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那次到順天府公堂已經有了幾天了,而那個推官胡萊也被趕回家賣紅薯了。這幾天陳宇一直在打听那個謝嵐的身份,可是一直都沒有打听到。而陳宇有一種感覺,那就是自己應該會再次見到那個謝嵐。至于為什麼,陳宇也不知道,這個也許就是一種莫名的感覺了。
而這幾天,陳宇他們這些庶吉士也要開始學習朝廷的禮儀,各種規章制度了。陳宇和王守仁還有一些官家子弟學習得最快,因為他們最熟悉這里面的流程。陳宇雖然不是什麼官家子弟,可是他前世是官員,所以對于zhengfu的規章制度有一定了解。雖然古今有些不同,可是都是大同小異的。而陳宇只要學習朝廷的各種禮儀就行了,所以他們這些學習快的也獲得了楊延和的重視。
「好了,你們幾個學習得比較快,今天就帶你們去參加一次經筵。這是你們第一次經筵,你們只要多看多听就行了,千萬不要自作主張主動說話。如果說錯了什麼,那就不好了。」楊延和說道。
「是!」陳宇王守仁還有幾個成績不錯的人回答道。
楊延和帶著陳宇他們來到了文華殿,看起來這次經筵是要在文華殿里面講解。所謂經筵,就是皇帝要各位大臣給他講解經史,這樣算是皇帝學習的過程,而經筵的講官大多數都是由別的官員兼任。經筵早在漢唐時期就有了,只不過沒有形成定制。而到了宋朝,才成為一個正式的規矩。而剛開始時候也沒有絕對的流程制度,明朝初期的皇帝沒有固定場所,也沒有固定的時間。而後來,經驗形成了制度,那就是讓每十天大講一次,每天小講一次。大經筵時候要有禮儀官員,並且講解的官員人數也比較多。而小講就沒有那麼多的排場了,比較隨意。
不過,陳宇他們這些新的庶吉士,當然沒有資格給皇帝講解,他們只是用來湊人數的。用後世來說,他們就是跑龍套的,沒有他們的戲份。不過這次也是大的經筵,六部尚書都要去,內閣各位宰相也都跟著,所以陳宇他們這些人也只是作為禮儀官而已。
陳宇來到了文華殿,發現已經有不少人在這里等候了。這里面內閣,還有六部尚書,各種勛貴,都在這里。而經筵是朝廷的盛典,很多人都非常重視,所以都要來。而能夠給皇帝講解經史,那是讀書人的榮幸,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夠搶到這個講解的人的位置。如果講的好了,那不就是在皇帝面前露臉了嗎?
「臣等見過皇上!」
「眾卿平身!」弘治皇帝說道。
「今天,是十ri一次的經筵,各位愛卿暢所yu言。經筵就是廣開言路的地方,有什麼不對都可以提出來。朕一向接受各位愛卿的進諫,各位愛卿不用多禮。對了,這次新科的庶吉士來了嗎?」弘治皇帝說了一些別的,最終到了新科庶吉士身上了。
「臣等見過皇上!」陳宇跟那些庶吉士一起行禮了。
「平身。」
「謝皇上。」
弘治皇帝看這幾個庶吉士說︰「你們都是朝廷的棟梁,今天來听听經筵,不但是講解給朕的,也是你們應該听的。如果你們能夠收獲些什麼,那也非常不錯。」
「謝皇上!」陳宇回答。
「你們退下吧!」
陳宇和各位庶吉士推到了朝班的後面,他們沒有品級,所以只能夠落到後面了。接下來,就是應該首先定這次經筵的主題了。
「平常都是講解經學,今天朕想听听歷史。」弘治皇帝說道。
經筵是講經史的,現在弘治皇帝不想听經學,想听歷史也不是不可能的。而經史經史,經史很難分家的。各位官員雖然學習經學,可是也難免要學習歷史,不然怎麼治國啊!歷朝歷代皇didu非常重視歷史,而各位文武百官也是非常重視歷史,他們都關心自己身後的名聲。如果被後世歷史記載了一個小人佞臣的名聲,那他們恐怕沒臉見祖宗了。
弘治皇帝首先拿出來了一本唐史,說︰「朕最近讀唐史,發現了一個問題,希望各位愛卿給朕解惑!」
「請皇上名言。」經筵的講官說道。
「朕讀唐史的時候,發現唐朝前期,也就是唐太宗時期政治清明,文武百官都能夠一心為國,開創了一個貞觀盛世。而到了唐朝中期,朝廷黨爭不斷,國家虛耗。那些官員都整天忙于內耗,著名的就有所謂的牛李黨爭。牛李黨爭從起因到結束,足足有四十年啊!這四十年來,幾乎把一個強盛的大唐拖垮了。朕十分奇怪,為何大唐前期大家都同一條心為國,可是中期就為了各自而黨同伐異呢?各位愛卿,誰能夠給朕一個解答。」弘治皇帝問道。
弘治皇帝的話說完之後,看向了各位大臣,好像想要他們回答。可是各位大臣都沒有一個主動回答的,因為這個事情太過敏感了。如果是別的問題,恐怕他們都是願意替皇帝解答,可這個問題涉及到了黨爭。
雖然黨爭貫穿了整個華夏歷史,即使後世還有。可是卻沒有願意主動挑明黨爭,這個就是可以做不可以說的事情。如果現在自己解釋什麼黨爭的原因,這個根本無法解釋的。你總不能說出,黨爭是歷史必然的,是注定會有的吧?雖然很多大臣都知道這一點,可是這種事情卻不能夠說啊!
古代很多能力不強的皇didu非常反對黨爭,甚至對黨爭深惡痛絕,可是黨爭卻根本無法斷絕。而真正優秀的皇帝才不會害怕黨爭,反而會駕馭黨爭,平衡黨爭,這個就是優秀皇帝和普通皇帝的區別。可是,中國歷史上優秀皇帝太少了,絕大多數都是庸碌之君,所以他們都害怕黨爭。這個也就造成了各位大人不敢在皇帝面前提起黨爭,甚至和黨爭相關的話題都不敢多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