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務員記事 第31章 查案與查賬

作者 ︰ 貧道跑龍套的

正德十二年,九月六日,山東萊州登州地震。

九月七日,山東益都風雨大作下大冰雹。

消息于九月八日到達京師,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竟然被張寓說中了!幾乎知道這封奏折的人都相信陳家開礦的確傷了龍脈,否則預測不會這麼準。

閣老們開始商議安排誰去調查這件事。

同時,御史們一個個興奮地摩拳擦掌。

本來皇帝不在跟前,他們彈劾都沒勁,一個個都消停了一段時間。正好遇到了這事,都不用事先組團,心有靈犀地齊齊彈劾陳家在京城當官的兩個親戚。

這兩位親戚著實是躺著也中槍,他們一個是吏部的稽勛司員外郎,一個是禮部的主客清吏司主事,全是沒實權的閑官。每天點卯之後就是泡泡茶看看書什麼的,一天就過去了,能有什麼能耐罩著本家已出了五服的親戚?

只是鄉下人沒見識的,陳德昭就常常拿他兩當神牌,還真的挺管用,很能唬住人。

其實在處處都有官的京城,這兩個官真是不夠瞧的。

所以人家兩位只好老老實實地混資歷,沒人給他們貪污受賄的機會,只能靠著死工資過活,于是也以清流自居。

誰知神不知鬼不覺地被遠到天邊去了的親戚坑了!

御史們彈劾的奏章一封接著一封,他倆沒貪污過,所以生活上的一些小瑕疵被御史無限放大了說,以至于最後自己都覺得自己實在是禽獸不如了。

于是,辭官閃人。

與此同時,內閣根據正德的要求,派都察院僉都御使巡按玉山縣,專門調查此案。

雖然只是一個案子,但是涉及的條例比較多,還比較大,又涉及造反和龍脈,所以得盡快解決。

帶著一堆儀仗走陸路會很慢,于是僉都御使王宏杰決定走水路,坐船順著京杭大運河到杭州,而後改道長江到浙江衢州下的常山縣,就是趙子龍的故鄉的那個常山,然後再換陸路到玉山縣。

這一去,至少得花一個月。

已上船的王宏杰看著自己身上布滿補丁的官服和快要露出腳趾頭的官靴,嘆息了一聲。

巡按這差使,本是很搶手的,因為巡按一個地方,會得到當地官員的「贈品」,俗稱車馬費。但這次,都察院內的同仁們出奇地沉默。

干御史這官,雖然嘴皮子爽,但為了名聲,在京城是絕對不受賄賂的,所以十分貧窮。大明又是出了名的摳門的,巡按某地得自掏腰包,收點車馬費按理說……也是說得過去的!

可偏偏他這回巡按的玉山縣,其長官就是反腐人士,鐵定不會給車馬費……那可真是得不償失啊。

王宏杰對著滾滾河水,幾乎要掉下兩行清淚,家里多久沒吃上白米飯了?家人多久沒換新衣了?唉……不說也罷!

李芳澤很喜歡張寓的書房,因為里面的藏書極為豐富,有許多書是李芳澤從未听說的過的。

清朝君王為禁錮漢人的思想大興文字獄,毀了許多藏書。特別是乾隆時期,禁¥書運動最為火爆,焚燒總數達十五萬冊。後世的吳 曾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所以,關于明代史料的書籍十分缺稀,包括野史類的,還包括含有夷狄之論的。甚至有些官員為了擴大業績,把一些不該禁的也禁了,以至于後世可供研究的明代檔案的書籍只有三千多件,而據估計至少有一千萬份的明代檔案都被銷毀了。

