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左宗棠,他是晚清中興名臣,但人品一般。他和曾國藩是湖南老鄉,心高氣傲,會試三考三敗,一怒之下回鄉教書,人到中年之後,左宗棠突然又有了政治覺悟,覺得人生不能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于是撕破面子去巴結曾國藩。老曾很仗義,看在老鄉的面子上,劃了一部分湘軍歸左宗棠全權指揮,老左這才開始慢慢自立門戶,從一個教書育人的私塾教書匠華麗轉身,成為殺長毛賊不眨眼的悍將,並打了幾次大勝仗,慈禧太後終于慢慢知道湘軍中除了曾國藩,還有左宗棠這號人物了,感嘆湖南真是出人才呀,一個個「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復合型人才呀!
1863年,太平天國完蛋了,天京被曾國藩攻克,老曾向朝廷報告說洪秀全的幼子洪天貴已死。左宗棠卻去告御狀,指責曾國藩說謊︰洪幼主逃跑了!老曾這人一生最重「誠信」,驚聞左宗棠在背後捅他一刀,盛怒之下,跟左宗棠翻臉。
沒了曾國藩罩著,左宗棠的仕途開始原地踏步,便動不動大罵曾國藩是偽君子,以此為樂。李鴻章一生都以老曾的學生自居,自然對左宗棠很不爽,左宗棠沒科舉功名,李鴻章在朝中一提起左宗棠便說︰這家伙考了三次都沒考上進士,不會是腦瓜子不好使吧,或者跟魏延一樣有反骨,孔老夫子的聖賢書沒讀好呀。
左宗棠呢,連曾國藩都瞧不起,更別說他的學生李鴻章了。見李鴻章提出海防論,趕緊跳出來,吵著提出「塞防論」,他在《奏章》中道︰「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
再說翁同龢,這個人呢,狀元出身,文采出眾,書法也很叼,但就是心眼小。他反對「海防」,主要因為「海防」是李鴻章提出來的,凡是李鴻章提出來的政策,他一般都反對。原因傻子都看得出來,他和李鴻章有私仇。
在剿滅太平天國時期,翁同龢的哥哥翁同書棄城逃跑,曾國藩讓李鴻章代為上書報告朝廷,本來這也是例行公事,結果李鴻章妙筆生花,翁同書被判「斬監候」,相當于現在的死緩。翁同龢的父親一听兒子受此重刑,受不了這個打擊,一口氣沒緩過來,兩腳一蹬歸西了。咸豐皇帝這才找個理由將翁同書改判充軍新疆。父死兄徙,翁同龢從此跟李鴻章結仇,一輩子水火難容。
慈禧太後在簾後一听,這幾個都是我大清的忠臣呀,海防也好,塞防也好,都是想保我大清江山,為什麼吵得這麼厲害呀?慈禧太後讀書不多,沒學過數學的集合,但也明白這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呀,幾個老頭吵來吵去耳朵听著都起繭,反正大清國現在不重修圓明園了,自己的四十大壽也不用大辦,赫德掌管的海關每年還收入不少稅銀,朝廷不差錢,于是和慈安太後一合計,決定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去收復新疆;李鴻章籌建北洋水軍,為了表示對李鴻章的意見更重視,還任命沈保楨為南洋通商事務大臣,去搞南洋水師。
而日本人,上次侵略台灣嘗到甜頭後,覺得大清國人傻錢多,又把目光投向了大清國的另一個附屬國朝鮮。侵略似乎是日本軍人的天性,很早就到了令人發指地步,在1868年,「征韓論」就在日本興起,打和不打朝鮮,成了一個問題,大臣們分成兩派,先是在天皇面前吵,後來覺得不過癮,發展到大街上像黑社會一樣火拼。等到1875年5月,天皇也煩了,覺得再等下去花兒也謝了,反正剛從英國買了三艘炮艦,成立了海軍,就同意這幫好戰分子去朝鮮鬧事。
打頭陣的,就是海軍少佐井上良馨,他很激動,指揮著「雲揚」號炮艦,耀武揚威地去了朝鮮釜山海域。
