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之死 第十三章 百官受責

作者 ︰ 勞奴

ps︰僧格林沁被告捻軍殺了,這一事件在清廷中引起極大的動蕩,皇廷輟朝三日,接為僧王爺辦了隆隆重的喪事,接著便開邕問責了,文武百官到場,山東河南知府被責了陷王,各有關責任人都作了處理,最後就是山東巡府丁葆楨遭到嚴責,除了要他配合湘淮軍剿捻立功補過外,還要讓他將直接殺害僧格林沁王爺的真凶交出來。《僧格林沁之死》第十三章有描述。u./ny3uqf

按照僧格林沁的生前心願,他要回到他的故土安葬。過了七周,皇廷派陳國瑞一路護送。于是,一行送葬的車馬,出了安定門,直上官道,向其科爾沁世襲旗陵法庫縣出發。沿途州府縣,都按照他們的行走路線,沿路接待,安排食宿。

天氣熱了起來,他們走了一天,來到安門縣,在縣令親自帶領差乙們迎候,哭拜僧親王,舉了行了簡單的儀式後,就安頓陳國瑞和僧家親屬在驛站里用飯,休息。

僧格林沁死後,他的兒子伯彥納漠祜理繼承了他親王的王位,這位年輕的小主,年剛二十九歲,血氣方剛,現在又繼承了王爺的位置,可謂一步登天。只是,這王位是父親僧格林沁用鮮血換來的,父親的死與得到的王位,可以說是一悲一喜。但僧格林沁到底是他的親生父親,試父之仇埋在了血底,卻又無力將捻賊一個個殺滅,悲傷加上氣憤。已虛弱了許多。

驛站里燈火通明,護送僧親王棺槨的員工和坐了一天車馬的親屬們已十分疲憊。雖說縣令置酒擺晏,但卻由于連日的疲勞。多部分辦事的人胃口不好,只是在縣令的殷勤招待下,個個才勉強動動筷子,簡單地吃點,填飽肚子。只有那些出力的員工,駕車的馭手,著實出力過多,肚子餓了,狼吞虎咽。吃得很香。

吃好了飯,大家各自回到驛站房間休息。護送他們的陳國瑞又一一來到僧王爺親屬的房間,一一慰問,看看有沒有缺啥少啥的,以安排服務人員跟進。

他來到伯彥納漠祜理的房間,輕輕叫了聲伯親王,伯彥納漠祜理便迎陳國瑞進來,說︰「陳將軍,這一陣子將你熬苦了。你本來就有傷,現在又帶傷忙乎了兩個月,真是讓我感動,我這里沒有啥要安排的。你盡早休息吧。」

陳國瑞說︰「伯親王,看你說哪里去了,我與先王爺是什麼關系。雖不是父子卻如同父子啊,我的命也是僧王爺給我的。沒有僧王爺,我哪來的今天。僧王爺的遇難,罪臣也是愧疚的啊,我情願意我死了,我也不願意讓僧王爺遭難啊,如今我出點為僧王爺送行的力,那還值得一提?」

伯彥納漠祜理說︰「陳將軍不要過于內疚,先父遭不測,你拼死相救,包括先父的遺體,若沒有你的努力,也許就被捻賊凌辱了,我感謝你還來不及呢,這個情分我自然會記在心中的。只是殺先父的人是誰?一時搞不清楚,我心中不平啊。」

兩人正客套著,忽听有護兵尋來,向陳國瑞稟報︰「陳大人,有人要獻上要見你和伯王爺。」

「這麼晚了,是誰?」

「來人自稱名叫馬江,是僧王爺的內侍。」

「誰?馬江?」伯彥納漠祜理忽然來了精神︰「先王死了,怎麼他還倒活著,他跟著我父十四五年了,供他吃喝,給他父母銀兩,他倒沒死,王先死了,還敢有臉來見我,叫他進來!」

不一會兒,只見護兵帶著一位衣衫襤褸的漢子進來,那人正是馬江。馬江來到伯王爺面前,撲通一聲大跪︰「伯親王爺,小人馬江沒保護好王爺,該千刀萬剮呀,這是王爺留下的遺物,我從捻賊手中奪回,特來獻給王爺,望王爺贖罪。」

