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載六月九日,潼關失守了。(瘋狂看小說網︰手打)
一直在埋頭苦心研究戰車的劉得道是很快得知了這個消息,頓時大驚失色了。潼關失守的原因竟然是跟歷史一樣的巧合,哥舒翰奉命出城迎戰,結果遭到叛軍的埋伏,又被敵軍騎兵的沖擊,損失慘重。唐軍主將哥舒翰下落不明。殲滅唐軍主力後,安祿山趁機率大軍猛攻潼關,很快就攻陷了潼關,據說叛軍正快馬加鞭,疾奔京城而來
之前李隆基頻頻催促哥舒翰出戰,劉得道並不知道,因為他本人不在朝堂,而且這戰車研制已經到關鍵時刻,潼關戰事又非常的緊急,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這幾天他一直關在一間小黑屋里與成匠師幾人在徹夜研究討論,連老婆都顧不上了。要不是潼關失守,事關重大,劉得道可能還一直呆在屋里搗鼓那鐵車呢。
潼關真的失守了,大明宮中,李隆基到底會有什麼反映,是不是像歷史那樣,倉皇逃竄呢?
此時已經快到中午了,這早朝該散了。不過劉得道還是急忙穿上朝服,他進宮去面聖,勸他死守長安。長安是大唐的都城,防衛是最嚴密也是最堅固的,存糧又多。只要穩守得當,叛軍是很難攻進來的。就看看李隆基有沒有這個死守的決心了。
劉得道急忙來到宣政大殿,發現各部文武百官還像往常一樣來上朝呢,心里稍稍松口氣。他直徑到宮城門前,也都沒看出任何不對的地方,儀仗隊整整齊齊地列隊站崗,甚至宮里面銅壺滴漏的聲音都能听見。
但是等到宮門一打開,里面可就全亂套了,只見宮女們大呼小叫,四下亂跑,劉得道急忙抓住幾名宮女逼問︰到底發生什麼事?
眾宮女太監都說皇帝和貴妃娘娘都找不著了
這一下子,局勢可就亂了。劉得道立即想到李隆基還真是丟下長安百萬臣民跑了,這老家伙真是害人不淺了,他心里了慌了,也趕緊往外跑。
按照京師與潼關的路途,叛軍只需三天就可殺到京城來了。皇帝都帶頭跑了,軍心已渙散。再堅固的城牆,再多的存糧都是白搭。劉得道想到了自己家中那幾位嬌妻和美妾以及幾個剛剛出生的兒女,絕對不能讓她們受到傷害了。
他想到了城里的達官貴人爭著往外跑,城外的小老百姓可是爭著往城里跑。為什麼呀?趁亂搶金銀財寶呀。把王公貴族的宅第打劫一番還不算,有的人竟騎著驢子登上皇帝的大殿,一點王法都沒有了。長安城人心大亂了。
讓劉得道納悶的是潼關失守,這消息唐玄宗是怎麼知道的那麼快,不到一個早上就逃得無影無蹤了?
在出宮門中,劉得道在慌亂的人群中居然看見了韓知秋,一問之下才知道李隆基為何逃跑了。
原來李隆基是根據平安火知道的。平安火又是什麼東西呢?平安火其實就是烽火,在古代是傳遞軍事情報用的。自從安史之亂以後,從潼關到長安就設立了烽火台,每天晚上,潼關點一把火,長安這邊就知道,今天平安無事了。
當哥舒翰出城迎戰後,李隆基無時不刻的在關注這烽火信號。就在六月九日這天傍晚,潼關已經失守了,沒人點平安火了。
唐玄宗李隆基翹首東望,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煙霧,這下子,他可真著急了又後悔了。難道潼關真的丟了?怎麼辦呢?他急忙著急幾位親信大臣商量對策。
宰相楊國忠一听潼關失守,叛軍很可能就在殺來長安的路途中,陣腳立即打亂他對著李隆基痛哭流涕,訴說:「這幾年來,不斷有人報告安祿山要謀反,可是陛下就是不信,結果落到今天這個地步,這可不是宰相的過錯。」他一上來先把責任推給了玄宗。至于他自己先逼迫安祿山造反,再陷害哥舒翰出兵的事,全都一筆勾消了。
可是,光推卸責任沒有用,接下來朝廷該怎麼做啊?韓知秋建議死守長安,等待全國各路兵馬來馳援。不過楊國忠卻持反對意見,他可不管他什麼百萬居民的身家性命了。安祿山與他的過節最深,安祿山要是殺進京師來,第一個不會放過的人就是楊某人。
他倒是早就想好了。楊國忠說︰陛下,事情到了這一步,還是暫時放棄長安,避一避風頭。要往哪兒避呢?往蜀地走
