是對昨天的表態後悔,要來更正時間哩!」他在心里冷笑一聲道。一時間又不禁挺傷感地想道︰「啊,天呀!俗話說‘以心換心’。我以真心對世人,可世人咋就不能真心對我呢?」他突然對袁崇煥厲聲喝道︰「朕平生最恨欺君之人,袁崇煥!你——」

盡管進宮前已有心理準備,但猛听這一聲怒吼,袁崇煥還是猝不及防的頓時兩腿一軟,頭暈目眩眼前一黑,若非當即扶住椅柱,便要差點倒去。覺得一切都完了!但是他硬撐著,堅持沒有下跪求饒。很多年後歐洲心理學家卡耐基寫有一本書,叫《人性的弱點》,曾一針見血指出,是人都有弱點(某些書中稱「軟肋」);不管他是元首或平民,英雄或普通人。

袁崇煥自然不是普通人,既是朝廷大臣還是英雄,但他亦有弱點(軟肋)。那就是好面子圖虛榮。遇事那怕吃再大虧亦要硬撐。這便是一個非凡人物的弱點。也許是致命的。自白面書生袁崇煥一不小心,神奇般地成了抗金英雄之後,他身上也神奇般地沾染了英雄們共有的弱點(軟肋)。

但說到底他還真不敢欺君。他是只懂得忠君,忠于國家社稷的人。崇禎開始以為袁崇煥會為自己辯護,若那樣的話,結局還有兩說。但是對方沒有。自吼了那一嗓子,並給其扣了個「欺君」的大帽子之後,崇禎就一直在等;但袁崇煥卻始終一言不發。這讓原本自信的年輕皇帝,突然心里有點發慌,覺得似哪里有點不大對頭?

當重新冷靜下來後,他卻突然憶起頭晚在毓慶宮安寢時,君妃間一點小小的意見沖突,及彼此間,那段值得細細咀嚼品味的對話。盡管他貴為天子,但畢竟還是凡身**,總免不掉他這年齡段人所共有的,「遇事欠冷靜,總愛動感情,且還易沖動,心里難存事,極易溢言表」的共同毛病。自下午在乾清宮宣召袁崇煥「奏對」,從君臣間先討論「平遼」大計,到中間恰連接三封「緊急邊報」,到隨後頒布對袁崇煥職務任命詔書;再到當眾詢問對方平遼準確時間,對方斬釘截鐵表態「給臣五年時間,邊患可除,失地可復」。

僅僅半天時間,整個宮廷議事,可謂**迭起,一環緊扣一環;既有驚心動魄,亦有皆大歡喜。最終劃了圓滿句號。所以,當朝臣散去之後,因為心里高興,小興子傳來晚膳後,崇禎不僅多吃小半碗米飯,還乘興喝了兩杯佐餐紹興米酒。當安曉元呈上「綠頭牌」,他想都沒想,當即翻了毓慶宮,決定立去玉貴妃處。多日思念,想與其親熱倒在其次,主要是想將新得「知己愛將」大好喜訊,帶來同愛妃分享。

但當兩人聚面後,他尚未及將喜訊告知對方,便被兜頭潑來的一瓢涼水,不僅讓他一時間丈二和尚模不住頭腦,更從而掃興失望。因晚膳時多喝了點酒,剛在小興子攙扶下走進毓慶宮門,便覺嗓子干渴難忍。于是坐下,剛接受罷玉貴妃率本宮一干人等,行過跪拜大禮,他沙啞著嗓子說了聲「平身」之後,便叫︰「小翼呀,快給朕倒杯茶水,朕渴死了。」

宮女小翼剛欲倒茶,玉貴妃向其丟個眼神,順便將一杯冷茶遞其手中,讓其呈給對方。崇禎接過便喝,但發覺是涼茶時,「噴」的吐了,且埋怨道︰「嗨,你這奴才!咋拿涼茶招待朕躬?愛妃,她原不很會辦事的嗎?咋突然失了分寸?」

「皇上,莫怪小翼,是臣妾專門交待她給您呈的涼茶。」玉貴妃微帶譏諷,一語雙關道。「因臣妾覺得皇上近日頭腦發燒,是該喝杯涼茶降降溫了。同時亦該用涼水洗把臉呢!」隨又命另一宮女道︰「小鳳,去給皇上端盆涼水來。」小鳳答聲欲去,卻被崇禎攔下。

「愛妃,您說朕近天頭腦發熱?朕咋不覺得哩?」崇禎邊自用手摩挲著臉,邊莫明其妙問道。突見眾宮人,皆臉偏一邊掩咀竊笑。崇禎當即醒悟︰定是玉妃借題發揮勸解自己。

于是便嗔怪道︰「愛妃,您是覺得近段朝廷諸事順利,朕的情緒轉好,因而頭腦發熱自滿驕傲了嗎?」

「難道不是嗎?」玉貴妃毫不退讓道。「自咱們于信城相識,到臣妾進宮,直到前些日子協手‘倒魏’。數年時間,臣妾還從未發現皇上像昨天在乾清宮,召袁崇煥‘奏對’,討論平遼大計時,當眾臣面那樣失態過呢!」

「愛妃呀,就因朕當眾盛贊了袁崇煥,並將其視為‘心靈知己’,便說朕失態嗎?您這也未免失之偏頗!」崇禎亦不讓步地自我辯解道。「你想想,遼東邊患已擾吾大明,數代幾十年時間,今日有臣工當眾表態‘五年邊患可平,全遼可復’。連在場的眾閣臣都紛紛祝賀朕得能臣愛將,大明中興有望。那你說天降大好事,朕能不欣喜激動?朕當面向袁崇煥表示欣賞親近,那也是鼓舞他情緒斗志,以決心平邊患,復失地嘛。您無須多慮,朕躬是有分寸的。」

「哈——是嗎?他袁崇煥當面當眾表態,‘五年邊患可平,全遼可復’嗎?」玉貴妃哂笑一聲道。「這態度是在啥樣情況下表示的?臣妾咋覺得有點懸乎?為協皇上解除邊患之憂,臣妾近日專門研究了遼邊戰史概況,既做了敵吾雙方軍力對比,亦向有關專家進行過請教咨詢。以現時情況看,五年內能保住錦州寧遠都不錯了,若奢談平邊患復失地似是兒戲。我懷疑對方是在皇上催問誤導下做出的錯誤估計。」

「戰時敵吾雙方軍力對比,固然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依據。但莫忘了,將帥的指揮才能亦是決定戰爭勝負重要因素。」崇禎欲說服對方的繼續辯解道。「袁崇煥曾在遼邊連勝金軍,敵軍听其名已聞風喪膽。這因素能給勝算成倍加碼。」

「但亦不要忽略勝者往往因驕傲輕敵,會給勝算大打折扣;敗者卻能化仇為力,從而給勝算加碼。」玉貴妃進一步以辯證哲理,企圖說服對方道。「另從作戰經驗分析︰敵帥皇太極畢竟在軍營長大,從小受其父戰斗常識耳濡目染言傳身教,應說算富有經驗者;而袁崇煥畢竟文進士出身,調兵部憑的是‘策論’知識;遼邊連勝亦僅算初戰僥幸;怎能憑此便穩操勝券?亦太自不量力了吧?但作為臣工,為向主子表達忠心,說些超越自己能力的話,表點超越事實的態,也情有可原。但作為主載國家社稷命運前程的皇上,怎麼也能如此輕率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最新章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文閱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