伯彥納漠祜理沒理會馬江,卻上前狠狠地跺了他一腳︰「馬啦個巴子的,你還有臉回來,沒保護好王爺你就該死!」

陳國瑞勸住了伯彥納漠祜理,說︰「王爺息怒,王爺息怒,听听他怎麼說,他能趕到這兒來奔喪,也說明他有一份孝心了。」

說罷,又對馬江怒斥道︰「還不謝過王爺不殺之恩,起來孝敬王爺?」

馬江心里知道陳國瑞的意思,急忙起來。

陳國瑞說︰「說說,你跟著僧王爺,怎麼保護的僧王爺,為什麼僧王爺戰死,你卻活著回來?」

馬江哭訴道︰「高樓寨突圍,我是護送著王爺的,可沖出去之後,就遇到叛軍倒戈,我一邊與捻賊和叛軍廝殺,一邊掩護著王爺逃命。可是,就在這時,不知誰撒了一把**散,我眼楮被那東西弄糊住了,本能地雙手捂眼搓揉,也不知是被誰的馬匹絆倒,與亂尸混在了一起。一陣混戰之後,喊殺聲漸遠,我的眼楮也慢慢地能看見遠處的火光,便順著王爺逃走的方向去追王爺。可是,尋了整整一夜,卻不見王爺的身影。天微微放亮,就听到捻賊的隊伍里傳出歡呼聲。起初我不知道他們歡呼著什麼,以為他們在歡呼他們取得了這一仗的勝利。等到天大亮了,我才看到那有一群捻賊的童子軍用長矛舉著僧王爺的頂帶在嘻鬧,我這才知道大事不好了,僧王爺遇難了。我當即就跪下,向王爺磕頭,同時我也準備自殺,到那邊的世界繼續服侍王爺。可看到那群捻童玩弄王爺的頂帶,我便不忍心,于是,我冒死沖向前去,乘其不備,殺了兩個嘻戲的捻童,奪回了僧王爺的一品頂帶。這時,,捻賊便對我追來,我躲進了麥田里,趁機出逃,經過數月的周旋,才月兌離了險境。可我再去找咱們的隊伍,卻聯系不上了。在當陽遇到了支援僧王爺的援軍。才知道僧王爺的靈樞早已運往京城。來到京城,又听說王爺的靈柩運往法庫縣。這才一路趕來,將僧王爺的遺物奉上。」

「那麼。僧王爺是怎麼死的?是誰殺的?你知道不知道?」

馬江道︰僧王爺是被張宗禹的他伍殺的,致于是死在誰之手,這個凶賊我也不知道。」

「你這幾個月一直與捻賊周旋,難道沒听說一點消息嗎?」

「我也打探過了,只是捻賊口封得嚴嚴實實,他們只說是梁王所殺,為報僧王爺殺捻首張樂行之仇,其余的再也打听不出來了。」

伯彥納漠祜理怒火還沒有消停,只說︰「滾。我不想再見到你!」

馬江起身出了門,他直奔僧格林沁靈柩,對著僧格林沁的靈位,拜了二十四拜,卻依然不起身,說︰「僧王爺,我跟了你十多年,武全先我之前走了,你卻先我走了。沒有保護好王爺,這叫我丟臉啊,王爺你等著,我這就隨你去了。」

說罷。他從腰帶下取出一把短刀,猛地往脖子上一抹,整個脖頸割斷了三分之一。頓時血流如注,等時功夫便倒在了地下。

安葬好了僧格林沁。作為皇廷,就要處理僧格林沁之死的這個朝中頂極事件了。

作為配合僧王爺剿捻的各位官員將領。都知道這個差不好交,許多天來,他們都想盡各種辦法為自己開月兌,找出種種理由,以減輕皇上對自己的處罰。特別是僧格林沁之死的原因,皇上接到的奏折成堆,說啥樣的都有,讓皇上也一時模不清頭腦,不知道誰的責任最大。