楊國忠為什麼到蜀地呀?首先,蜀地是楊國忠的勢力範圍。楊國忠一直擔任劍南節度使,蜀地算是他的老根據地了,便于控制。第二、蜀地安全。四川盆地四面環山,是一個**的地理單元,易守難攻;另外,劍南節度使也是玄宗時代的十大軍區之一,有三萬多士兵,保一方平安不成問題。
第三、蜀地自古號稱天府之國,比較富裕,能夠養活一個流亡政府,而且,自從安祿山起兵打出清君側的旗號,楊國忠就派人在劍南增修城池,儲備物資,打算實在不行的話就跑到這兒來避難。沒想到現在不僅自己需要逃命,連皇帝也需要逃命了,那自己之前的儲備就更有先見之明了
楊國忠這個逃跑方案提出來,群臣是什麼反應啊?除了韓知秋,大部分官員都唯唯諾諾,什麼也說不出來。可是,就在這時候,有個低級官員說話了。他說:「請即日招募城中敢死之士及朝官各率家僮子弟出軍防遏。」說話的是誰呢?監察御史,同時也是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大敵當前,高適以一介書生,慨然提出全體動員,誓死守城,真是給天下讀書人增色
逃跑還是守城,兩種方案擺在唐玄宗前面了,唐玄宗會選擇哪一個呀?要知道,守城可是需要巨大的勇氣的,換到三四十年前,也許唐玄宗還有這個勁頭,但是這時已經是天寶十五載了,唐玄宗的精神也早已經頹唐下來,不是當年那個拼命三郎了。
在家上親信楊國忠的建議,所以,基本沒用做什麼思想斗爭,李隆基就打定主意了,叛軍兵鋒太盛,死守很可能是死路一條,暫且先避一避風頭也好啊
怎麼跑呢?為了保證安全,李隆基又听取了高力士的建議,先釋放了一個煙霧彈,聲稱要御駕親征,把宮廷的鑰匙也都交給宦官邊令誠保管,好像皇帝真的要出征迎敵一樣。但是,就在做完這場秀之後,當天早朝一散,唐玄宗就悄悄地從日常生活的興慶宮轉移到了長安城北邊的禁苑里。
到了禁苑,可就是禁軍駐扎的地盤了。晚上,李隆基命令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重賞禁軍,挑選了九百匹戰馬待命。第二天,也就是天寶十載六月十一日凌晨,蒙蒙細雨之中,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姐妹,住在宮里的皇子、公主、妃嬪和皇孫,還有宰相楊國忠、韋見素、御史大夫魏方進和他們的家屬,以及高力士等等幾個親信宦官,在幾萬禁軍的護衛之下,腳底抹油,順著禁苑的西門,溜了
听到這結果,劉得道恍然大悟,大罵李隆基這次逃跑可是太不地道了。除了剛才提到的那些人,剩下的誰都沒告訴。甚至連住在宮外的皇子、公主和妃嬪也都拋棄了,更不要說一般大臣了。
此時,全城的百姓們或許有人已經知道潼關失守了,但是還不知道皇帝已經棄他們而逃走了。劉得道大罵李隆基幾聲懦夫之後,告別了韓知秋,隨即趕回了丐幫總舵,急忙召集丐幫幾個頭頭們出來商議。同時,他派孔勝帶一些人去永壽公主府把李雨尋接到丐幫來,做好逃離長安的準備。李隆基逃得匆忙,李雨尋不住在皇宮內,估計她是被李隆基遺漏了。
大伙一听皇帝逃跑後,立即慌了神。就連一向沉穩的種沈,韓空等人都變得面如死灰,其他人更是亂成一鍋粥,紛紛叫嚷起來。他們也知道皇帝逃跑後所遭遇的後果
這時候,大伙才想起早在幾個月前,幫主早有先見之名,預料到叛軍一定能殺進京城來,做好逃跑的計劃。不過此時也沒時間敬仰拍幫主的馬屁了,大伙發泄心中才不快,立即轉問劉得道怎麼辦,這次無論如何也要听幫主的了。
「都不要吵」劉得道一聲大吼,俯視眾人,拍著桌子大叫道︰「早在幾個月前,如果我們計劃遷移的話,丐幫一定能原封不動的遷移到蜀地,現在呢,我們還可以安全逃走,但是我們的丐幫基業會將毀于一旦,長安也將被叛軍攻破,全國也將發生大動亂,我們會像喪家之犬,東躲**,最後人心渙散,各奔前程,丐幫也就完了」
听了幫主的咆哮,大伙都慚愧的低下頭,沉默不語。幫主說的很對,丐幫現在還是可以逃走,可以攜帶大量的金錢逃走,但是全國都遭到了戰火的波及,生靈涂碳,到時後,這金錢還能吃嗎?
