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皇帝送階梯耿臣無退意
(138)
經過兩人一番爭論後,崇禎當即冷靜下來,亦初步認識到,的確是因自己當時的感情沖動,造成對袁崇煥的誤導。但爾今木已成舟,欲退回重走亦難。畢竟「君無戲言」,何況又當著眾閣臣的面。那可是些「官油子」,別看當場一副讒媚咀臉,極盡阿倪奉承能事;但內心中肯定在幸災樂禍,欲看朕和袁崇煥的笑話;當今之計,只能審時度勢,將希望寄托在袁崇煥能主動認識,在君前又當著眾多同僚,隨便表態的錯誤;若那樣的話,朕便嚴厲訓斥他幾句,以便遮遮外人眼楮,同時給他本人和朕一個台階下。
思慮到此的崇禎帝,當即期期艾艾道︰「因近幾日朝廷事的確太忙,無暇來看望愛妃,想不到愛妃進步憑快。不僅對政事常成竹在胸,且在軍事上亦多有見解。不能不讓朕刮目相看。愛妃所言很對,的確是因朕當時感情沖動,又反復追問,才誤導了袁崇煥,在騎虎難下情勢下,才做出了草率的表態。但因系在宮廷‘奏對’嚴肅場合,又當著眾多閣臣的面,欲要更改亦難。
當今之計,只能將希望寄托在袁崇煥主動認錯上;以給他本人和大家一個台階下。
「如此甚好。」玉貴妃當即深表贊成道。「但願崇禎朝的這匹軍事上的‘黑馬’,亦能審時度勢。」
袁崇煥真能似玉貴妃所期望,審時度勢,主動承認「在君王和同僚面前,‘五年邊患可平,全遼可復’的草率表態錯誤嗎?不。若果真那樣學會圓滑的話,便不是他袁崇煥了。他壓根是個寧折不彎的硬漢。
袁崇煥的一言不發,且梗著脖子一副等著挨刀的悲壯模樣,讓崇禎未免有點同情和好感。他突又憶起頭晚同愛妃徐如玉間的對話,及他在對方面前的表態承諾。既想顧全朝廷面子,又要給彼此找個台階下,對方一言不發,並不欲為曾經的草率表態辯解,那就要適當引導他。向深處細想想,他袁崇煥當時那樣表態究竟圖的什麼?在當前形勢下,朝廷上那麼多文臣武將,誰都不願出頭去平遼他去了;且是主動要求的。誰都不敢說「五年時間邊患可平,全遼可復」,他說了。他是要官,要獎賞,要名譽地位嗎?顯然都不是。
誰都清楚兩軍交戰,難料生死,那可是刀尖上的游戲。他曾經主動請纓連勝金兵,立下赫赫戰功,但卻既沒提職又沒賞錢,反被調回閑置,且空落諸多非議;若換他人躲避尚來不及,還反而往前擠呢?也許,這僅是個男人的沖動。可沖動有錯嗎?在當今大明王朝,到處死氣沉沉,有幾個人還為國家江山社稷的千秋萬代,舍生忘死,不計得失,產生過沖動之望?反之,爭名于朝,趨利于市者卻大有人在。
如此忠臣良將,即便犯一次草率表態錯誤,亦仍是功大于過。于是,崇禎決定原諒袁崇煥了。事到如今就不想原諒也不行了,形勢早已騎虎難下。回看這滿朝文武,大多數也就是紙上談兵水平,別指望有誰肯出頭去率兵打仗。朕今天若當真處罰了袁崇煥,不僅會讓親者痛,仇者快,且更重要一點是,再靠誰為吾大明領兵打仗,保家衛國?
