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舊事 奪位

作者 ︰ 墨如楓

楚懷王彭城大會諸侯,竟然不知不覺奠定了未來幾年的天下大勢。

我始終認為,楚漢爭霸,這里是起點。

楚地義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劉邦率領向西,目標是攻下關中。一路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範增為末將率主力北上救趙,目標是打垮秦軍主力。

宋義原先還在項梁手下做事,突然成了上將軍,不服的人大有人在。這其中之一就包括項羽。

他不會服任何人,除了他自己。

宋義是什麼東西?項羽心里時時刻刻憤恨不已。

宋義知不知兵不好說,但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他不能識人,更不能識大體,有這麼一個血性殘忍的人做副手,而且自己這個位置原本是他叔叔的,難道就感覺不到這把椅子燙?難道就感覺不到周圍人的眼神不對?對自己所處的處境毫無自知之明,宋義之才,只能是參謀幕僚諫大夫之流,非帥才。

劉邦所部早已取道碭郡,與秦軍素有交手,屢戰屢捷。

宋義領兵到了安陽(今山東曹陽東南)。

按秦歷來這時已是秦二世三年初,十月(秦歷以十月為歲首),秦將王離將兵三十萬把偌大的巨鹿城圍的是水泄不通,章邯二十萬大軍也已經佔領了邯鄲,「河北之軍」(趙軍)危在旦夕。章邯是個厚道人,他沒有去搶功勞,而是給王離修了條甬道(即通道),專門給他運糧,運物資,所以王離軍兵多糧多,補給充裕,可以安安心心的圍城。

趙王歇與張耳眼看就要陷入絕境,便四處求救。

張耳的面子很大,招來了幾十路諸侯,這其中包括張耳的刎頸之交陳餘,還有張耳兒子成都君張敖。

這些諸侯來是來了,住也住下了,但卻畏懼秦兵,不敢出擊。

什麼兄弟友情,什麼父子親情,此時此刻,對于大賢張耳來說,沒一樣靠得住。諸侯之中沒人敢去打秦軍,沒人敢去救他們。

所以說,患難才能見真情!對此張耳的內心體會一定很深刻。

按理來說,張耳應該很絕望。

但他沒有絕望,雖然已經看透了人情世故,但他不迂腐,就算這些人再怎麼忘恩負義,這種時候自己有求于他們,所以沒有必要斷交,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張耳還是不斷地派人去向諸侯搬救兵,特別是陳餘,張耳幾乎每天都派使者前去催促,因為陳餘不僅是他的「刎頸之交」,還是趙國的大將軍,陳餘沒有道德,但還有義務。陳餘被張耳的使者弄得煩惱透頂,無奈之下,讓來使張饜,陳澤帶兵五千人去救巨鹿。

這麼點兵力,純粹去送死,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致敬),結果可想而知,全軍覆沒。

這樣下去,巨鹿城遲早要攻破,趙王與張耳要麼等待死亡,要麼等待奇跡。

巨鹿人們,不要絕望,奇跡馬上就要上演。

救世主就要降臨了,但在這之前他還得做一件事。

安陽楚軍營寨,歌舞升平。

項羽真的看不下去了,宋義到了安陽,還沒與秦軍交手,就被秦軍的氣焰給嚇倒,他命令楚軍停止前進,駐扎在安陽。

整整四十六天,原地駐留,宋義只干一件事,「乃飲酒高會」,也就說天天置辦酒席,宴請將領諸侯。這也更加說明宋義並非將帥之才,大敵在前,不是操練兵馬,籌措糧草,而是飲酒作樂,這樣的人能帶兵打仗麼?

項羽雖然年輕氣盛,但他也明白大是大非,他數次進諫宋義,應當趁機進兵,不然曠日持久,咱們糧草不足,那時候就完了。而宋義的回答很干脆,秦軍「戰勝而兵疲,乘其弊」,「夫披堅執銳,義不如君,坐運籌措,君不如義」,也就是說打仗我不如你,謀劃你不如我,我是在等秦趙斗的兩敗俱傷,再坐收漁翁之利。

宋義的話對嗎?

錯,大錯特錯。秦趙兩軍實力懸殊,沒人去救,趙軍覆滅是必然的,實力懸殊之下,怎麼可能有兩敗俱傷,坐收漁翁之利?秦軍戰勝,士氣高漲,物資會得到更充分的補給,再想把它擊潰就更加難了,再則楚軍也是遠道而來,糧草士氣都在不斷消耗,不速戰速決,只會把自己拖死。

只道是書生之見太膚淺,還須知兩軍相逢勇者勝。

宋義開始厭煩項羽,對項羽很不客氣,話中帶刺,心里想著你這個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竟敢干涉老夫的事情,再唧唧咂咂,軍法處置,定斬不饒。為了防止項羽再進諫,宋義隨即下令全軍︰有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這個命令是下給項羽看的,意思很明白,哪涼快呆哪去,別來煩我。

宋義繼續置酒高會,不亦樂乎。

項羽見已經無法說服宋義,惱怒之極,同時他更深深明白,眼前的這個人是自己前行的絆腳石,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年輕的項羽心中暗暗下了一個決定。

這個決定對于項羽來說不難下,因為那是他拿手的事情。宋義,既然你「披堅執銳」不如我,那要你何用?多說無益,老骨頭,還是去死吧!還有一點可以明白地告訴你,「心狠手辣,義不如我」。

在安陽的第四十七天,寒冷的十一月,這一天,項羽起的比以往要早一些,他穿戴整齊,首先來到宋義營帳朝拜上將軍。

宋義看都沒看他一眼,他對這小魔王早已厭煩得不得了,就像當初他叔叔項梁厭煩自己一樣。

項羽也不多說什麼,只是迅速地抽出亮閃閃的寶劍,往宋義脖子上一抹,「刺啦」,宋義來不及喊叫,血噴如注,人頭落地,頭顱上一雙眼楮睜得很大,卿子冠軍這一刻死不瞑目!

年輕的項羽要用手上寒光閃閃的寶劍告訴宋老頭,他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王者,沒有人可以阻擋他走向權力的巔峰。

項羽提著宋義的頭顱,出了營帳,將頭顱高高舉起號令全軍,喝道︰「宋義勾結齊國謀反,楚懷王暗中叫我取他性命!」齊國和楚懷王不知不覺做了替罪羊!

所有將士一听,大部分是很高興的,也有害怕的,少數服從多數,大家說道︰楚國,是將軍家立的,叛亂理應由將軍來誅除。

眾人順水推舟地推舉項羽為代大將軍。楚軍一面派人將出使齊國的宋義兒子宋襄干掉,所謂除根務盡,一向是項羽的做法。一面歸報楚懷王。

楚懷王很無奈,被迫封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全權掌控了楚軍,楚懷王再也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智慧了。真正的王者就要崛起,這位秦末最勇猛的男人,終于坐上了他該坐的位子,迎接人生第一次巨大的挑戰。

誰也不知道將來的路怎麼走?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地向前走。

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而打敗秦軍,是項羽唯一的路。

項羽與劉邦,兵分兩路,卻殊途同歸,兩人將在不同的時空給予不可一世的秦王朝最後的一擊,讓這個殘暴的帝國最終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朝舊事最新章節 | 漢朝舊事全文閱讀 | 漢朝舊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