早知道就該听幫主的建議,遷移蜀地避禍
寂靜,寬大的會議室中,只听到十幾名大漢粗里粗氣的喘息聲。
韓空弱弱的問了一句︰「幫主,您說,現在我們該怎麼辦?」
怎麼辦?劉得道也沉默了。他又不是神仙,此時此刻還能怎麼辦?說什麼都沒用了,連皇帝都跑了,咱們還不跑等什麼,等死?他召集大家來開這個會議原本就是一個散伙的儀式,然後就攜帶幾個老婆孩子,帶幾個忠心的部下潛隱山林隱居,了余生罷了。
丐幫畢竟自己努力了幾年才發展起來的,要說散伙也覺得惋惜了。
就在大家沉默的時候,一個粗重的吼聲想起來︰「幫主,既然逃不了那咱們就不要不逃了,老皇帝不要長安了,咱們丐幫要,叛軍來了咱們丐幫擋回去就是,大家都混飯吃的,怕個鳥啊」
這個吼聲剛落,立即遭到大伙的鄙視。這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除了葉無迪還有誰?說的到是激情四射,不過他說的太扯蛋了,不是怕個鳥,而是丐幫算個鳥,強大的叛軍說擋就能擋回去嗎?
「怎麼,老子說錯了嗎?」見大家對自己一片鄙視,葉無迪不滿吼叫︰「你們要是逃跑了就是懦夫,咱們丐幫什麼時候怕過誰啊。叛軍十幾萬大軍是,咱丐幫也有十幾萬兄弟,大家都是人,憑什麼我們要怕他們?」
正當大伙對葉無迪的話嘁之以鼻的時候,一直沉默的種沈突然站了起來,轉對劉得道說道︰「幫主,我覺得葉堂主的話很有道理。我們一旦逃走了,丐幫也就跨了。還不如都留下來死守長安,其實守住長安並不需要大多兵力就可完全守住,因為這里城牆城牆堅固,高聳寬曠,存糧充足。易守難攻,在加上幫主研制的戰車,抵擋叛軍絕非沒有可能。只要守住長安,我們丐幫的基業也就首住了。」
種沈的話一出,大伙豁然開朗了?若真能守住長安,丐幫就是割據一方諸侯,到時侯安祿山已經把全國上下攪亂,李隆基生死不明,這就是天下大勢的趨向,能者而起的時候。
劉得道看了看種沈那對憧憬的目光,尋思道︰種沈分析的很有道理,之前他滿腦子想到皇帝是逃跑了,軍民一定渙散,潰不成軍肯定守不住長安。完全沒有想到丐幫也能守住京城的想法。
丐幫不同與京師里的軍民,只要自己振臂高呼,相信沒人會退縮的。丐幫本身已經有一定的力量,也很團結,再加上願意留守的唐軍,以及自己研究的戰車,雖然還沒研制成功,只要將長安守住一個月,那超級戰車一定能研制出來,到時候就是叛軍痛苦的時候
想到此,劉得道終于下定了決心,堅定的叫道︰「好,我們死守長安,大家願不願意跟我干」
「我們願意」大部分人都響應了
劉得道頓時受到鼓舞,站起身來,舉手吼道︰「好,大家與我共同發誓,死守長安,誓與長安共存亡」
听劉得道好像從來沒有錯過,這次還是一樣的。眾人毫不猶豫的起身,紛紛舉手響應︰死守長安,誓與長安共存亡
原本在猶豫的見大伙都響應了也無奈的跟著響應了。
大唐得道三百七三章崩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