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城來的這道聖旨很詭異,也很讓人氣憤,它居然是來催哥舒翰主動出兵與叛軍決戰
李隆基老糊涂了嗎,為什麼突然下了這麼一道聖旨?當前潼關守軍有八萬多人,後援有五萬多軍隊。(請記住我們的網址.dukankan)(成都小說網︰手打)而盤踞在潼關下的叛軍就有十萬之眾,安祿山在後方還有十萬余人,按雙方的兵力來看。叛軍仍是佔一點優勢,況且還有騎兵掩護。唐軍出城決戰,就等于自毀長城,自尋死路。
兩軍雙方的優劣誰都能看得出來,作為最高掌權者李隆基難道就看不出來嗎,他犯了那根筋了?
哥舒翰接過這道聖旨後,只是冷笑兩聲,然後就呵斥眾將官該干什麼就干什麼去,一切如常。對于這道糊涂的聖旨,哥舒翰選擇了無視,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沒什麼大不了的。
讓他納悶的是,李隆基為什麼會下了這麼一道聖旨,京師里又發生了什麼怪事了?
這背後的一切又跟楊國忠這個癟三有關系了。
原來安祿山見範陽軍攻勢受阻,心知要攻破潼關絕非一朝一夕,既然硬的不行那就來軟的。他與眾謀士們商量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從李隆基身上找突破口。要想影響李隆基的思維和判斷,楊國忠和高力士這兩人作用很大。
要想收買一個人無非是金錢和美女最直接有效。高力士是個宦官,本身已經是家財萬貫了,也不怎麼貪財,更談不上。安祿山只好打起楊國忠的主意。楊癟三貪財又,收買此人是最合適了。
要收買他也不是簡單的拿金錢美女就這麼砸,楊國忠很樂意,不過如果是他安祿山的話就免談。在京城,安祿山當然布有眼線。這個眼線就是黃河幫幫主李勇。
說到黃河幫與安祿山的聯系可以追追述到十年前,當時閻變天帶走前太子李勇,在洛陽創立了黃河幫。閻變天的最終目的就是創建自己一個勢力,然後尋找機會將李勇扶持上太子或皇帝之位。這個也是他主人太子李瑛的一個遺願。
此時正是大唐盛世末期,大唐的政治雖然很混亂了,但是民生還算穩定。就憑他一個黃河幫就想助李勇奪天下,這幾乎是在天方夜談,白日做夢。唯一的辦法就是借助一個強大了地方勢力,在一個合適的機遇下,高舉李勇這位前太子之子佣兵造反。
眾觀全國,實力強大,又有反意的諸侯中除了安祿山之外還有誰?閻變天就主動找上了安祿山,送了大量的金錢和美女以示討好,雙方就這樣開始在暗中來往。
雙方的關系漸漸熟悉後,他們開始有意無意的試探是否有木有這個反叛的心思?閻變天就將李勇之事告訴了安祿山,若要起兵,李勇的前太子之子身份很關鍵。要造反,民心,口號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前太子李瑛死得冤枉,許多臣民都在暗里輕嘆可惜。安祿山起兵若是以為李瑛討公道為由,盡可以佔據一定的民心。
大多數起兵造反者,一旦成功後,他們都不急于坐上皇帝,而是先扶持一個前朝皇帝的後代為皇帝。過度一下,然後自己再稱帝。大唐高祖李淵也是如此,當時李淵已經是佔據整個關中,天下即將歸其一統。但是李淵並沒有急于稱帝,而是扶持了隋煬帝楊廣一個幼子為皇帝,等待時機成熟了,自己才當皇帝。
安祿山也有了這個想法,雙方一拍即合。他開始在暗中招兵買馬,等待時機成熟就起兵。而黃河幫就做為內應,在暗中給予支持。不料,黃河幫多次進駐京師受阻,遭到全社或丐幫的打擊,這個讓安祿山大為惱火。
