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征服者 第六十三章 洛陽初來

作者 ︰ 夜九星

中平五年十月二十。

正直秋末季節,不過太陽還是很火辣,正去往洛陽的官道上,三十個多人正馳騁著三十多匹雄健的戰馬,其中一個年方十七八歲,器宇軒昂的年輕人,正好奇的向前方高大雄偉的城樓,連綿成片的樓宇宮殿看去。

絲路起點,運河中樞,牡丹花都,山水之城;

三代創世,魏晉風流,漢唐雄風,宋家文氣

洛陽,這座歷史名城,曾用名或別名︰洛邑、洛師、成周、王城、雒陽、東都、東京、神都、洛京、京洛、洛都、洛中、嵩京、中京、西京洛陽城,北據邙山,南望嵩岳,東據虎牢,西控函谷,四周群山環繞、雄關林立,因而有「八關都邑」、「山河拱戴,形勢甲于天下」之稱;而且雄踞「天下之中」,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系襄荊,人稱「八方輻輳」、「九州月復地」、「十省通衢」

另有傳說洛陽是中華大地的龍脈集結之所,所以歷朝歷代均為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爭之地,成為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對于東漢都城洛陽的描述,最有名的當屬班固的《京都賦》,其中有一段如此寫道︰「光漢京于諸夏,總八方而為之極于是皇城之內,宮室光明,闕庭神麗奢不可逾,儉不能侈外則因原野以作苑,填流泉而為沼發隻藻以潛魚,豐圃草以毓獸」根據《洛陽縣志》記載,「大城東西七里,南北十余里」

據後世考古發掘,東漢洛陽王城南北長四千兩百多米,東西寬三千八百多米,城牆外為護城河陽渠環繞,城四周開十二門,按照東南西北的順序,分別是東垣三門,由北向南依次為︰上東門、中東門、耗門;南垣四門,由東向西依次為︰開陽門、平城門、小苑門、津門;西垣三門,由南向北依次為︰廣陽門、雍門、上西門;北垣二門,由西向東依次為︰夏門直通北宮,出了城門就是北邙山、谷門皇城內,宮城坐落在城北偏北的位置,宮城北是芳林園,西有金墉城、洛陽壘、金市,南為官衙公署張儉說︰「平城門,正陽之門,與宮連,郊祀法駕所由從出,門之最尊者也」

張揚遠遠地看著眼前高聳的漢雍門,下面有三條道路被陽渠橋連通,左右是看不到邊的城牆,除了曾經生活在人口過千萬級大都市的張揚沒有被震住之外,其他人瞪得溜圓地眼楮,充分表露出了他們此刻內心所受到的震撼。

張揚心里激動不已,經過將近一個月的長途跋涉,終于來到了這座當世最宏大的歷史名城,天下的政治中心。盡管前路明知道危機叢叢,但一想到馬上就要見識到一個個曾經耳熟能詳的活生生的英雄名士,張揚就不禁產生了一種如墜夢中般的不真實感,又有一股抑制不住的興奮和期待。

「走,咱們進城吧。」張揚欣喜,大聲道︰「進城後大家好好大吃一頓,今天都可以喝上一杯。」說完一馬當先,向著城內馳去,眾人一聲歡呼,忙緊緊跟上。

進了城門,首先映入眼中的是一條干淨寬暢的大道。大道分為三股,正中稍窄,那是皇帝專用的馳道,隔不多遠就有盔甲鮮明的兵丁守衛,常人想靠近都不行。

大道兩旁是鱗次櫛比的建築,最多不過兩層,基本上沿襲了秦漢以來的厚重風格,顏色也以黑紅二色為多,與後世的建築相比略雖顯得有點單調,卻別有一種簡潔齊整的美。右側方向遠遠地能看見宮城的紅牆和高聳的皇宮大殿的屋脊,呈現出一副皇家氣派。