早朝的時間快要到了,午朝門外好不熱鬧,湘軍統帥曾國藩,淮軍統領李鴻章、河南巡府張之萬、山東布政使丁寶楨,還有僧王爺手下逃出的幾位部將,他們早早地就來到這里,听候皇上傳旨。

文武大臣們見面施禮,相互問候,只是不提僧王爺之死的事情,因為皇廷為此惱怒的就是他們這幫文武大臣。你也不想想,你們這幫朝廷重臣,統帥的統帥,將軍將領,拿著皇上的奉祿,享受著皇廷賜賞的爵位,皇上待你們不薄呀,你們卻如此不听話,欺皇上幼小,不把皇上當回事,對大清的祖業不負責任,叫你們剿捻,你們相互不團結不配合,私藏實力,結果惹下僧王爺斃命的大禍,你們真以為皇上是好欺負的嗎?哼,等著瞧吧。

作為這些大臣和將領,他們也知道這回皇上要動真格的了,時至如今,他們該走動的也都走動過了,各位王爺啦、兩宮太後啦,能找的都找了,能說合的都說合了,程序都過了,只剩下這最後一步了,躲過三箭頭子逃不過一鱉杈,該死身上還是仨窟窿,听天由命吧。

就在這時,只听宮內總管安德海尖著娘子腔喊道︰「文武百官上朝。」于是,這些官員們便依次朝太和殿走去。

丁寶楨夾在人群里,冷著臉兒想事兒。不能不想啊,僧王爺死在了他的地盤里,主子死了,你卻安然無恙,不受責罰是不可能的。昨日,他已見過慈安太後,被慈安訓斥了一番,說皇上那麼看重你,你怎麼就不知道為皇上爭臉呢,出了這麼大的紕漏,你叫我怎麼替你說話,等著皇上發落吧。

丁寶楨又去找六王爺,六王爺也是慈安一樣的口氣,將他罵了一通︰「不要忘了,你是咸豐年三年的進士,是先皇把你培養起來的,不然的話,你還是貴州的一位庶民。當今皇上委你重任,把山東這麼重要的地方交給你,你去了也兩年了,平亂不見政績,卻將皇上欽差大臣給日弄死了,這罪過誰能給你擋呀?」

丁寶楨來找慈禧的時候,卻被安德海給把住了。此時的安德海已不是當初的小安子了,他已升為總管,雖說總管也是一介奴才,但卻在宮中有著看不見模不著的實權,想找慈禧說話,不通過安德海是絕對不行的,而要通過安德海,沒有幾張銀票也是絕對不行的。可丁寶楨卻又是一位性情高傲的人,讀書趕考,中進士,入翰林,下派山東任要職,忠心為朝廷辦事,卻不善于做這些雞鳴狗盜之事。但今日不得不求安德海,也只好強裝笑臉。來到養心殿。還未見到安德海,就被小太監給攔住了。說安總管安排了,天色已晚,宮內誰都不再召見。好說歹說,那小太監就是不肯通報,無奈之下,丁寶楨發了火。就在這時,安德海出來了,看到是丁寶楨,嘴里就油起來︰「哎喲。我當是誰來了呢?是丁大人呀?咱做奴才的可不能得罪了丁大人,丁大人是當今皇上的重臣啊!」丁寶楨听他諷刺挖苦,憋著心中的氣,卻又沒有銀票遞上去,只說︰「安大人,罪臣有要事想見見慈禧老太後,煩你通報一聲,丁某日後會報答你的。」安德海知道,這位丁大人自視清高。壓根兒是看不起他這做奴才的,現在用著自己了才說了「報答」二字,心中早有不悅,但卻又滿臉開花︰「哎喲。丁大人,一聲稟報,可就是奴才的本份。哪里談得上報答,只不過呢?太後她已累了。歇著呢,傳下口喻。不見任何人。奴才也想給你通報來著,可懿旨不能抗啊,丁大人,你還是明兒再來吧。」

