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舊事 白登之圍

作者 ︰ 墨如楓

公元前201年九月,冒頓率四十萬之眾南下,圍攻韓國都城馬邑。

韓王信在馬邑城頭望見威風凜凜的匈奴騎兵,不免暗暗捏了把汗。以他多年的戰場經驗,他可以斷定憑著手上的這點兵馬,根本無法抵御匈奴鐵騎。

他堅壁清野,固守城池,同時派出使者向朝廷求救。

劉邦接到邊關急報,認為匈奴不過是塞外的野蠻部族,並未過于重視,且長安與馬邑相距千里,而且天氣漸寒,派出的大軍並非精銳之師,因此行軍並不迅速。

韓王信堅守不出,挨一日是一日,匈奴若久攻不下定然退兵。但冒頓模透了韓王信的心理,沒等多久他就下令攻城,匈奴軍隊氣勢如虹,任憑馬邑城再堅固,也支撐不了多長時間。

韓王信見朝廷大軍遲遲不來,而匈奴攻勢越來越猛,這樣下去,遲早得城破遭屠,因此他決定不稟報劉邦,擅自向匈奴求和。

朝廷大軍行至中途的時候,就已經得知韓王信跟匈奴和談的消息,漢將認為此事事關重大,急令全軍停止前進,同時遣使報告朝廷。

劉邦得知韓王信擅自跟冒頓議和後,不禁勃然大怒,他最近疑心病發作,經常捕風捉影,認為諸侯王不老實,和談的消息更是加深了他對韓王信的懷疑。劉邦馬上派使者快馬趕到馬邑斥責韓王信︰為什麼不等命令,擅自求和?朕要提醒你,此生死存亡之時,求死則勇,求生則廢,你怎麼可以邊打邊求和呢?

韓王信受了責罵,知道劉邦已經起了疑心,之前劉邦把自己的封地北遷就是不信任的表示,現在非常時期,百口莫辯,這樣下去,除了戰死,活著也不會有好果子吃的。

韓王信心想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還不如投降匈奴,誰當主子不是主子呢?再則,匈奴鐵騎如此勇猛,漢軍也不一定是對手,說不定不久後中原會變成匈奴人的天下。

韓王信在堅守一個月後,打開城門將馬邑獻給冒頓,正式投降匈奴,冒頓接受了韓王信的投降,並以極大的魄力重用韓王信,命令他為前軍,匈奴軍隨後,向太原方向攻擊前進。

匈奴大軍在韓王信軍的幫助下,沿路大肆搶掠。

劉邦得到韓王信投降匈奴的消息,已是怒不可竭,再得知匈奴在國土內燒殺搶掠,更是大怒。

公元前201年十月(漢高祖七年),劉邦率領三十二萬人馬御駕親征,準備打擊匈奴的囂張氣焰。

漢朝這一次幾乎是空國而去的,謀臣良將幾乎一個都沒落下,當然除了韓信,張良。劉邦希望此次親征能一舉打垮匈奴,一勞永逸的解決邊防問題,順便趁此機會解決韓王信,把燕代之地的政權牢牢地抓在劉氏家族的手里。

漢軍分三路前鋒軍分別進擊,為主力部隊掃除障礙,以待與匈奴主力決戰。

漢軍第一路前鋒在周勃的帶領下于銅鞮(今山西沁縣)遭遇韓王信的部隊,一場廝殺,韓王信一退再退,最後敗退回馬邑。漢軍第二路前鋒是灌嬰率領的輕騎,灌嬰部早已千里奔襲先行抵達馬邑,並清除了馬邑周圍的反軍及匈奴部分軍隊,等韓王信一敗逃回來,灌嬰以輕騎出擊,擊散韓王信的部隊,韓將王喜做了刀下鬼。漢軍的第三路部隊于樊噲的帶領下至霍人縣出雲中郡,意欲截斷匈奴歸路。

韓王信一敗再敗,心下慌亂,急忙向部下問計,部將曼邱成,王黃給他出了個餿主意,他們建議尋訪趙國王室後裔,立其為國主,用其做擋箭牌。

大軍壓境,找個擋箭牌也得找個實力強點的,他們反而找了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趙氏後裔,彷佛有了這個擋箭牌自己就可以安全了。如此幼稚,焉能不敗?

