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舊事 劉啟的盛世12 周亞夫失寵

作者 ︰ 墨如楓

周亞夫吸取了父親周勃的教訓,做人做事一直都比較低調。

可是,周亞夫還是把國舅爺王信給得罪了。

王信要封侯,周亞夫不允許。自然而然,丞相周亞夫進入了這位新貴的黑名單。王信對周亞夫懷恨在心,卻也無可奈何,憑實力他扳不倒周亞夫。

正在他無計可施的時候,梁王劉武加盟了。

王信曾在梁王賓客鄒陽的游說下,向景帝說過不少梁王的好話,緩解了景帝對梁王的猜疑心理。

梁王把王信當作恩人,一來二去,兩人已是無話不談。

在封侯遇阻時,王信唉聲嘆氣地說要扳倒丞相周亞夫。

王信一表態,梁王馬上一拍桌子,大聲表示要一起干。

王信見梁王反應比他還大,而且那架勢就差直接拿刀去周府捅人了,一時怔住了。他馬上想起來,周亞夫在七國之亂中曾經得罪過梁王。

王信笑嘻嘻地附在梁王耳旁,將心里的想法告訴了他,竟惹得梁王喜笑顏開。

王信和梁王一致認為,能扳倒周亞夫的人,只有一個人能做到,那就是劉啟

基于這個共同的認識,王信和梁王決定兩條腿走路。

一條是王皇後,另一條便是竇太後。

在他們的讒言下,竇太後與王皇後都對周亞夫皺起了眉頭。

之後,劉啟生活中最重要的兩位女人把這樣一種壞印象傳遞給了劉啟。

久而久之,劉啟同樣皺起了眉頭。

劉啟要廢栗太子,周亞夫反對他;劉啟在竇太後的提議下要封王信為侯,周亞夫又反對他。

周亞夫,你還忠于朕麼?

劉啟的心中為此打了個大大的問號。

一段時間之後,劉啟打定主意要換掉這個丞相了,而且他也很快找到了換掉他的理由。

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匈奴徐,盧部酋長六人來到長安,投降漢朝。劉啟大喜,一直以來都挨匈奴的棒子,匈奴能有部族來降,也算給朝廷爭了光,長了臉。

而且來降的六人中有一個人還是開國功臣盧綰的孫子,劉啟大喜之下,下詔封六人為侯。劉啟希望這個舉動能吸引更多的匈奴人投靠過來,從而削弱匈奴的力量。

沒想到,詔令還未頒發,周亞夫就听到消息,他匆匆地跑來找到劉啟。

周亞夫認為他們是背主求榮之人,不可以封侯。

劉啟沒好氣地扔出了一句冰冰冷的話,讓周亞夫怔住了,有如一盆冷水從頭淋到了腳。

他的話是這樣說的,「丞相之議不可用!」

周亞夫敏銳地感覺到,自己在這個朝廷中有可能呆不下去了。

他有點悲涼地離開了未央宮,在離開宮門的一剎那,他扭頭回望了一眼,搖搖頭嘆息一聲,孤零零地離開了。

幾日過後,匈奴徐盧等六人被封為侯。

與此同時,周亞夫上了道特殊的奏折—辭職信。

這份辭職信正中劉啟的下懷,早就想讓你走,結果你主動提出來了,那就不客氣了。

對于這位兢兢業業的丞相沒有作出任何挽留的表示。

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九月,周亞夫免職回家,御史大夫劉舍繼任丞相。

周亞夫最終沒有逃出他父親的命運,無緣無故丟了丞相的帽子。

王信和梁王的陰謀最終得逞。

總算報了一箭之仇,梁王很高興,但他也沒高興得太久,因為他死了。

劉啟嫌梁王在長安呆久了,下令他離開長安回到梁國封地,回到封地後,梁王竟然一病不起,很快就死了。

他的死訊傳到長安的時候,竇老太太幾乎昏了過去。

竇太後醒來之後,日夜啼哭,埋怨劉啟逼死了兄弟。

劉啟沒辦法,只能將梁王的五個兒子悉數封侯,才讓老太太平靜下來。

梁王死了,劉啟終于可以不為太子之位的穩固煩心了,老太太雖然難過,但在儲君之位上已經沒了人選,也無話可說了。

劉啟的後宮總算獲得了真正的安寧。

像所有的君主一樣,在所有威脅儲君之位的隱患消除後,劉啟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培養太子羽翼之上。

像所有的父親一樣,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接過他的基業,並把它發揚光大。

景帝後元元年(前143年)八月,衛綰接任丞相,直不疑升任御史大夫。劉啟這樣的任命明眼人一看便知其另有深意,衛綰做過太子太傅,與劉徹關系非同一般,而直不疑是出了名的忠厚長者,他在做郎官時,同宿舍有人誤拿了別人的金子回家,丟失金子的人以為是直不疑拿的,去指責直不疑,直不疑也不辯解,拿出自己的金子給了失主。等到同舍的人回來將金子送還時,失主非常慚愧。後來有人告直不疑勾搭嫂子,直不疑只回了一句,我沒有兄長。除此之外,再也不多說什麼。

劉啟作出這兩項任命後,又想起了早已免職的老熟人周亞夫。

他想了個主意試探下這位昔日的功臣,便下旨傳喚周亞夫前來宮中赴宴。

周亞夫很快奉詔前來,劉啟命人將酒食抬了出來。

周亞夫受寵若驚,但仔細過目之後,周亞夫就迷糊了。

酒桌上除了酒沒有筷子,有一塊大肉,卻沒有可以切肉的餐具。

宴席中頓時散發出一陣詭異的氛圍。

陛下到底是什麼意思?周亞夫在心里犯嘀咕。

劉啟裝作若無其事的說道,吃!

周亞夫對著邊上的侍廚說道,去取筷子。

侍廚的反應是沒反應。

劉啟笑道,「還不滿意麼?」

周亞夫馬上面紅耳赤,向劉啟下拜,劉啟說道,起來吧。

但在眾人的驚愕中,周亞夫起來後,也不回宴席,直接就出了宮門。

劉啟看著周亞夫的背影,喃喃說道,此人怏怏,非少主臣。

這次宴席,其實是劉啟最後一次試探周亞夫,但是周亞夫實在令劉啟失望,也是從那一刻起,劉啟決定徹底拋棄昔日的功臣。

同年,周亞夫經歷了他父親同樣的痛苦,進牢房,不一樣的是他父親熬了過去,而他沒有。

周亞夫的兒子為他買了五百具盔甲,準備父親百年之後作為葬器用,因為工錢問題,周亞夫兒子與雇工發生了經濟糾紛。雇工一怒之下,把周亞夫兒子告到了官府,告他私自購買兵器,意圖謀反。

事情牽連到周亞夫,廷尉傳喚周亞夫,周亞夫也是一頭霧水,與廷尉問的風馬牛不相及,廷尉將事情報告給了劉啟,劉啟勃然大怒,下旨嚴查。

為了得到周亞夫的罪狀,廷尉再次傳喚周亞夫,問道︰「君侯為什麼要謀反?」

「我兒子買的都是葬品,怎麼說是謀反?」

周亞夫話音一落,廷尉就說出了讓周亞夫吐血的一句話,「恐怕不想在地上謀反,也想在地下謀反吧!」

面對這種無理的誣陷,周亞夫只能無言以對。

他被關在了廷尉府,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選擇了非常極端的方式,絕食。

在絕食五天之後,一代名將周亞夫嘔血而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朝舊事最新章節 | 漢朝舊事全文閱讀 | 漢朝舊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