但等了半天,袁崇煥卻還是一聲不吭。嗨,你這個愣頭青,一點也不開化,沒眼竅,即便朕當真要原諒你,你也要暗中積極配合,給朕個台階下啊?為啟發袁崇煥,崇禎突然「咳咳」的干咳兩聲,爾後再次故裝威嚴道︰「袁崇煥,汝可知罪?」
袁崇煥仰頭梗著脖子,仍是一言不發,拒不認錯。崇禎突又一震,瞬間吃驚地想道︰「這袁崇煥如此強硬堅持,難道還在固執己見?仍以為五年可以平遼?若當真這樣,是好事亦是壞事。真能五年平遼,可創下明金戰爭史上的奇跡;朕和天下臣民,真要為他袁大將軍樹碑立傳。那相反呢?拖延時間也並不可怕,怕的是適得其反,明軍倒被金軍戰敗;那將有多少將士流血犧牲,更牽涉大明江山社稷安危。
「千萬不能冒這個險!還是婉轉動員其主動承認錯誤,並重新制定御敵方案為妥。」
于是崇禎帝又放緩口氣勸道︰「若無十分把握,現時修改迎敵方案還來得及——」
「不。大丈夫一言既出,怎能反悔?」袁崇煥終于發言了,但卻是令崇禎和在場同僚,人眾皆驚的回答道。「袁崇煥甘願用生命賭這五年。皇上,微臣願立軍令狀。」
沒有退路了,這一次是袁崇煥自斷退路。一時間崇禎好後悔,原雖知對方是個寧折不彎的硬漢子,沒料還是油鹽不進的「生紅磚」。早知這樣,當初真不該催著他表態。但爾今既然事已至此,開弓沒有回頭箭,只能就此布陣,後再采取補救措施。
「哈,哈!脾氣稟性倒挺像朕。不枉朕將你視為心靈知己。」崇禎突兀哈哈大笑道。「大丈夫做事就應有破釜沉舟的決心。相信你沒欺騙朕。至于‘軍令狀’一事嘛隨後再說。」
袁崇煥離開崇禎之前,兩人已心照不宣了。這是一場豪賭。袁崇煥把身家性命押上,崇禎作為一國之君,押的卻是整個大明江山。或者雙贏,要麼雙輸,舍此沒有第三種結果。
但是,做莊的是誰?不知道,反正不是他們倆人。莊家要很多年後才浮出水面,崇禎是看到了,袁崇煥卻再沒機會看到。但當時袁崇煥只想要一個結果︰不管莊家是誰,反正他要贏,且必須贏。其實,他當時就很清楚,這是兩個人的游戲,至于那個莊家是誰,無論輸贏他都看不到了。有句佛家用語叫「視死如歸」。對于那些生來貪生怕死的人,如當今革命隊伍中的叛徒,當然不會理解,他們會說那些為理想而戰而死的仁人志士,是傻瓜,是白痴。「好死不如賴活著」嘛!因袁崇煥那時博弈的對像,是當今皇上崇禎帝,而他真正輸不起的對像是大明江山。
所以,,袁崇煥在臨離開之前,向崇禎要了最後一個條件︰臨機專斷權。
「臣知道,皇上是位高瞻遠矚,出手大方的聖明天子。既然已將類似兵部尚書、右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等,如此多彌足珍貴的官帽子都賜給臣了,當然不會在乎再多給臣一份‘臨機專斷權’。」袁崇煥已像個「心靈知己」那樣,向他的朋友兼上司、當今皇上調侃似地要求道。「臣可不想再做楊鎬、熊廷弼、袁應泰、孫承宗等的第二。」
「既然要賭,就得給我一個自由的身子,我可不跳戴鐐銬的舞蹈。」他當時便想道。「無論勝敗結局如何,都要求得心理平衡,不留遺憾。」
「這不成問題。古今原本就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沿習嘛。」崇禎的確出手大方,當即便毫不遲疑的「買一送一」道。「五年之內,朕保證在朝廷上,所有關于袁愛卿的任何讒言誹謗,于朕而言都如小風過耳。楊鎬、孫承宗等的悲劇絕不會在你身上重演。」
得到皇上的鄭重承諾,袁崇煥一臉凝重的大步走去,因為寧遠那邊兵變的雙方,還立等他這新駐軍首腦去處理矛盾呢!
「袁大將軍且慢。」司禮監秉筆太監安曉元,從身後追上來道。「皇上口諭︰明日上午寅時,皇上要親帥文武百官在皇宮前,金水橋邊,給大將軍官兵送行呢。」
送行的禮儀在次天上午按時舉行。的確隆重得體。皇宮前金水橋上,一匹披紅戴花的高頭大馬昂首挺立,牽馬的是,亦披紅戴花的欽差大臣、兵部侍郎楊召忠。崇禎帝則親帥文武百官站在皇宮前午門城樓下。
「大明朝廷文武百官,歡送‘兵部尚書,右都御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大將軍袁崇煥,開赴遼邊前線儀式現在開始。」司禮監秉筆太監,執拂手大聲宣布道。「鳴禮炮。」
于是,當即禮炮轟鳴。「大明崇禎皇上偕文武百官,親送袁崇煥大將軍縋蹬上馬!」安曉元又朗聲喊道。此刻,便只見全副武裝、披紅戴花的袁崇煥,被崇禎帝攜手送至金水橋上駐足待發的馬旁。袁崇煥返轉身向崇禎行三拜九叩辭行大禮。崇禎叫「平身」後,看著袁崇煥縋蹬上馬。爾後在熱烈的「將軍令」打擊樂聲中,袁崇煥拍馬狂奔而去——
收到袁崇煥「兵變已經平息,畢自肅業已救出,目前安然無恙」的奏報時,崇禎帝正宣召兵戶二部主官在乾清宮「奏對」,共議統籌下步軍費兵餉問題。一家財政收支分配主管,一家財政開支大戶;在對待庫銀開支分配上,意見歷來相左,想法從不統一。往往會為分配數額問題,爭得面紅耳赤,若非當著皇上的面,相互對罵甚至大打出手都有可能。雖明知有這矛盾發生,卻又不能回避。既往曾有閣臣建議,為防他們見面就吵,各自強調己理;何不將面對面改為背靠背?于是當即一試,矛盾暴露反更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