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舊事 婁敬的發跡

作者 ︰ 墨如楓

劉邦與大臣們在洛陽逍遙快活的時候,有一隊人馬正往隴西方向趕。

他們是從齊地征召進來,前往隴西衛戍服役的老百姓。從齊地去隴西,途中經過洛陽。到達洛陽的時候,隊伍停了下來,準備在洛陽置辦些必需品。

這些人當中,有個名叫一個名叫婁敬的人。這位仁兄無後台無背景更無革命斗爭經歷,此前就一個小屁民而已!但是,西安人民都得好好感謝這位仁兄,正是他的一個諫言,讓西安擁有了崇高的榮譽,成為中華民族的文明發祥地。不僅如此,他還是漢代和親政策的首倡者。

婁敬听說劉邦及朝廷大臣們都居住在洛陽,腦中突然靈光一現,想到了一個步入官場的絕妙主意。

于是,他找到在漢軍中任職的老鄉虞將軍,正所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兩人相見自然先喝喝酒,嘮嘮嗑,敘敘舊情。

虞將軍念及老鄉之情,大拍胸脯︰有兄弟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你這一口。

婁敬笑而不語,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話,讓虞將軍一時愣在那里,差點把酒噴了出來。

他說︰我要見劉邦,向他進諫。

婁敬很明白以他們之間老鄉這一層關系,在軍中幫忙弄個低級職位,還是很容易的,不過婁敬想要的可不僅僅是低級職位,他有更高的追求,他要做大臣。

虞將軍素知婁敬能言會道,要是他真能把劉邦說高興了,自己還有個舉薦之功,當然再好不過,可要是在劉邦面前說的不好,自己的臉往哪擱,自己在劉邦面前的形象是否會大打折扣,這都很難講。

婁敬知道他的顧慮,一邊給虞將軍斟酒,一邊笑道︰兄弟,放心,兄弟我沒十足的把握是斷然不敢去的。

見他這麼自信,虞將軍自然不便多說什麼,只能滿口應承。

在去見劉邦之前,虞將軍給婁敬準備了華麗的衣服,婁敬卻推托道︰我本來穿什麼就穿什麼就見他,不用換了。

婁敬深知劉邦的心理,劉邦以前是草民一個,穿的也是粗布麻衣,自己這身平民百姓的服飾反倒能勾起他的親切感。

虞將軍在朝會上忐忑不安的向劉邦引見自己的老鄉,劉邦心想朝廷正是用人之際,見見無妨。

婁敬進入巍峨的朝堂,滿朝文武頓時齊唰唰的把目光望向了他。

只見婁敬毫無膽怯之色,反倒不慌不忙的向劉邦跪拜山呼萬歲。

堂下可是婁敬嗎?

婁敬回道︰正是。

你有什麼諫言說與寡人听听?

婁敬立起身子,不緊不慢的問道︰陛下都洛陽,是想要與周室相比麼?

然!

婁敬面露微笑︰陛下與周室取天下的方法不同,怎能效法周室定都洛陽?

婁敬故意頓了頓,朝堂上一時議論紛紛,劉邦也是有點不解。婁敬繼續說道︰周室的祖先,從後謖封邰開始,經過十幾世的累積,到文王,武王的時候,天下歸心,所以才能取代殷商。到成王即位,周公輔政,才開始營造洛陽都城。而陛下從一介布衣,經過大戰七十,小戰四十,登上帝位,想要與成王,康王相比,恐怕還不是時候吧。陛下若要長治久安,最好定都關中,秦地被山阻河,有四大要塞,如果一旦有變,百萬大軍可以馬上集結啊,就算函以東全亂了,陛下也能保有關中的天府之國啊!

這里只是大致概括他的意思,若有興趣,可以看看他當時的言論,實在是說得非常精彩。

婁敬侃侃而談,以其三寸不爛之舌,細致的分析都關中的好處,說得可謂滴水不漏。

劉邦听婁敬這麼一說,勾起了自從登基以來一直縈繞在他心中的問題︰如何才能保證大漢王朝長治久安?如何才能保住皇帝的權力?

他會把余生奉獻給保住權力的事業!在他的心中,現在看問題的標準很明確,凡是有利于鞏固權力的事情就是對的,就要去做;凡是有利于大漢王朝的延續的事情就是對的,也要去做。

既然定都關系大漢王朝的延續,那麼就是大事,就得討論。

他將這個話題拋給滿朝文武︰大家議議吧。

群臣們大多是楚地人,當然希望都城離家鄉近一點,紛紛反對婁敬的說法,甚至旗幟鮮明的嚷嚷道︰誰去關中跟誰急?

劉邦環視群臣,知道這些人都不是議事做決策的主,問他們也是白問。劉邦見張良並未說話,于是問道︰軍師,你有什麼看法?

張良答道︰洛陽太小了,田地單薄,容易四面受敵,關中左有函,右有隴蜀,北有胡地,南有巴蜀,阻三面而守,一面制諸侯。諸侯安分,可用渭河漕運天下,諸侯不安分,大軍順流直下。這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啊,婁敬的話是對的!

有了大漢朝第一謀士在旁邊幫話,婁敬的說法頓時迎來一片贊同聲。

劉邦當朝作出了決策,定都長安,擇日在廢墟上重建宮殿,婁敬被拜為郎中,郎官分兩類,一類是負責宮殿門戶守衛的,另一類是專門提建議的議郎,有時也打打雜,特殊時候充當使臣的官。婁敬做的是議郎,雖然只是‘比三百石’的小官,月薪是185錢,可謂俸祿微薄,雖然官階低俸祿薄,但議郎的好處在于可以經常出現在皇帝面前,長久下去,與皇帝大臣混個臉熟,而且跟衛士不同,他們可以經常在皇帝面前說話,向皇帝提意見,這樣一來,只要稍微有點才能,就很容易被皇帝發現,議郎官小,但前途不可謂不遠大。同時,婁敬被賜姓劉,號奉春君。

如果現在要來評說婁敬的這個建言,意義並不大,而且正確性還有待論證。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一個王朝的興衰榮辱,都城在哪里不是關鍵,關鍵在于吏治好壞,政府無能,貪官污吏橫行,就算把都城修得固若金湯,也照樣得滅亡。秦朝在長安

也沒活多長,而後世很多強盛的王朝也沒定都關中。

婁敬以一言升官,顯示了劉邦唯才是舉的雅量,在以後這成為大漢王朝的一項國策,學名叫「征闢」,以後會講到。其實,劉邦努力尋找的答案就已經在他的行動中了,只要有真才實學的人能不斷的補充到國家的統治階層中,才有長治久安的基礎。而一旦這條道路被堵死了,那麼再高的城牆,再多的軍隊,再先進的武器,都無法改變滅亡的命運。

套用一句時髦的話說就是︰治國什麼最重要?

答曰︰人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朝舊事最新章節 | 漢朝舊事全文閱讀 | 漢朝舊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