好在黃河幫最終是到京城里進駐,不過仍是困難重重。這一切都是閻變天一手造成的。他極度迷戀張舞娘,導致延誤或喪失了許多的機會。也是這個原因,閻變天遭到了殺身之禍。
李勇就接過閻變天的大旗,繼續在暗中配合安祿山的起兵。安祿山在暗中許諾給他,只要他打進長安來就擁立李勇為皇帝。
李勇是個聰明人,得到安祿山的許諾,一時欣喜若狂。他不會怕安祿山會反悔,因為安祿山真能殺進長安了,但是他名不正,言不順,又是個胡人,他自立為皇帝是得不到大唐子民的擁戴,沒有大唐子民的擁立,必遭道重重的阻力。反過來擁立李勇就不一樣了,他是前太子之子,李家的血脈,擁立他這個天下還是大唐的天下。
當然,李勇也知道,安祿山絕不會甘心做嫁衣給別人。反正雙方是各取所需,到時候在坐下來慢慢商討。為了自己的利益,李勇更加賣力的為安祿山賣命了。
安祿山大軍在潼關受阻,便派人通知李勇,想辦法讓楊國忠去跟李隆基說︰最近潼關之戰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雙方都是演練式的走過場,並沒有真打。還有人發現了哥舒翰在暗中與安祿山有聯系,一定也有造反之心。
要想試探哥舒翰到底有沒有跟安祿山有聯系,其實並不難。只要李隆基下一道聖前往潼關,嚴令哥舒翰出城迎戰,如果哥舒翰真的與安祿山有聯系,他肯定抗命不尊,因為兩軍都是心照不宣,哥舒翰心里有鬼,所以就推拖不出城迎敵。
要收買楊國忠並不難,不是金錢就是美女。金錢黃河幫有的是,至于美女無非是京師八艷或者桃花塢里的仇崇艷最有分量了。京師八艷都是怡紅院的姑娘,怡紅院的老板是李瑁,李瑁又是楊黨的人,找她們幫忙很可能暴露身份了。
李勇只好想到了仇崇艷,幸好這位仇崇艷還是史思明的情人。只要史思明一封情信而已,仇崇艷就答應幫忙了。
史思明在信中向仇崇艷許諾,只要他率大軍殺進京城,就是仇崇艷進史家大門的時候。此時的仇崇艷完全忘記了自己以前的身份,把自己當成了一個普通的女子,為了愛情,也為了自己今後的幸福,她義無反顧的答應史思明的要求。
隨後,她多次以自己的名義要請了楊國忠到桃花塢,她親自陪同。楊國忠本身就是色鬼一個,一听京師最有名的名ji居然主動邀請自己去赴宴,他自然無法拒絕了。
楊國忠到了桃花塢,仇崇艷施展自己的魅力出來,將楊國忠喂得迷迷呼呼,伺候得服服帖帖。楊國忠很快拜倒在她石榴裙下了。兩人一來二去,很快混熟了。
見時機成熟後,仇崇艷就將安祿山教唆她的話以無意的方式說楊國忠听。說是前幾天听到一個客人說漏了嘴,說哥舒翰與安祿山有不可告人的勾當,據說是雙方約定,事成之後,平分天下等等字眼。大家都知道,哥舒翰是突厥人,也就是胡人,安祿山也是胡人。憑這一點,他們之間有勾結似乎有些道理。
楊國忠一听,覺得大事不妙。哥舒翰鎮守潼關,他若與安祿山有勾結,那麼大唐就危翌,他楊國忠的榮華富貴就蕩然無存了。這件事不管是真是假,都得防備一下。
仇崇艷就教唆他去面聖,叫皇帝下一道聖旨令哥舒翰出城與叛軍決戰,如果哥舒翰跟安祿山沒有勾結的話,他一定會領命出戰,如果哥舒翰抗旨不尊,那麼真的很難說了。
楊國忠一听仇崇艷的分析,覺得有道理了。第二日一早就趕往大明宮將此事稟報給李隆基,就連李隆基也覺得有道理。下一道聖旨是,這個不難嘛。
就這樣,聖旨到了潼關,哥舒翰接旨了,但是並沒有出城迎戰。得了,這下落入人家的口實了。你哥舒翰竟敢抗命不出戰,這證明你很有可能跟安祿山有勾結了。
當然,哥舒翰並不知道這道聖旨竟然是一個陷阱,如果知道了也不難解決,派兵出戰是,反正聖旨上又沒明示派多少兵馬出城,隨便派幾百人出城意思一下,完全可以交差了。
可惜哥舒翰並沒有這麼做,他對大唐忠心耿耿,日月可見,不必遮遮掩掩的。
