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雨刀上繡傲梅 十 八、更迭

作者 ︰ 孤山一叟

終于停止了所有的進攻,戰再也打不起來。從此議和拉開帷幕,其主體思想大致是,議和的條件,以及戰後南北軍合並後的各項議程。

南北議和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進行的,袁世凱想擺月兌南京政府的控制,江浙人士的代表與袁世凱的代表進行的談判。獨立各省的領導權大多不在同盟會手中,江、浙兩省又面臨光復會的競爭,若再失去對南北議和的控制,一旦和議成功,清帝退位,袁世凱當選大總統,同盟會將被邊緣化。為扭轉被動局面,同盟會方面雙管齊下,化解危機︰一面由陳其美策動各省代表會議的留滬代表,選舉黃興為大元帥,代行民國臨時政府中央政務(後遭黎元洪及各省代表的反對,在南京重新選舉黎元洪為大元帥,因談判方不願意建都南京,于是黃興以副元帥代行大元帥職權;黃興當元帥,也是為了牽制北洋軍。正職為黎元洪。

這幾日,清廷也感覺到很不對勁、開始派人調查。清廷張之洞揣摩袁世凱的心機很深,又有秘密的消息。知袁世凱無意做曾國藩,立馬向載灃諫言,但是已經無力回天、袁世凱此時時,坐鎮南北兩地,早就是魚歸大海,載灃後悔的暗罵起自己來。

南北議和不出幾天又拉開了第二次和談,南方革命軍要求了五項均被袁世凱同意,其五項為︰(一)確定共和政體;(二)優待清皇室;(三)先推覆清政府者為大總統;(四)南北滿漢軍出力將士各享其應得之優待,並不負戰時害敵之責任;(五)同時組織臨時議會,恢復各地之秩序。

第二天,袁又安排了「關于清皇帝之待遇」、「關于滿蒙回藏之待遇」兩項提議案,當日議決條款,首項即為「開國民會議,解決國體問題,從多數取決。決定之後,兩方均須依從」。意思就是清廷沒有了國家實行政治的權利,僅能享受政府部門的優待,就是把你們都供養起來,清王朝其余的權利通通為0。

國民會議表決國體,清帝退位後袁世凱做民國首任總統,同盟會方面難以接受這樣的結局。孫中山恰在此時回國,黃興、陳其美等人考慮孫革命一生,眼看滿清將倒,應給予其民國首任總統的職位,以示尊榮。「總理回滬後,黃興、陳其美兩人朝夕不離。十一月初七日保衛孫文,假哈同花園公宴總理。席次,克強、英士、稀薄胡子秘密商舉總理為大總統,分途向各代表示意,計已定。但是北洋舊部眾多,利用報社喚起輿論。

晚間復集總督府,會商政府組織方案黃興、稀薄胡子,連夜召集各省代表開會,提出成立政府、改用中華民國紀元並改用陽歷、政府組織采用總統制等,籌備選舉臨時大總統之事。為的是公平起見。希望孫文得意再職總統之位。

國民會議在上海開會,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後當即致電袁世凱解釋情由︰「文前日抵滬,諸同志皆以組織臨時政府之責相屬。問其理由,蓋以東南諸省久缺統一之機關,行動非常困難,故以組織臨時政府為生存之必要條件。文既審艱虞,義不容辭,只得暫擔任。公方以旋轉乾坤自任,即知億兆屬望,而目前之地位尚不能不引嫌自避;故文雖暫承乏,而虛位以待之心,終可大白于將來。望早定大計,以慰四萬萬人之渴望。」孫文迫與北洋軍壓力,同時袁黨眾多,只有將大總統打算給袁世凱擔任。但是要求是必須建都南京。

