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妹是廣西紫荊山人,爹爹燒炭,媽媽自己種著五分坡地,抽空給燒炭佬縫縫窮,一家人勉勉強強,尚能糊口度日。十二歲那年,媽媽又給她添了個妹子,按大排行起名三妹。
那是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布滿干柴的中國就在這紫荊山區被投進一簇燃燒的火種,爹爹媽媽再也不安分,每天晚上放下飯碗,點個火把就走,有時候黎明才回來,有時候干脆連家也不回直接上山干活,家和妹子全交給了她,由著十二歲的女娃兒隨便打整。
爹爹和媽媽走了,她常常背著妹子站在院壩望著星星月亮等。
這時候,村村寨寨遠遠近近的山路上,一片燈籠火把,游龍似地過去一隊,不一會兒又游龍似地過去一隊,直把繁星明月晃得一個勁顫抖。大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沒人告訴她,問也不告訴,直到年末的一天。
這天半下午,媽媽突然回來,二話沒說,讓她背著妹子站在院壩里,自己進屋往出搬東西。
家里哪里有什麼值錢的東西,拿出一床絮絮吊吊的棉被,看看又扔了回去,拉出兩條散架的矮凳,掂掂又撇了回去,折騰一氣,只拿出兩把柴刀,半袋苞谷,一挑箕洋芋。
大妹不知道媽媽在忙哪樣,傻呆呆地看著幫不上忙。
忽然,她看見媽媽打著火鐮,引然柴草,又將燃燒的柴草扔上茅草竹笆的屋頂,頓時濃煙裹著火苗子竄得比大樹還高。
「媽媽呀,媽媽呀,你做啥子喲?你把家燒了,我們住哪里嘛?」驚呆了的大妹拉著媽媽放聲大哭。
「走吧,眼下說了你也不懂。跟媽媽走,從今往後我們沒家了,不要了。」
後來大妹才知道,從那天起,她一家跟著天王,起義了,造反了。
對于一個十三歲的孩子來說,起義造反無非就是好多好多人在一起,熱熱鬧鬧,紅紅火火,飯隨便吃,能吃得飽飽的,偶爾還能吃上大米飯,不時還有下飯的菜。覺卻不夠睡,天天跑路,也不管天好天壞,白天晚上,說走就走,走起來就沒完沒了。至于前面的仗怎麼打,打得多激烈,犧牲多少人,受傷多少人,大妹統統不知道,只是走路,走路,沒完沒了得走路。
開始的幾天,媽媽還和她在一起,隨著路越走越遠,見到媽媽的機會越少,等到繞一大圈,又回到紫荊山,隊伍已經由松散無序過渡到規整嚴謹,姐妹倆也被編入牌尾營,生活有年老的婦女照料,打仗、築壘、運輸與她們無關,仍然是走路,走路,沒完沒了得走路。
與媽媽見面的機會三五個月也就個把回,還沒到周歲的三妹,喂點米糊面糊,卻也無病無災,偶而遇到個正女乃娃子的女人,接過來喂上一氣女乃水,能又笑又叫得高興老半天。
下雨了,刮風了,下雪了,起霧了,大軍行動,哪里有個遮蔽,哪里有個攔擋,三妹好象極適應這種生活,趴在姐姐的背上睡得特香甜,醒了就咿咿呀呀地「說話」,從來不哭不鬧,從來無病無災。兩年後太平軍進入南京,不足三歲的她,行軍的時候已經能從姐姐的脊背上滑下來,自己走上三里五里了。
太平軍定都南京城,大妹編入繡錦營,專司旗幟、服飾的剪裁縫紉和刺繡三妹仍然帶在她的身邊。生活安定了,吃喝也規律了,每天早早起床習武,吃過早飯干活,晚上習文,學著寫字,姐妹倆小樹似的眼看著往高里竄。爹爹媽媽也能時不時的過來看看,可是三妹再也不認他們,見了就往姐姐的身後藏,再往後干脆躲得不知去向。行軍打仗,血海里撕殺,把人們的性情也打磨得十分粗礪,三妹的認生,爹爹媽媽僅僅覺著好玩,根本沒往心里去,每次照樣高高興興來,高高興興去。
大妹的煩惱卻油然而生。那還是在永安州的時候。太平軍第一次佔領一座州城,生活條件來了個大的改善,吃的用的都很充足,牌尾營也被安置在文廟,第一次住上象樣的房子。這天晚上,正準備睡覺,大妹坐在地鋪上,給妹子月兌衣服,一歲零十幾天的三妹忽然開口說話,清清脆脆地叫了句媽媽。大妹高興得差點蹦起來,妹子會說話了,妹子會說話了。
讓她不舒服的是,從妹子會叫媽媽那天起,每天晚上,那雙女敕女敕的小手就開始不老實,總是模模索索地伸進懷里,尋找姐姐才剛發育的鵝卵大。大妹自然不讓模,粗暴地將她推到一邊,再來還是不讓,還是粗暴地推開。這時候,妹子總是睜大一雙毛乎乎的眼楮看著姐姐,女乃聲女乃氣地叫媽媽,不停地叫。大妹終于心軟,在妹子乞求的目光下,緩緩地解開懷。可是這個妹子蹬鼻子上臉,懷既然解開,沒了阻擋,她竟然一頭拱去,叼住,咂起來。一陣戰栗,一陣麻癢,一陣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整得她差點喊出來。她沒有再推開妹子,而是把她摟得更緊。
——媽媽殺清妖去了,殺盡清妖,打進北京,活捉閻羅妖,咱才有好日子過,咱才有媽媽依偎現在我就是你的媽媽我就是你的媽媽,吃吧,吃吧…吃…吧
進南京城妹子就三歲了,每天晚上還是離不開姐姐的。姐姐也習慣了,任她撒嬌,任她起膩,誰讓自己是姐姐呢,誰讓自己比她大十二歲呢,寨子里那些小姐妹十二三歲嫁人生娃的多著呢,就當自己的娃兒拉扯吧。關鍵是妹子跟爹爹媽媽越來越認生,越來越不親,令她煩惱不已。爹爹媽媽在戰場上撕殺,拼命,流血,你卻乘機霸佔他們的女兒,只讓她跟你一個人熱乎,跟你一個人親近,不讓跟他們熱乎,不讓跟他們親近,甚至不讓他們看上一眼。這不是比清妖更壞,比當官的更惡,比閻羅妖更不要臉嘛。唉,將來咋個向爹爹媽媽交代呢?