探子回到京城,將哥舒翰抗旨不尊的消息稟報給了李隆基。哥舒翰真的抗旨不出戰,與安祿山真的有勾結?李隆基心里開始動搖了。當然,哥舒翰畢竟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到底是不是真的跟敵人有勾結還很難說。
第二日,李隆基再下了一道聖旨前往潼關,命哥舒翰率軍出城與叛軍出戰。
哥舒翰並不知道皇帝這是在試探自己的忠心,他以為李隆基發神經了,仍是抗命不出戰。因為之前有過類似的情況發生過。李隆基自愈千古一帝,他就是喜歡在後方指手畫腳,顯示自己的武功才能。
哥舒翰已經不听朕的命令了,李隆基很震驚。他又下了第三道聖旨,這是他最後的通牒。
皇帝在後方頻頻的催促,哥舒翰無語了,他以為李隆基真的昏庸到極限,已經到了分不清形勢的地步。他親自寫了一封信,將眼前的形勢,和出城與敵軍交戰的利與弊詳細的寫到心里,希望李隆基能明白,乞求收回成命。
但是,哥舒翰越是解釋,越不出戰,李隆基越是相信哥舒翰真的與安祿山有勾結了。一個固執的老人在後方疑神疑鬼,頻頻試探,一個覺得委屈不已,心里憤怒異常,就表現出消極的意味。可以說兩人已經進了一個死胡同,完全沒有想到這竟然是敵人的陷阱。
這時候,李隆基已經認定了哥舒翰一定跟安祿山有勾結,他一邊集結了更多的援兵,準備圍剿哥舒翰可能的反叛,同時下了一道聖旨,若是再不出戰,就提頭來見朕
歷史上雖然改變了,但是哥舒翰還是沒有改變被李隆基逼出城迎戰的命運。
這道聖旨已經下得死了,李隆基逼他上絕路,哥舒翰感到畏懼了,現在還能怎麼樣?
李隆基很憤怒,哥舒翰感到很淒涼,而他們的敵人安祿山笑了,因為唐軍要出城決戰了。
每天薄暮時分,潼關的烽火台就會點燃火炬。火光一直照映到三十里外,那里的烽火台見到潼關的火光,也會點燃火炬。
這樣,每三十里為一站,點點烽火從潼關一直延伸到長安。在夜色中,就像一條細長的火龍。
——這就是平安火。只要長安能看見遠方烽火,就說明潼關安然無恙。從戰爭開始,平安火每天都傳到長安,從無間斷。
但在六月九日,它忽然消失了。
沒有人知道怎麼回事。遠方的天空一片漆黑。
李隆基站在台上,久久地望著東方。紫色的太陽已沉入大地,月亮旋風般升在天空,披掛著千萬顆星辰。
但是始終沒有火光。
李隆基感到冰一樣的寒意。那是恐懼,石頭般沉重的恐懼。哥舒翰出關五天,潼關忽然沉默不語,就像被大地吞噬了一般。
他第一次模糊猜到了真相︰就在此刻,他的大唐帝國正在崩潰之中,哥舒翰主動出戰或許是一個錯誤。
但過去幾天里,到底發生了什麼?他還不知道。——但他很快就會知道。
哥舒翰率領的十萬大軍出關後,大步挺進叛軍伏擊圈。他們被困在一個峽谷里,敵人從山上拋擲滾木巨石,唐軍陷入混亂。哥舒翰硬撐著年邁的身體,拼命發起沖鋒。無奈敵軍太強大,他們就是無法突圍。午後刮起了大風,安祿山的部隊點燃了幾十輛草車,阻塞峽谷的東出口。漫山遍野的濃煙,滾滾向唐軍撲來,隊伍開始互相沖撞,自相殘殺。混亂一直持續到黃昏。最後,安祿山的騎兵繞到唐軍背後,發起沖鋒。于是,一切都結束了。
——峽谷里到處是面目模糊的死尸。十萬的軍隊全部崩潰,只有八千人逃出戰場。這就是整個戰局的真相。
——敵軍尾隨而至,一舉拿下潼關。阻擋他們幾個月的鐵門再也不存在了。這就是事情的真相。
潼關淪陷了,長安徹底暴露在叛軍的獠牙下,安祿山的部隊即將向長安沖刺,大唐帝國要完了。
大唐得道三百七二章大戰背後(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