丁寶楨眼一瞪︰「安德海,你就不能通融通融?」

見丁寶楨發了火,安德海也不示弱︰「丁寶楨,懿旨是可以通融的嗎?要通融你去通融吧,奴才沒這個本事,更沒這個膽量,送客!」

丁寶楨踫了一鼻子灰,只得悻悻而去。

文武百官跪了一地,個個心中打鼓。宮廷內空氣格外緊張,同治小皇上位立其中,兩宮太後緊坐其身後,奕訢和七王爺奕分立兩端。

議政王兼軍機大臣奕訢首先通報了僧王爺戰死的經過,緊著,就由皇上宣召,對各有關人員進行處置。成保因護王失職,關鍵時刻只顧自己,被捉拿逮問;陳國瑞雖然也有罪責,但他拼力死戰,戰到天亮未見到僧王,發現僧王死在賊陣,便冒死將僧王尸首搶奪過來,免罪。河南巡府張之萬調兵遲緩,屢次縱賊逃逸,犯陷王之罪,革職查辦。

就在這時,恭親王奕訢忽然喊道︰「山東布政使丁寶楨。」

「臣在。」丁寶楨上前一步,跪在了眾大臣的前頭,等著皇上問話。

這時候,小皇上同治發話了︰「噢,你就是丁寶楨,僧王爺死在你的境內,你作何解釋?」

丁寶楨磕頭說︰「臣未保護好僧王爺,臣知罪,請皇上發落。」

一說請皇上發落,小皇上卻不知下面該如何發落了,一時間沒了詞,回頭看兩位太後,此時,慈安發話了︰「丁大人,你可真有意思,在這兒難為起皇上來了。皇上只是讓你解釋一下,沒有說發落你,你倒說起發落來了。別管怎樣,你是山東的頭兒吧,朝廷命官吧,雖然你只有四十多歲,可也經過兩朝了,算是兩朝元老了吧,叫俺孤兒寡母的怎麼發落你?僧王爺死在你管轄的地方,皇上連問一聲都不行嗎?」

丁寶楨听慈安太後這麼一說,心里一陣輕松,慈安哪里是質問,實則是讓自己陳詞說理呀。于是,連忙磕頭︰「謝皇太後,罪臣知罪,罪臣一定如實向皇上太後奏報,太後皇上請問。」

慈安說︰「罪不罪的,且放在一邊。出了事,總要弄明白不是?僧王爺一死,皇上一天能接八個奏折,各個說法都不相同,皇上听誰的?你們口口聲聲效忠皇上,可從這奏折里看,你們也有人在糊弄皇上。丁大人你是個明白人,你把實情說出來吧。」

「謝皇上和太後,」丁寶楨便向皇廷作稟報,「僧王爺傾力剿捻,精神極為可佳,是我等不可比擬的。可僧王爺卻有一個毛病,就是性格極為急躁。而皇命在身,他更是有加。剿捻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更不能感情用事。如今的捻首張宗禹、賴文光、任化幫之流,已不是當初的捻賊,他們都是太平軍、捻軍的余黨,如今擰成了一股繩子,又身經百戰,裝備精良,擁兵數十萬,非一人能敵。可僧王爺呢?總是想一舉將捻賊全部斬盡殺絕,好讓皇上放心。于是,他就對捻賊采取窮追猛打的辦法。俗話說,一口吃不了胖子,欲速則不達。狡猾的捻賊早已看透了僧王爺的心思,他們利用僧王爺的急躁心理,牽著僧王爺的鼻子走。僧王爺窮追猛打。他們偏偏不與僧王爺見面,拖著僧王爺南跑北奔。人家以逸待勞。咱們卻追無寧日,人困馬乏。不能自制。如此打法,莫說僧王爺在曹州要遇難,就是放到其他省也不能說不會遇難。」

見丁寶楨說得處處在理,慈禧太後听不下去了,說︰「丁大人,看來曹州一戰戰敗是自然的事,僧王爺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既然你知道僧王爺用兵方法不對,為什麼不進行勸諫呢?」

丁寶楨見慈禧發了話,知道她的用意何在。自己與慈安的關系不一般。慈禧心中是有數的。剛才慈安言詞里坦護著丁寶楨,她心里如明鏡一般,她這次也準備成全慈安,因為慈安必竟是正宮,但她也不能就讓慈安那麼順當地達到自己的目的,她要叫慈安也明白,我慈禧並不傻。

