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印記之弦月溯宗 第三十七章 暗殺周瑜

作者 ︰ 壯士且慢

我一听董齊有事求我,心里就納悶了,像他這樣神通廣大的人,甚至是可以說董齊讓誰三更死,不會留他到五更啊。他能求到我什麼事呢,我遂好奇地問道︰「董叔有事盡管說,甘寧願效犬馬之勞。」

董齊笑著點點頭,說︰「好,好,我此行來,其實是要殺一個人,而這個人將是老夫這輩子最後一個目標,做完這筆生意,我就要收山隱居了。」

董齊仰起頭似乎眼里已經看到了自己憧憬的閑逸生活。可我很難想象一個年近古稀的人還能剩下多少光陰去暢想未來。

董齊回過神接著說︰「但是殺這個人,我需要三樣材料做毒(藥)才能完成我的暗殺計劃。本來收集材料我是喜歡自己親力親為的,這樣也比較穩妥,只是時間緊急,由不得我再一一采集了。而我又正好路過這里,就托你幫幫忙啦。」

我欠身回答︰「既然是采集那應該不難,我帳下翻山越嶺,潛江入海的好手比比皆是,但不知是那三樣材料?」

董齊閉上眼楮,搖著頭叨念道︰「一是陵山五步蛇的毒牙;二是彭城河豚的鮮肉;三是荊州鳩鳥的羽毛。」

我心里默背了一遍,估模著單拿出哪樣都可以致人于死地,看來董齊這次要殺的人果然非同小可,我于是問道︰「董叔說的這三樣,我會盡快吩咐手下分頭行動,速速齊備。但甘寧有些好奇,這三樣材料都是劇毒,不知董叔此行是往殺何人,竟要如此大費周章?」

董齊喉中咕嚕了一陣,思忖良久,最後還是婉拒了我︰「先將這三樣湊齊再說吧,眼下這是當務之急。」

我倒也不追問,我想董齊日後會滿足我這點好奇心的,于是我連忙允諾,起身出帳。

方才董齊說這三樣材料時,我心中便大概有了幾個適當的人選。要說抓毒蛇當非「白氏三兄弟」莫屬,這三人祖籍會稽郡章安縣,世代捕蛇為生,這三人自小隨其父登山涉獵,耳濡目染,深諳捕蛇之道;河豚比毒蛇易取,東吳之兵有的是打漁能手,我且挑個手腳利落的便是;唯有鳩鳥最難得,此鳥需到中原尋覓,數目稀少,白晝多不見于外,只夜間顯跡于荒冢古墓,叫聲淒厲。要獵殺此鳥必須是個眼疾膽大,弓馬嫻熟之人,這般一想,則王遵當仁不讓是最佳人選。

我私下召見這五個人,把事情原委大致敘述一遍,此行人均點頭應允,低調出營,即刻登程。

王遵等人走後,我平日里除了巡游江上威嚇滋事尋釁的劉備軍外,空閑時則與董齊飲宴。這段時間里,董齊除了避而不談此行的任務以外,其他話題都滔滔不絕,比我印象中的他還要健談。尤其關于刺殺之術時,我分明感覺到他在有意傳授于我,雖然我倆沒有正式的拜過師徒,但是我想在他眼里,我正是那個有資格傳承他畢生所學的人吧。

說來此事也遺憾,作為甘寧,我的後半生就再也沒讓暗殺之術派上用場,也沒來得及像董齊一樣將這身本事傳授給下一代。不過倒是兩千年以後,早已融入我的血液的暗殺計法終于為我所用……

如果一個人去完成搜集這三樣材料,恐怕需要三個月才行,長途跋涉又兼困難重重。我原以為即使分頭行動,也要一個月左右,想不到僅僅過了二十多天,這三行人便陸續完成任務。這讓我大喜過望,設佳宴以答謝王遵等人。

夜里,我又將這三樣材料交予董齊。董齊接過來,一一審視了一遍,嘖嘖稱贊道︰「甘寧,你的手下真是藏龍臥虎啊,這麼快就湊齊材料,看來此事必成矣。」

我料想時機已到,既然已經滿足了董齊,也該是時候,他跟我說說這項任務的始末了。我遂順水推舟地問道︰「如今萬事齊備,董叔可否跟我說說此行的目的了?」

董齊打包收起材料,再不像往日避諱,反而饒有興致地回答說︰「現在跟你說倒也無妨,反正這次可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湊了過來,頗為驕傲地說︰「我受雇主之托,要殺的人正是你們東吳大都督周瑜周公瑾。」

「啊?!周瑜!」我驚叫起來,這比魏嘗殺我的計劃還要瘋狂!我連連擺手說︰「不可能,這不可能,周瑜是東吳僅次于主公的第二大人物,豈能是那麼容易撼動的!」

雖然我本人素來佩服董齊的膽識更相信他的暗殺本領,可是這項堪比刺王殺駕的任務,簡直勢必登天!

