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後,徐大為曾經感到人生遭遇了徹底的失敗。像他這樣的人,從來都是他辜負女人,誰曾料到自己的妻子也敢辜負他?自己多年的好朋友給他戴了一頂綠帽子,這實在是讓他百思不得求解?!
像徐大為這樣的老板,經常在「花叢」中游走的人,離婚本來就是遲早的事,他的朋友們早就給他下了定義的。不過,他離婚的原因人們都相信是他甩了老婆,另尋新歡,這讓他挽回了一些虛偽的顏面。
對于徐大為離婚的真正原因,除了審理離婚的法官知道內情外,他的保密工作做得十分牢固,滴水不漏,就連他的媽媽至今也不知道內情……
耿正武站在他們當年修築的青龍湖水庫堤壩上,望著無邊無際的湖水,心中涌動起澎湃的波瀾。
青龍湖周邊的鄉村有的仍然還沒有通上電,這里的山民依然過著落後的生活方式。
在尋找水庫增收致富的道路中,耿所長同全所職工們經常聚在一起,開會研究、討論出路,想方設法也沒有尋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一條符合他們發展的路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是實踐檢驗的真理。青龍湖水庫是全縣最大的水庫,庫區面積幾十平方公里。可我們守望著這麼大的水庫、這麼豐富的水源,卻除了放水灌溉農田的作用以外,也就是租給別人養養魚來獲得這點低收益。
耿正武心里想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資源,發揮水庫的更大效益。他站在水庫的水壩上,腦海閃現出當年當兵時參加地方修水電站的場景……
修水電站,修水電站,我們也可以修水電站。這不僅能解決當地老百姓用電的問題,為農村徹底改變落後的面貌,為村民實實在在謀上利益,而且電還可以賣錢,為水庫管理所增加經濟收入。耿正武興奮不已,立即召集大家開會。
「修水電站肯定是大好事,可怎麼去修?修多大?這些都要請專家論證的。」
「修水電站,最關鍵的是錢從哪里來?」
「請求縣里、鄉里的支持,尋求開發合作,招商引資……」耿正武站著講話。他侃侃而談,神情專注,好似胸有成竹,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希望。
那時建一個水電站的項目,只要縣級政府批準了就行,沒有過多繁雜的審批手續。
青龍湖水庫修水電站的項目,正符合當時縣里發展思路,項目報告很快就被批準,開始實施籌建水電站。
耿正武親自出馬,到蜀都市找到了徐大為,把他們要修水電站的項目向他做了報告,請求他出資合作,修建電站。
徐大為在商海打拼多年,已經是站在成功人士的前列,而且具有投資的戰略眼光。當徐大為听了耿正武的匯報,又看了縣政府同意修建水電站的文件後,他當機立斷,同意出資680萬元在青龍湖修建一個水電站。
徐大為在蜀都市的事業得到快速發展,經濟有了相當堅實的基礎之後,他曾想回報當知青的地方——第二故鄉。可他正在謀劃尋找實施項目時,耿正武的項目與他的心願不謀而合,在青龍湖修一座水電站正符合他的戰略投資目標。
晚上,徐大為坐東,在蜀都市最高級的望江大飯店請客。他特別邀請了幾位曾經一起到青山縣插隊落戶的知青。他帶著耿正武準時到了望江大飯店。
昔日知青戰友聚會,他們見面個個豪放親熱,人人熱烈擁抱。耿正武沒有看見範仁正,他就問徐大為你沒有請範仁正?
徐大為先是一愣,隨後就告訴耿正武說,範仁正犯法坐牢了。
耿正武由衷感到惋惜,他沒有想到範仁正這個「好人」也犯法了。在這樣的場合,耿正武沒有敢多問,只是心中感到遺憾。
坐定席桌之後,徐大為首先給大家介紹了耿正武。他說這位耿大哥是從咱們的第二故鄉來的,是他下鄉插隊時結交的最好朋友,最好兄弟。他們那時一起出工,一起勞動,一起修水庫,一起在黑夜聊天,幫過他許許多多的忙(但他始終沒有說耿正武如今是他的妹夫的秘密)。因此,他提議大家都敬耿大哥一杯。
好!好!好!耿大哥,敬你一杯。
舉杯相踫,熱情洋溢。知青朋友的友情,令耿正武心懷感激,他憨厚耿直,舉杯就干︰祝福你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參加晚宴的9個人,第一輪相互敬酒的**之後,徐大為就向大家宣布了他的最新決策︰戰友們,今天我有一個好消息要向大家宣布,我決定投資青龍湖修一座水電站,讓我們的第二故鄉也享受現代文明之光,結束點煤油燈的落後歷史。
啪啪啪啪,掌聲雷動。知青戰友們都用贊許的目光支持徐大為的決策。
各位知青朋友,大家好。大為到我們那里當知青時,我們是好朋友,好兄弟。後來,我參軍入伍時,他仍然在那里插隊。正因為有這段友情,我這次才來省城找大為幫忙,請他出資修水電站。可我萬萬沒有想到,大為竟然如此的慷慨,決定投資,為我們解決了資金的難題。這樣,我們修水電站就沒有問題了。我們那里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我們那里今後有電了,路修好了,發展起來了,請各位多回第二故鄉來看看,來走走啊。我敬各位一杯。
一定一定,有機會一定去青龍湖觀光,去吃耿大哥水庫里的魚。
到時候你們那里發展好了,我們退休了就回去養老哈。
要得要得!歡迎歡迎!
在同樣酷暑的天氣里,耿玉蘭正在青山縣第一中學的教室里,接受的酷暑的挑戰。她已現在讀高中,正值學習發力的時期。
接到學校的通知,耿玉蘭到青山縣來參加學生家長會。女兒仍然住在外公外婆的家里。來縣城時,她抓了一只正在水田放養的鴨子,捉了一只大公雞,說是給張姻伯家帶來,其實更想為女兒改善伙食,補充營養。
自從耿蘭芳到青山縣城讀初中開始,耿玉蘭就與張家走進了,她經常到張家,送來一些農副產品、雞鴨什麼的。說是來看張姻伯、張姻母,其實更是關心女兒,看看女兒平時的生活。
耿蘭芳到縣城讀書後,晚上就住在外公外婆家里,星期天也很少回家。蘭芳懂事乖巧,很討老人的喜愛。張家人對小芳十分關愛,耿玉蘭看在眼里,心懷感恩。
耿玉蘭又背了來滿滿一背東西,張姻母就責怪她說︰「你上次帶來的東西,我們還沒有吃完,你又背些來,我們咋過意得去啊。」
「那里那里,小芳在你們這里,給你二老增添了好多麻煩,我才不好意思的。」
「一家人還說兩家話,你就見外了。小芳本來說是我的親孫女,照顧她也是我們的福分,我們很樂意,她讀書成績好,我們都為她高興,今後她有出息了,能記得我們,我就心滿意足了。」
「小芳一定會的。如果有那麼一天,我一定要叫她好好地報答你們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