韓王信派人向駐扎在上谷的冒頓求救。冒頓得知漢軍三路前鋒軍的節節勝利,意識到漢軍並不容易對付,盡管不少部將萌生退意,但冒頓並未動搖,他在探知漢軍主力人馬正往晉陽進發後,反復思索,並數次查看了附近的地形,當他看到不遠處的白登山時,頓時哈哈大笑。

就是這了!就是這了!劉邦,你要敢來,這里就是你的葬身之地!冒頓心想。

冒頓將精銳騎兵隱藏起來,留下老弱殘兵在明處,為了引誘劉邦進入伏擊圈,冒頓派左右賢王領弱軍一路攻擊劉邦主力軍團,按冒頓的命令,只許敗不許勝。

冒頓在單于帳中烤著爐火,喝著熱騰騰的馬女乃酒,不斷派人探查著漢軍的動向,現在萬事俱備,就等著漢軍一腳踏進陷阱了。

劉邦率大軍在晉陽駐扎。

此時正是寒冬十月,大雪紛飛,十分寒冷,漢軍士兵凍得皮開肉綻,手足僵硬,而且加之遠來勞頓,士氣十分低落。

為了安全起見,劉邦並未馬上尋找匈奴主力決戰,而是派出大批使者去探查匈奴的動向。這是大漢朝與匈奴的第一次正面戰爭,對國運有著直接的關系,劉邦雖說有必勝的信心,但也不敢過于大意。

劉邦深知,如果能解決這個豺狼一樣的游牧民族,就可以為新生的國家提供休養生息的環境,如果無法解決,它便會像陰魂一樣纏著大漢的現在和未來。

劉邦突然有點理解秦始皇了。以前在民間時,自己經常罵秦始皇暴君,罵他勞民傷財,征發數百萬人修築長城,可是他現在有點理解了,秦始皇把罪責攬在了自己的頭上,卻把安寧留給了後人。秦始皇的難處,也只有站在他的高度才能理解啊!

這也許就是身為帝王的悲哀!

派出去的使者回來報告︰匈奴軍隊老弱,而且後繼不足,可以打,打則必勝!

當第一個人這樣說的時候,劉邦還有點不信,心想︰如果匈奴真有這麼弱,韓王信也算久經戰陣的老將,怎會懼怕他們?看來韓王信早就有謀反之心了。

後面回來的使者回來描述匈奴的情況,大致與前面相當。劉邦半信半疑,還是下令全軍前進。到達廣武的時候,他有點心虛拿不準,于是,決定派任職不久的奉春君劉敬(還記得他吧,婁敬)再去查看一番。

劉敬去了一趟,回來報告劉邦,他的所見所聞跟所有使者的報告是一樣的,但他卻得出了不一樣的結論︰匈奴是誘敵之計,不能打!

劉邦不解。

劉敬說道︰兩國交戰,必會顯示其武力,現在一路上都是老弱的匈奴士兵,這不是很反常嗎?臣料定這是匈奴的誘敵之計!

應當說,劉敬是非常有水平的,他能透過現象看本質,他雖然以一言獲官,但他確實有做官的水平,而水平是蓋不住的。

劉邦當然明白劉敬的話有道理,但他還是把劉敬一頓臭罵,並將他囚禁在廣武,揚言回來再收拾他。

以劉邦的風格,他是不會因為臣子的諫言不合適而囚禁臣子的,但這次卻反常的大發雷霆,倒是咄咄怪事!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漢軍這一路上的士氣過于低落,如果再有不利于己方的言論,必然更加影響士氣。而且,他對匈奴不太了解,因為不了解所以看不起,他認為,即便是中了匈奴的誘敵之計,漢軍也能輕而易舉的突破。

劉邦再一次為他的輕敵付出了代價。

漢軍一路向上谷方向進發,劉邦輕騎部隊率先到達了平城。

突然,伏兵四出,箭如雨下,夏侯嬰率部用盾牌死死頂住匈奴的第一波攻擊,箭雨停後,匈奴發動了第二波的攻勢,這一次可沒那麼好對付,匈奴出動了他最強悍的部隊——鐵騎。一時之間,萬馬奔騰,大地震顫,冒頓率匈奴的精銳鐵騎沖殺了過來,漢軍不免陣腳大亂。