董齊似乎早就料到我會作如此反應,依舊神態自若地說︰「我不會做一件毫無把握的買賣,不然老夫我也不可能平平安安地活到現在。刺殺周瑜我還是有很大勝算的。」

我好奇地問道︰「此話怎講?」

董齊有意放慢了語速,似乎是在緩和我現在的激動情緒,他又掏出五色玉石,握在手中熟練地運捻,略帶啟發式的口吻問我︰「你知道周瑜為什麼最近退回柴桑養病麼?」

我雖然猜不出具體原因,但是從董齊狡黠的目光和言語中透露出他慣有的驕傲,我大概想到,周瑜病危八成是董齊的「功勞」。但是我又不便直說,只好裝傻充愣地回答道︰「人言周都督中途班師是因為箭瘡復發。」

董齊冷笑一聲說︰「荒謬,周瑜的箭傷乃是去年攻打南郡時留下,僅中于右脅,創口不深,早無大礙。對外稱箭瘡復發,只是為掩人耳目,穩定軍心而已。」

我又探身問道︰「董叔如何知道得如此詳細?」

董齊自夸地回答道︰「此箭正是我混跡在曹仁軍中射向周瑜的。」他又補充說︰「可惜周瑜,否則這一箭直奔胸口,是足以致命的。」

「那既然不是箭傷所致,周都督緣何要回柴桑靜養呢?」我問道。

「主要是因為他的暴怒,怒則傷肝,肝乃是血之府庫,肝氣上逆,血隨氣逆,並走于上。」

董齊背著手,搖晃著頭說︰「你看他皮膚白皙,卻面如紅棗,分明就是血氣沖頂的征兆。」

我又問道︰「既然如此,周公瑾恐怕是命不久矣,董叔何必急于這一時呢?」

董齊說︰「老夫本來也想坐收漁翁之利,怎奈周瑜意識到自己若再動怒,必死無疑,于是果斷中途罷兵,打道回府,靜心養氣。如此一來,等他自取滅亡已是不復可能,只有老夫送他一程了。」

我忽然又想到五步蛇的毒牙、河豚的鮮肉和鳩鳥的羽毛都是致人死地的毒(藥),為何非要湊齊三樣才行呢?我追問道︰「可是為什麼要湊齊三種天下劇毒呢?我想只要任選一種,都足以致命吧,難道是為了萬無一失?」

董齊說︰「周瑜何許人也,豈能讓他的死有謀殺之嫌。老夫用這三樣材料,正是為了將他偽裝成病亡。五步蛇的毒牙雖毒,可是搗成粉末則毒效銳減;河豚的鮮肉雖毒,可是煮成半熟則毒效銳減;鳩鳥的羽毛雖毒,刮涂數日則毒效銳減。老夫今日便啟程去柴桑,趁著周瑜病危未愈之時,將他每日所用之食摻進這三樣,雖不致命,但大傷肝髒,則周公瑾不但不得恢復,反而會病入膏肓,嘔血昏厥,目盲氣衰。不出半月必死無疑。」

經董齊這麼一分析,我听得是汗毛直立,如此隱秘的刺殺方法,不但兵不血刃,又能全身而退,真是暗殺的上乘之法。我雖一時想不通像他這樣的一位七十多歲的老翁如何混進周都督府中,但既然董齊已作打算,必是成竹在胸。恐怕周瑜真的是在劫難逃。

董齊說罷,既要起身告辭,我方才緩過神來,連忙挽留董齊︰「夜色已深,路行不便,況且兄弟們也想與董叔送別,不如今夜暫歇,明日再走。」

董齊推辭說︰「兄弟之間何必過繁禮數,此事已刻不容緩,不能再耽擱了,老夫還是即刻登程吧。」

我眼看留之不住,遂獨自送董齊至軍營之外,夜里漆黑一片,只有火把的微微光亮在風中忽明忽暗,把一個年近古稀之人拋棄在荒郊野外實在于心不忍,即便這個人是董齊,我也放心不下。