一年一年過去,姐妹倆過著相對平靜的生活,盡管戰場上的消息不斷傳來,有勝利的捷報,也有失敗的惡訊,畢竟距離她們相當遠,一些奇奇怪怪的地名,更讓她們弄不清到底是東是西是南是北。爹爹跟著林鳳祥、李開芳一路向北打,傳來的消息說,清妖的軍隊根本不經打,兩萬多聖兵三下五除二就沖破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一直打到天津,離清妖的老巢,離閻羅妖的寶座已經近在咫尺,快馬跑起來也就是半天的路程。後來就沒了消息,一點消息也沒有,幾年以後才听說,因為後援不濟,打了敗仗,兩萬多弟兄戰死在山東的一個什麼地方。
?*??拿米右惶焯斐ィ螅?秸?男問迫匆惶焯斐越簟>??鐶闈濉ぐァ?緣姆磁眩??錕?某鱟擼?旃?肆嗽???嘏潭?瞬簧 ?鎰使┬σ哺?簧狹耍?褰跤?丫?皇裁椿畽?篩傘︰枚嘟忝枚寂賞?跋擼?灰蛭?米猶?。?竺帽渙糲呂矗?勻皇竊縞舷拔洌?砩舷拔模?? 桓靄滋烊詞竅邢猩か br />
閑散的時光很快過去,大妹奉調上了前線。
大軍跟著忠王渡過長江,先是攻克和州,繼而又佔領全椒、滁州、來安,連破敵營三十多座,清妖的荊州將軍都興阿趕來救援,玩了個圍魏救趙的把戲,不與大軍決戰,竟直奔天京。忠王與英王的大軍一起,一個回馬槍把個都興阿打得七零八落,丟下一萬多尸首,狼狽逃竄。隨後,大軍兵分兩路,忠王的人馬直搗揚州,英王的人馬回救巢湖西岸的三河鎮。這時候,大妹所在的女營又調撥給英王,大軍出**、江浦,走巢縣、廬江,直撲三合鎮外圍,已經奪取揚州的忠王也趕來助陣,一舉殲滅圍困三河鎮的湘軍五千多人,緊接著又橫掃舒城、桐城,佔領大片土地。
這些天,大妹始終沉浸在興奮、激動和忘乎所以之中,她嘗到經過艱苦地行軍,築壘,炊飯,運輸,然後躲在土壘里揪心地觀陣,而勝利突然降臨的喜悅,她嘗到流一身臭汗再端起飯碗大口吞咽糙米飯的香甜,她嘗到折騰一天筋疲骨軟再放展了躺在地鋪上的愜意。戰爭之于她,一個生活在最底層的女子,那是幸福的,改變命運的過程才是最大的什麼也代替不了的幸福。只是有些惦記妹子,咂著自己****長大的妹子才剛剛八歲呀。
誰想,就在這時候,原來繡錦營的女兵又統統奉調回京,她與妹子重逢了。
「你是太平軍的老弟兄,又參加過三河鎮大戰,那麼你是什麼功勛?」仇家問大妹。
「功勛平胡加二等。」
「三妹,你呢?」
「我?我才是個功勛加一等。」
太平天國的勛位制度,是這樣規定的,凡是在金田起義「團營」時就參加的,無論官兵,無論長幼一律授予「功勛加一等」,永安州突圍以前參加的一律授予「功勛」,凡是參加三河鎮戰役的加授「平胡」,在其他戰役中立功的可再授「加一等」、「加二等」、「加三等」。有功則升,有過則降,有過失的弟兄勛位則會出現「降一等」、「降二等」、「降三等」的字樣。這些,局外人是弄不明白的,仇家這樣問,實際也是檢測大妹說的話,到底是真是假。
「你接著說,接著說」仇家抱歉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