丁寶楨奏報說︰「罪臣受僧王爺節制,對僧王爺絕對是惟命是從,但王決策有誤。臣直言相諫,他根本不听。臣就諉托王爺部將全順勸諫,哪知王爺一听此言,就火冒三丈。罵吾等貪生怕死,對皇上不忠。我等勸不進僧王爺也就算了,可皇上不也勸他來著嗎?皇上曾下諭令︰擇平原地休養士馬。且戎勿輕臨前敵。可他听嗎?根本不听。」

慈禧將眼一瞪︰「這麼說,你丁大人非但無罪反而有功了?我問你。曹州大戰,僧王幾萬兵馬被困。你的魯軍都到哪里去了?」

這一聲發問,丁寶楨才感覺到慈禧這老娘們的厲害,心中暗暗叫苦。

原來,魯軍多年來以軍紀敗壞留有惡名,打起仗來又以熊包、豆腐渣而出名。丁寶楨出任山東布政使後,曾進行大力整肅,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並未見效。僧王爺統領山東河南軍務後,那種草莽英雄的作派令誰服氣呢?就說這曹州大戰,丁寶楨也答應從東面調軍圍堵,但動作極為遲緩,實是保存實力,他們知道,上前也是送死,所以,他們直至僧王爺被殺之後第三天,才趕到曹州,而捻軍早已轉移了,他和河南巡府張之萬犯的是同一個錯誤。

「罪臣該死。「丁寶楨靈機一動,辯解道︰「罪臣也知道,張宗禹、賴文光、任化幫三賊想拖垮僧王爺的目的,當僧王爺向曹州開發挺進的時候,臣就命魯軍揮師西進,配合僧王爺剿滅捻賊。可是,捻賊也算到了這一步,張宗禹組織兩萬兵馬進行攔截。寧陽一戰,魯軍大敗,不僅死傷我數千兵馬,還殺我總兵趙正坦,守備張俊之。臣雖敗,但並不氣餒。臣戰屢敗,卻又屢敗屢戰。在溪水、臨城,臣又同捻賊多次交手,不料捻賊多如牛毛,我軍每進一步就遭萬藤纏身,萬蟲叮咬,寸步難移。臣雖知僧王爺危在旦夕,也想一步跨到去救僧王爺,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僧王爺遇害,是臣極不願看到的事情,嗚嗚嗚……」說到這兒,丁寶楨動了情,竟哭了起來。

看到丁寶楨作戲,慈禧心中好笑,貓哭老鼠假慈悲,想躲過懲除,做夢去吧。慈禧正了臉色,說道︰「現在哭有什麼用?早干什麼去了?你打不能打,諫不能諫,你還能干什麼?只會哭嗎?我問你,僧王爺是怎麼麼被殺死的?」

「是被張宗禹殺死的。」

「僧王爺沒有直接與張宗禹對陣,怎麼會被張宗禹親手所殺?」

「是在亂軍中被殺。」

「凶手是誰?」

「這個……?」

「僧王爺死在你的境內,連僧王爺是怎麼死的你都沒有搞清楚,你是不是也有陷王之罪?」

「臣領罪。」

這時候,慈安又對慈禧耳語了一番,接著就讓六王爺宣布朝廷聖旨。

六王爺宣布道︰「丁氏寶楨,身為朝廷命官,本應配合僧格林沁王爺傾力剿捻,但卻用兵懈怠,保存實力,解圍無效。在僧王被困之危急關頭,行動遲緩,援助無方,致使僧軍孤軍深入,月復背受敵,慘死沙場。楨雖有陷王之嫌,但尚有勸諫之功,為此,免于罪罰,予以嚴責。楨須傾力協助湘淮二軍,速滅張賴等各賊,將功補過。與此同時,丁要查辦殺害僧王真凶,以告慰僧王在天之靈。欽此。」

宣詔之後,丁寶楨大拜,急忙接旨︰「謝皇上免罪之恩,臣接旨。」出了一身冷汗。(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僧格林沁之死最新章節 | 僧格林沁之死全文閱讀 | 僧格林沁之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