于是決意再送他數里,這段路上,我和他大部分時間只是處在十分尷尬的沉默中。對于平日里獨來獨往的董齊,有人護送誠然是件不太自在的事。在他的眼里,他是不需要護送的,這是對他實力的低估,但他又清楚我之所以護送他,也是出于對他的關心。董齊的所有心思,都清清楚楚地寫在了臉上,我一眼便能看個明白,只是我自己覺得有必要再送送這個與眾不同足以讓我永生難忘的董齊。因為我冥冥之中感覺到,似乎這一別,就再不會見到他了,這種想法雖然很晦氣,可是一旦有了這個念頭,就真的對董齊有一種不忍離別的留戀了。

他就這樣一言不發地與我並肩而行,我試著挽留他說︰「周瑜非等閑之輩,府中又耳目眾多,在我看來極難下手,何不就此作罷,安度晚年呢?」

董齊的表情稍稍緩和說︰「甘寧,你不知道雇我殺周瑜的人是誰,這個雇主的要求是無法拒絕的,老夫只有完成他的心願,才能安度晚年啊。」

我一皺眉頭,心說對啊,竟然疏忽大意,一直就沒問過這個想要殺害周瑜的幕後指使是誰。

我于是說道︰「周都督一生效力孫吳,鞠躬盡瘁,平江東,退曹賊功不可沒,堪稱當世英杰,殺之可惜啊,斗膽問下董叔,是何人要他性命呢?」

董齊搖搖頭回絕道︰「在你眼里,可能會覺得周瑜是東吳的主心骨,拯救江東六郡的萬民于水火之中。但相反地,卻是其他英雄成就霸業的絆腳石。如今軍閥割據,戰事不斷,天下久久不得統一,如此下去,受苦的只是黎民百姓。百年之後,周瑜是功是過,自有人說。老夫要殺的未必就是個當世英杰,也許正是後世唾罵的反賊。」

董齊仿佛覺得自己有些語失,停頓了一下,接著說︰「他若命大,自能化險為夷,若天要亡他,則必死于我手。你也不必多問,老夫只是順其自然而已。」

他又故意帶著輕松的語氣,說起他那以前總掛在嘴邊的那句口頭禪,那句讓我終生難忘的口頭禪︰

「這,只是門生意。」

眼看快到天明,草叢、樹木、大地的輪廓都已經辯得清晰。董齊終于拒絕了我的送行,我倆于是在凌晨分道揚鑣,我回軍營,他赴柴桑。

約十天之後,傳來了周瑜一病不起的消息,接著是病情每況愈下,終于病入膏肓,又過半個月,果如董齊所言。

周瑜,周公瑾,于家中病逝。沒人懷疑他是被人謀殺的,如此完美的暗殺,沒有露出半點蛛絲馬跡。周瑜真正的死因成了天下只有那名神秘的雇主、董齊和我三個人知道的秘密……

至于這個神秘的雇主究竟是誰,直到後來在董齊臨死前,才從他的口中得到答案。居然是曹操!想不到這個縱橫天下,稱霸一方的英雄,要想除掉自己的眼中釘,竟也只能依靠如此卑劣的手段。

周瑜之死,哭倒了整個東吳,也震驚了華夏大地。不僅是江東的文臣武將,甚至是其他地域的名士也紛紛遠道而來,只為見周瑜最後一面。其中還有周瑜生前最為忌恨的諸葛亮,旁人只是跪在遺體前痛哭一陣,而諸葛亮竟是伏在周瑜身上,慟陳祭文,淚流滿面,幸有童子攙扶,中途幾欲昏厥于地。

世人皆以為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如今眼見此情此景,只道是周瑜肚量狹窄,不能容人了,至少魯肅是這麼認為的。也有些人認為諸葛亮前來吊喪不過是為了緩和孫劉兩家的矛盾,故此虛情假意,裝腔作勢地演了這麼一出鬧劇。可是坐在我身邊一副冷眼旁觀的人卻與我道出了諸葛亮此行的真正目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輪回印記之弦月溯宗最新章節 | 輪回印記之弦月溯宗全文閱讀 | 輪回印記之弦月溯宗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