不僅如此,二十四史中凡事涉及少數民族的歷史也經過了修改,如遼史、金史、元史、南宋史和清朝立國時的歷史。後世人們看到的二十四史是經過清人修改過了的,並不是原版。

是以張寓的書房後,李芳澤如獲至寶,因為里頭史書很多,可以看到許多後世看不到的內容。除了出去考察之外,她大部分時間就泡在里頭了。

周匯成閑著無事,也跟著在里頭看書,偶爾與李芳澤閑談,或討論書中的內容。

有時張寓也會加入隊伍之中,他畢竟是進士出生,學問很扎實,雖說見解頗有些古板,但仍叫李芳澤獲益匪淺,使得她的學問也跟著上了一台階。

明黃的陽光透過窗縫闖進書房中,照射在張寓面無表情的臉上。

他一抬頭,便看到李芳澤如饑似渴啃書本的模樣,于是合上手上的書,對她說道︰「純陽兄,你若是喜歡,以後我把這些書全送給你。」

「嗯?」沉迷于書中的李芳澤抬頭看向他,她並未听清他的言語。

張寓不得不再說一遍︰「兄愛書,我欲將我所有相贈。」

自從中了毒之後,渾身肌肉都受了損傷,經常疼痛,特別是臉上的,所以多說一個字都讓他覺得痛苦。

李芳澤大感意外,張寓也是愛書如命的人,怎麼可能要把所有的書送給她呢?這著實有點反常。

還沒等她問原因,張寓起身向她深深一拜。

這忽然的動作嚇了李芳澤一跳,立刻起身就要還禮。

張寓連忙抬住她的胳膊說︰「我有求于兄,兄實受得起我這一拜。」

李芳澤一臉的不高興︰「我與你如今好歹也算是共患難了,有什麼需要只管吩咐就是,說什麼求的求的?」和周葛相周匯成相處久了,說話也帶點江湖氣息了。

張寓沉默了一會,道︰「我命不久矣……」

「你可是說奏折的事?」李芳澤皺眉,「此事你不必當心,按我那樣說的,即使不判你有功,至少也不會降罪于你。」

「實不相瞞,那折子不僅彈劾了陳家,自劾了我一年多貪污之事,所涉銀兩數目皆陳列于上。我大明法律,貪污六十兩便判死刑,何況我貪污之數有三百多兩,還有那些布匹器具首飾……「

「什麼?!」李芳澤幾乎似糟了雷擊般,震驚不已。

她不可思議于他的死腦筋,但另一方面又佩服他的品德和耿直。他雖然是個貪官,但還算是輕度的,只貪了這麼點,且敢于承當自己的罪行,悔過自新。

而她這時才發現張寓的著裝不同以往,較之以前要舊了許多,她還記得今天四妹的打扮也十分素淨。

于是問道︰「你難道已把值錢的東西都當了,打算交還給國家麼?」

張寓點頭,繼續說︰「你且安心,你和周家不會再受牽連了。今日我已得了消息,調查此案的僉都御使王大人半月之後就能抵達玉山縣。所以我請你在我死後,照顧我那還在安陸鐘祥老家的雙親,他們只有我一個兒子……「說完,他已哽咽,淚流滿面。

李芳澤感覺很難受,卻又無話可說,因為他的行為是對的。

半晌之後,李芳澤才艱難地說︰「你放心吧,我會照顧他們的。」

李芳澤想用開墾梯田的辦法收納無業游民,並爭取讓梯田不收稅以穩定玉山縣的戶口,但這想法的實施是基于張寓在當官的前提下的。

如今張寓性命不保,那麼這想法就泡湯了。

同時周葛手下安頓的事,不得不另想辦法。

已近十月,正是要收秋糧的時候。這是縣衙里的大事,每到秋收,上到知縣,下到雜役都要因為這事忙碌起來,巴巴地就想從中撈點好處。

可是今年的這時候,縣丞、主簿、典史都請了病假。雖然請了病假,但每日也是早上匆匆而出,晚上惶惶而歸,到處打听消息和拉關系。

于是張寓的工作量大了起來。雖然他深知自己在崗位干不了多久了,但是堅持在其位則謀其政,一日也不懈怠。

每年夏秋兩稅之前都要經過一次戶口普查,然後修成白冊,之後縣衙則派人根據白冊去收稅。

當他把戶房新修的白冊看完時,不禁倒吸了一口氣,又少了近六百戶,這才半年吶!

戶口的減少,無非兩種原因。

一是去收稅的人下手太狠,亂收各種名堂的費,以至于百姓承受不起,種不起田,于是棄田而逃。

二是戶房和里甲相互勾結,瞞報戶口,而被隱瞞的戶口繼續收稅,只是這稅全進入自己的腰包。

這些事,張寓都懂,但是卻想不出應對的法子。之前李芳澤說的方法他認為很好,但是那是一項需要許多時間去做的事,而他沒有多少時間了,他打算留下一封遺書,陳述李芳澤的法子,建議給下任的官員。

還記得他剛來這地方時,就整頓過秋收亂收費的問題。

強制要求不許收水腳錢、口糧錢、庫子辨驗錢、蒲簍錢、竹簍錢等一些附加稅,最後導致下…面的人集體罷官,以至于他成了光桿司令,無法工作,于是不得不妥協了。

可是現在,他不想再妥協了!

「純陽兄,你說我眼下該如何?」

張寓的兩位師爺聞到危險的氣味之後也早就辭職了改換門庭了。

如今李芳澤成了他暫時的師爺,有什麼事,基本都找她商量對策。

李芳澤道︰「既然咱們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也不用來暗的了,直接來明的。」

「什麼明的?

李芳澤答︰「叫戶房的吳司戶直接交出這幾年的賬簿,一查便知。」

張寓大喜︰「純陽兄會查賬?」

「我不會。」李芳澤搖頭,「但是我們難道不能請別人麼?」

張寓立刻明白了,他叫來三個衙役,拿出三張自己的名刺分給他們︰「你們幾個拿著我的名刺分別取請蔣家造紙坊、玉版周家和趙家典當行的賬房先生來,務必速去速回!「

「得令!」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古代公務員記事最新章節 | 古代公務員記事全文閱讀 | 古代公務員記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