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烏麾下啟釁,棲鳳山中事忙。林悠遠一面與諸弟子論道,一面猶有閑情觀望。不過前番太一降服商羊之時,洪荒震動,大道經行之勢已露端倪,又加之林悠遠前世種種傳說故事,兼且河洛術數乃是一等一的推衍之道,有此三條,此一量劫洪荒大勢,已盡在林悠遠心中,故而他行事又多幾分從容,這一番作為,實是他心中已然有底,時機尚需等待,倒非他是不分情勢,肆意游戲了。
這一回林悠遠出山,固然是因他心中有感,那先天靈根葫蘆藤行將成熟,靈寶葫蘆即將出世,自家徒兒機緣不可錯失;亦是因為他這百年時光參悟道法,已然小有所得,正要藉此之機,傳于門下諸弟子。
要說起修道難易,那鴻蒙未闢,混沌未開時便已啟生靈智的諸般混沌元胎,或說混沌神魔,實是得天獨厚。那時大道初生,尚未圓滿,卻也因此而極易參悟,甚至那諸般混沌元胎本身便是應大道運轉而生,修道之易,實非後世生靈可比。與此相類,那天地初開時誕生的諸多生靈,雖則不如混沌元胎般盡得造化鐘愛,可要比諸後世芸芸眾生,其修行路上,仍是佔盡了諸般先機好處。
但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這修行路上,那混沌元胎也好,天地初開時的生靈也罷,雖是佔盡了諸般先機,卻也因此而面臨著前路不明,無途可循的艱難境況——洪荒世界雖大,竟是欲尋一明師而不可得,怎不教人嗟吁感嘆?故而此時凡能修行有成之輩,無不是大智慧與大毅力兼備,若是置諸後世,實可比諸開山立派的宗師之流。也正因此,林悠遠練氣之法廣傳天下,便被尊之祖師;棲鳳山開講五行絕奧,性命別要,便得闔山生靈崇敬。
凡此種種,此時洪荒諸生靈修行,若到精深之處,閉關參悟,動輒便以千萬年計數,這實是因其以大道為師,每有進益必直指根本,非千萬年不能成功精進。但與此同時,大道亨通雖是少有旁騖,卻也因此而失了諸般精巧變化,故而單從諸般神通手段上講,此時洪荒諸生靈,反而不如後世修行者豐富了。
林悠遠以太易聖德道種為樞機,五行本源大道為根基,已窺得河洛大道之玄奧,可謂半只腳已邁入純陽之境,但此番成就已然是林悠遠現時所能達到的極限,其道行境界若想再有突破,非是天皇出世,量劫圓滿,不能成功。故而這百年來,林悠遠參悟道法,倒多是受其前世諸般傳說啟發,那《黃庭經》是其一,再有便是孕養元神,念頭分化之法了。
那《黃庭經》便且先不說了,單說這元神孕養,念頭分化之法,若往高深處推衍,亦有無窮大道玄機不可捉模,林悠遠百年參悟,若說盡得其中玄奧,當真未必,但以他現下道行境界,若只是求一應用之法,卻著實不難。而此法雖則簡單,其應用卻是廣大,更重要的是,此一範疇之法門,尚未被洪荒諸生靈所發現,林悠遠將其傳于門下諸弟子,于其眼界開拓,參研大道之本質,實有不可估量之意義。故而這百年中林悠遠所得頗多,但其真正打算這般鄭重傳于門下的,也不過是《黃庭經》並此一法門罷了。
現下,《黃庭經》已然傳下,眾弟子亦有闡發,但其等若真想有所成就,卻也還需得日後水磨工夫,慢慢打熬。故而林悠遠不再言語,只端然靜坐,欲待傳授那元神孕養,念頭分化之法。太一等人便也漸漸息聲,靜待自家師尊再發宏論。
稍傾,滿座諸人俱都心思澄澈,什麼《黃庭經》盡皆拋諸腦後,只靈台一片清明,靜待林悠遠開講,林悠遠這才欣然一笑,緩緩開口道︰「大道玄玄,若往精深處講,縱吾此時先機盡佔,獨步洪荒,亦不敢言能述其萬一。但若說其包羅萬有,歸根結底,卻也不過四個字——宇、宙、性、命罷了。」
林悠遠此言一出,縱是以太一、伏羲、女媧之心性,亦不由悚然動容——此言何其精微,聊聊四字,盡述大道萬象。這其中道理實在簡單,太一等人一听便可明白。林悠遠這話是說,若從縱向上看,三千大道難述其妙,往精深處走,實難揣測其到底是何等樣一番天地;但若從橫向上看,大道包羅萬有,卻也盡可歸為四類︰所謂「宇」,乃是寰宇八方之密;所謂「宙」,乃是光陰流轉之奧;所謂「性」,乃是精神真靈之歸一;所謂「命」,乃是物質萬物之統屬。此四字精微宏大,說來簡單,可這般提綱挈領的四個字,卻讓太一等人窺得大道幾分玄奧。
林悠遠卻不管自家弟子如何反應,只自顧自言道︰「余者三字且不談,吾今日單講一個‘性’字。」說著,林悠遠一掌伸出,掌心平攤,便見其上一點靈光迸現,萬般氣機交纏,只是晃眼之間,便有一虛影憑空而生。細看其羽衣星冠,眉目宛然,可不正是林悠遠之模樣?更妙處,乃是這虛影神情生動,其目光所及之處,太一等人俱生感應,雖則比之林悠遠本人,這虛影相差極多,但其氣息儼然,分明便是與林悠遠本人一脈相承。
這般手段雖則玄奇,但究其本質卻也簡單。在太一等人看來,這乃是林悠遠以念頭投注之法,以自家對大道的種種體悟為核心,引動諸般氣機,硬生生造出一個「虛影」來,並以其承築其分化而出的念頭,使得那分化出的念頭不得消散,離體長存,方才有這般景象。
而這法門從何而來,太一等人追本溯源,也能揣測幾分。那混沌元胎之誕生,乃是諸般元氣感大道經行,聚結孕育,久而久之,其中真靈自生,乃得混沌元胎之謂。而那元胎中自生的「真靈」,便好比林悠遠此時分化而出的念頭,只不過,混沌元胎的誕生,是先有「念頭」依托的元胎,而後方有所謂真靈(「念頭」)生成,林悠遠此法,卻是先有「念頭」生成,再以自家對大道的體悟,為其構築可依托的「元胎」——便是那最終形成的虛影了。
不過,這道理簡單是簡單,但真要做起來,卻也並非如此容易。那念頭如何分化?那虛影「元胎」又如何構築?分化的念頭如何才能寄托于那虛影「元胎」之上?這種種竅要,非是如林悠遠這般合道真修,又有河洛天書可輔助推衍,卻也不是一時半刻便能想得通的。當下,那虛影分神稽首一禮,便與林悠遠合而為一,林悠遠便將這諸般法門,細細講于自家眾弟子听來。
----------
謹以此章感謝s海的傳說書友的不懈支持。
此一章為日後修行體系埋下根基,仙佛神魔俱都有所依憑,當可順利講下去了。當然,其中很多是曉卅自己的想法,只是為了支撐這個故事的設定,還請諸位方家勿要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