漢軍也算是久經戰陣的老練之師,雖無還手之力,但也還有招架之功。

可是,匈奴騎兵過于勇猛並且他們以逸待勞,漢軍則遠來疲敝,一會兒的功夫,漢軍就損失慘重。眼看就要潰敗,陳平建議劉邦下令部隊向白登山撤退,同時命令夏侯嬰帶領一部分部隊就地建起木柵欄陣,阻止匈奴騎兵的沖擊。在白登山上,匈奴的騎兵優勢將無法展開,漢軍可以暫時擺托困境。

漢軍建起的木柵欄陣起了效果,匈奴騎兵被阻隔在陣外,漢軍主力後撤贏得了時間。冒頓見騎兵受阻,復令弓箭手發動流矢攻擊,夏侯嬰只能率部邊打邊退,經過浴血奮戰,才後撤入白登山。匈奴士兵跟進入山,漢軍主力早已佔據有利地形,匈奴的追兵數次被打下山,但漢軍亦不敢向山下沖擊,只能扼險據守。于是,冒頓改變策略,停止攻擊,分兵將白登山圍了個水泄不通。

漢軍退入山中,正要歇一口氣,突然山谷中又是一陣殺聲,匈奴伏兵從山谷中殺出,原來冒頓早已料到漢軍若退入白登山,必會從山谷中突圍,便預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將漢軍困在白登山上不能動彈。

漢軍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這時候的劉邦才意識到劉敬的金玉良言,如果世上真有後悔藥,劉邦會毫不猶豫地喝它一壺,可惜現在後悔也晚了,他就像陷進陷阱中的獵物,就等著冒頓來宰割。

雖然情勢危急,但劉邦並沒有完全的絕望,他在戰場上失敗過無數次,無數次他都能爬起來,而且越活越好,當年彭城大戰也不比這次好,他都挨過去了!他相信這一次也一樣能挨過去!

可是現在的問題是,他面對的不是一根腸子通到底的項羽,而是狡猾的冒頓。冒頓堪稱一個完美的敵人,他心思縝密,勇武過人,他有著絕對忠誠,指哪打哪的草原鐵騎,他殘忍無情,連父親妻子都敢殺,還能期待他大發慈悲放過劉邦嗎?

不可能!

匈奴鐵騎把漢軍逼到了山中後,冒頓下令圍而不攻,截斷漢軍水源,同時派部隊截住援軍的來路,然後大帳一搭,生火做飯,做出一副常住不走的樣子,意欲將劉邦困死在白登山上。

劉邦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召來臣屬,商議突圍之策,大家抓耳撓絲,除了強突之外也想不出有什麼好辦法,連一向機靈的陳平也一時無策,這時候,劉邦開始懷念起張良來了。

要是子房在這里,或許他能有好辦法。劉邦心里感嘆道。

如果不盡快想辦法突圍出去,漢軍很快就要斷糧斷水,到時候匈奴人再進攻,漢軍就要全軍覆沒。大臣們說道。

無奈之下,劉邦命令諸將組織突圍,可是每次都被匈奴人給攆了回來。

此時此刻,劉邦才真正意識到,那個他一直看不起的蠻族領袖,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敵人!

嚴冬十月,天氣十分寒冷,漢軍被困在白登山上,多挨一日就少一份希望。

糧食越來越少,水也越來越少!

如果再沒有辦法,只怕不用匈奴上山,漢軍也會被活活餓死,渴死。

在這種境況下,劉邦除了祈禱天佑大漢之外,所做的事情就只有等,等待援軍的到來,等待奇跡的出現。他突然發現,他似乎就要陷入絕境,目前的事態甚至比當年彭城大敗的境況更加糟糕。那時候,他對他的對手,有著非常深的了解,可是現在,他面臨的對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對手還會出什麼牌,他一無所知。

因為無知所以恐懼!

所有人都在苦思突破之策,所有人的內心在這狹小的山區內變得焦躁不堪。

一天,

兩天,

三天…

山下匈奴士兵們的吶喊聲,激動聲,嘲笑聲成了每個漢軍將士的夢魘,真不知道這些剽悍的胡族是從哪里鑽出來的,他們個個英勇善戰,個個剽悍異常,他們就像專為戰爭而生的魔鬼一般,令人膽寒。

這些天來,陳平也是徹夜無眠,他深感自己身上的責任。張良不在了,他這個護軍中尉便是大漢王朝的第一謀臣,如果在此危難關頭,他都拿不出主意來,那麼皇上還可以倚賴誰呢?而他自己,必將成為千古罪人。

陳平深信天無絕人之路,更無完美之敵。

陳平秘密派出了不少喬裝的探子查探著匈奴部隊的所有細枝末節,查探著冒頓及其身邊的細枝末節。

功夫不負有心人。

陳平終于找到了突破渾似鋼人般的冒頓的辦法,那就是他的閼氏。冒頓新立的閼氏,深受冒頓寵愛,所以他每次出征必帶著她!