袁世凱提出要求,要南京建都之地改為北京被拒絕。袁認為南方太無誠意,北京政府不能承認。不覺又施加壓力給革命軍。

當初孫中山搶在國民會議召開之前成立政府,意在*迫袁世凱將他視為平等的談判對手,增加推翻滿清後政治權力再分配的籌碼。他的目的達到了。袁世凱不得不與他打交道。清帝退位優待條件」和「南方如何兌現承諾」已成了最後的議題,後者成了決定和談成敗的關鍵。直隸、河南兩省諮議局通過汪精衛轉給孫中山一電,提出三個條件,頭一條即是︰「清帝退位後,能否舉袁為大總統?」1月14日,孫中山在復電中保證︰「清帝退位,共和既定,袁有大功,為眾所屬,第一條件自無不能。」第二天,孫中山又致電伍廷芳,請他轉達袁世凱︰「如清帝實行退位,宣布共和,則臨時政府決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職,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孫袁斗法,一波三折;袁氏妥協,議和雖然成功,但失去的也多了。

就在孫中山信誓旦旦之際,接連發生的幾件事,更加深了袁世凱對孫的不信任。

又過了幾天孫中山忽然提出五條「要約」,命伍廷芳轉達袁世凱,其中第二條︰「在北京不得更設臨時政府」;第三條︰「得北京實行退位電,即由民國政府以清帝退位之故電問各國,要求承認中華民國彼各國之回章」。孫中山電邀伍、唐「入寧面商,以決大計」,伍、唐拒不赴寧。從1月18日至21日,孫向伍連發五電,修改所擬的「要約」,並向黎元洪轉報︰「現雖未列入正式談判,而進行頗確。若清廷仍不肯就範,則再戰有詞」。1月22日,孫罕見地將「要約」公諸報端,以最後通牒之勢向袁攤牌。袁世凱以孫提出的條件與以前協商的內容不符,拒絕接受,他認為︰清帝退位後,倘各國未能即時承認中華民國,斯時北方諸省清帝統治權既已消滅,南方臨時政府事實上又不能統一,中國便成無政府之狀態,何以維持秩序,對付外人?如果孫中山非要為議和附加新條件,他將把所有談妥之事,即時作廢。

孫文迫于壓力答應‘滿洲之事如有意實行,在四日之內,匯一千萬元並電告,即可與袁中止和議’。」其後,2月5日、6日孫中山致電森格催促日本方面答復。日方深恐借款給臨時政府引起外國干預,2月8日,益田孝復電森格,沒有允諾提供一千萬元軍費,相反勸孫中山及黃興與袁妥協。

孫中山之所以節外生枝,甘冒議和破裂的風險,所恃全在借款,借款不成,只得言和。最後的談判更像一場交易,孫中山為袁世凱繼任大總統設置了許多條件,又在新內閣人選上討價還價,袁企盼和議早成,屢屢向孫妥協,稀薄胡子、陳其美、王寵惠、••••••得以躋身總長之列(內閣設十位總長),加上由傾向同盟會的唐紹儀出任內閣總理,南方總算如願以償。

辛亥年臘月二十五(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詔退位。袁世凱通電全國︰「共和為最良國體,世界之公認。……大清皇帝既明詔辭位,業經世凱署名,則宣布之日,為帝政之終局。」2月13日,孫中山向參議院辭職,並諮文參議院︰「此次清帝遜位,南北統一,袁君之力實多……且袁君富于經驗,民國統一,賴有建設之才,故敢以私見貢薦于貴院。請為民國前途熟計,無失當選之人。大局幸甚。」2月15日,南京參議院舉行總統選舉會,以十七票(全票)補選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並在通告袁世凱的電文中稱他為「世界之第二華盛頓,中華民國之第一華盛頓」。

為了結束南北對立,1月25日,袁世凱及各北洋將領通電支持共和。2月12日,袁世凱*清帝遜位成功,隆裕太後接受優待條件,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宣告終止,清朝結束了兩百年的統治,從此覆滅。13日,孫中山履行承諾,到南京臨時參議院正式提出辭職,薦袁自代。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52歲的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改總統制為內閣制,大大削減袁世凱的權力,但袁堅持于3月10日在自己的地盤北京就職。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紅雨刀上繡傲梅最新章節 | 紅雨刀上繡傲梅全文閱讀 | 紅雨刀上繡傲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