「雲揚」號炮艦就是一木殼造蒸汽機船,長37米,排水量只有249噸,速度才10節,載員65人,裝備口徑16cm和14cm的火炮各一門。通過數據對比,你會發現,它的性能還比不上大清福州船政局的「湄雲」號炮艦。井上良馨比較幸運,那時朝鮮還沒有偉大的豬體思想,也沒有金整日那樣擁有超能力的領袖,不然,他扔塊石頭,就能把「雲揚」號砸出個大窟窿來。
1875年的朝鮮,學著老大哥大清國閉關鎖國了上百年,又沒有洋務運動,實力簡直弱爆了,面對雲揚號這樣一艘破炮艦也束手無策,趕緊向宗主國大清求援,李鴻章負責海防,恭親王于是讓他全權負責此事。
李鴻章覺得宋驍飛對日本比較熟悉,那天很閑,也很久沒跟宋驍飛聊天了,喝了口六安瓜片茶,問他︰「日本炮艦已開到朝鮮海域,賢佷,你怎麼看?」
宋驍飛說︰「日本這種強盜國家,將來必為我大清之禍,現在趁他沒長大,趕緊掐死他。」
李鴻章說︰「我在朝堂上也說,日本在朝鮮胡作非為,將為中土之患!可惜翁同龢那樣的短視之輩,說我就是想購買西洋軍艦撈回扣!現在左宗棠抬著棺材西征去了,看樣子能收復新疆,我也想海防出點功績,可惜現在我手頭無可用之人呀。」
宋驍飛說︰「我斗膽向中堂大人舉薦一人,他必能蕩平朝鮮的日寇,威懾日本。」
李鴻章問︰「誰?」
宋驍飛說︰「劉銘傳!我听聞文正公也曾夸他是帥才。還有那五千待罪淮軍,劉銘傳帶他們去捍衛朝鮮,守住琉球,將功贖罪,一箭雙雕。」
劉銘傳和五千待罪淮軍是李鴻章最近的心頭大病,他也一直想找機會向慈禧太後推薦他們,但听了宋驍飛的建議,還是搖搖頭說︰「劉六麻子性格過于急躁,現在還不宜復出。而且他還因為上次秋狩的事跟我生氣,我寫信給他,他竟然不理解我的苦衷,指責我一再言而無信,說他永不復出了。二來,他現在還遭清流的非議,尤其是帝師翁同龢肯定會大力阻攔,他現在奉旨在毓慶宮行走,授讀光緒帝,地位也如日中天。我現在辦什麼事他都反對。」
入李鴻章的幕僚後,宋驍飛已對朝中各位大臣的興趣、愛好、性格、往事等都搜集了資料,研究了一遍,他听說過翁同龢和李鴻章有私仇的事,便拍著胸脯說︰「中堂大人盡管放心,我有九成的把握,去說服翁同龢,讓他來舉薦劉銘傳。另外,我去說服劉銘傳復出。」
李鴻章將信將疑,但如果宋驍飛能促成此事,對他來說,是極好的事,便說︰「你可以去試試,不過打仗最需要的是軍餉,我最近已經向朝廷要了不少銀兩購置鐵皮軍艦,這也是一大難題。」
宋驍飛說︰「中堂大人,我斗膽問一句,去年因日本從台灣撤兵,清廷答應賠給日本的五十萬兩白銀,可曾撥付?」
李鴻章知道宋驍飛想打那五十萬兩賠款的注意,說︰「西鄉從道剛從台灣撤軍,戶部還在準備,沒來得及撥付,不過,要是不給日本銀兩,就違反了萬國公法,日本會跟我大清國翻臉。文字首發。」
宋驍飛說︰「遲翻臉不如早翻臉。不過劉銘傳率領五千待罪淮兵入朝抗日,慈禧太後那邊,還需要中堂大人去做工作。」
李鴻章說︰「聖母皇太後那邊,我自然去爭取,應該沒有問題。」
宋驍飛說︰「最後,我還有一個不情之請,到時候劉銘傳大人出征,我想和他一起去。第一次見面時,我就跟中堂大人提起過,我從小就立志征戰沙場,為國建功立業。」
宋驍飛心里的想法是這樣的︰自己是李鴻章的幕僚,相當于是大領導的秘書,靠著老李這棵大樹,雖現在好乘涼,但現在自己沒有科舉功名,得做好兩手準備,積累自己的人脈,特別是在軍事方面,才能實現自己改變世界的偉大夢想,這是他在這個世界存在的意義,所以他才主動要求跟著劉銘傳出征。
李鴻章也正愁沒人約束劉六麻子,便說︰「你去實戰歷練一下甚好。到時候,我會給你三個錦囊,遇到難題時,你就打開看。」
宋驍飛點點頭,道︰「謝中堂大人,我這就動身去合肥找劉銘傳,煩請中堂大人寫一封介紹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