陳平想出辦法的那一刻,漢軍已在白登山苦挨了七天七夜。

女人的嫉妒。

事實證明,往往男人辦不到的事情,女人可以辦到。往往在前台搞不定的事,可以走後院。

婦女能頂半邊天,由來已久。

這個時候,劉邦已經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陳平把自己的計策告訴了劉邦。

世上最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人死了,錢沒花了。金銀珠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劉邦決定,不管明天是死是活,也要拿出軍中所有的金銀珠寶,甚至把自己帽子上的夜明珠都摘了下來給陳平去活動。

白登山腳下單于大帳。

霧色蒼茫。

一位持有漢朝使節符的使臣走到軍營外,對門人說道︰請通報一聲,我是漢使,想見閼氏夫人。

邊說邊隱蔽的給門人遞上了一錠金元寶。門人收了禮金,自然樂得通報。

閼氏听說漢使來找她,本打算不見。她見單于還醉酒未醒,恐怕耽誤大事,于是屏退左右,在內帳召見漢使。

漢使獻上各種金銀珠寶,閼氏頓時眼楮發亮。漢使見閼氏高興,又獻上一幅美女圖,閼氏不解。漢使對閼氏說道︰「這是我主想送給單于的美女,但考慮到閼氏與我主素無仇怨,先令本使來知會閼氏娘娘一聲,如果單于繼續圍困,我主必將送此美女與單于,到那時候,閥氏之地位就保不住了……」

閼氏頓時心中一驚,心想自己剛得寵于單于不久,若是被人爭寵,以後的日子可不好過了,于是低聲道︰大使,那我當如何做是好?

閼氏娘娘,只需照我所說轉告單于,單于必將退兵,那娘娘就可以保住您的地位。

為了避免自己地位不保,閼氏答應為漢軍諫言。

等冒頓醒後,閼氏對冒頓說道︰單于,你還有心思睡覺?剛才有人來報,漢朝已派大軍,正火速前來救援。

單于笑道︰漢軍有何可懼?

單于真是好自信,漢帝被困在此七日七夜,漢朝定會傾盡全力拼死來救,而我軍遠離本土,立足未穩,糧草物資用一日便少一日,怎可持續?

冒頓听後,仔細想想,這話倒也不假。

而且七天過去了,韓王信的部隊還沒有如約到達,若是那家伙跟漢朝合起伙來坑自己,那情況可就不妙,到那時壓力可想而知,即便是四十萬鐵騎也不容易取勝。另外,冒頓派人四處查看了漢朝的情況,發現這個國家根本沒有想象的富庶,到處都是殘垣斷壁,焦土一片,哪來的金銀珠寶?哪來的美女如雲?

游牧民族向來對于定居生活是不感冒的,讓他們在沒有草地和牛羊的地方生活,還不如殺了他們。要知道,冒頓是來搶劫的,不是來殺人的,雖然往往搶劫的時候一般會附帶殺人,但能不殺就不殺,白浪費力氣還背個壞名聲,太不劃算了。這算是搶劫行業的行規,說好听點這也叫道義。

江湖有江湖的道義,國家有國家的道義。

甭管什麼道義,精明的冒頓是不會做這虧本的買賣的。

冒頓思前想後,再加上愛妃的煽風點火,冒頓在籌劃好自己的退路後,同意放漢軍一條生路。第二天,冒頓下令,撤開一角,放漢軍下山。

漢軍士兵見匈奴撤圍,都歡呼了起來。

劉邦怕冒頓後悔,趕緊命令全軍迅速下山撤退,而且必須做到井然有序,以防匈奴偷襲。

天降大霧,視野不清。匈奴見漢軍將士眾多,而且又井然有序,也不敢上去揀點便宜。

被圍了七天七夜的劉邦總算撿回了一條老命,他的失敗記錄上又重重地添了一筆。

漢朝與匈奴的第一回合較量,以漢朝的完敗收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朝舊事最新章節 | 漢朝舊事全文閱讀 | 漢朝舊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