雖是炎熱難當,街上行人的數量仍非晉陽能比,尤其是來來往往的各類車輛更是顯出了只有首都大邑才有的氣派。當然,若放到後世,這里也就是一中型城市的規模,甚至還不如明清時的北京城,所以張揚也只是微有些感到驚訝而已,倒是干淨的路面讓一路上飽受塵土飛揚之苦的他大為滿意。

來到了仙自醉酒樓,看到人山人海的隊伍,張揚等人不免一驚,還好早有等候的楊家管事迎上前來,眾人下馬入內,梳洗完畢,張揚讓典韋,李思成領著眾護衛在酒樓待命。

這名管事名楊程,張揚向楊程問了一些仙自醉酒樓的事宜,才知道自一個月前,仙自醉酒樓在洛陽開張後,便受到了各大士族的追捧,成為了他們宴請家宴的酒,甚至宮里也有人出來購買。現在中華絕代基本是每天釀制出來就被搶購一空,價格比在冀州漲了五倍有余,還是斷貨,有些人根本沒人買到。

張揚听完大喜,他讓楊家管事準備好十壇中華絕代,和郭嘉二人帶著四個衛士問明了路徑,獨自前往大將軍府報到。

到了大將軍府,遞上名貼,門官見是新上任的中郎將大人,倒也不敢怠慢,將他引入偏廳等候,自己前去通報,過不多時,就听一陣朗聲大笑,一位身著錦袍,身材粗壯的中年漢子在一老一少兩人的陪同下走了進來。

張揚估計是何進到了,趕緊長拜行禮。何進笑著擺了擺手,道︰「免禮免禮。早听說張揚張興邦英雄了得,威震北疆,不料竟是如此年少,當真是英雄出少年,讓人好生羨慕,哈哈。」

張揚趕緊恭聲道︰「不敢當大將軍厚譽,下官年輕識淺,今後還要請大人多多指點教誨。」

何進見張揚年紀雖輕,卻長得身材魁梧,英氣逼人,又頗為謙恭有禮,還給自己準備十壇千金難買的中華絕代,心里大為高興。

何進笑著點了點頭,指著年長的一人說道︰「來來來,我來介紹一下,這一位王謙王先生,乃是我府中長史,文名頗盛。」又指著年輕的一人道︰「這一位是王匡王公節,乃我府中掾屬,也是出了名的少年英雄,你二人多親近親近。」

張揚听了,雖知對方官秩不如自己,卻也不敢怠慢,趕緊抱拳行禮,二王也慌忙還禮。雙方見禮已畢,在何進的示意下,各自落坐。

何進略聊了幾句並州的情況,道︰「興邦雖久居北地,京里的事想必應該也有所耳聞。現如今宦官當道,把持朝政,蒙蔽聖听,我雖竭力抗爭,無奈勢單力薄,頗有些有心無力啊。」說著輕嘆了一口氣。

一旁王謙接過話題道︰「明公何須煩惱,您憂心朝政,獨抗閹宦,又不計私利,大力提拔青年才俊,向為世人景仰,有道是得道多助,還怕沒有四方才俊之士紛紛來投嗎?」

張揚一听,心知肚明,對方演這出雙簧是要自己表明立場。來洛陽以前,張揚已經預計到會陷入到政治斗爭的圈子中,他一來自知缺乏政治經驗,二來出于對自己利益的考慮,本已定下了不偏不倚的中立路線,可真的遇上了才知道並非想象中那麼簡單。

不過張揚也有了郭嘉教授的應對之策,當下張揚附和道︰「王先生說的不錯,大將軍為國盡忠,在下雖是一介武夫,卻也向來是景仰不已,今後若有征戰討逆之事,請大將軍只管吩咐,在下義不容辭。」

張揚的話雖然說得慷慨激昂,卻也暗留余地,擺明了自己只管打仗,以後你何進要干什麼,我可和你沒什麼關系。

何進卻似乎沒有听出張揚的話外音,又或者他對張揚的期望本就只有這些,總之,顯得很高興,笑著道︰「興邦果然是忠義之士,不枉我在聖上面前大力推薦。」頓了頓,又道︰「如此,過幾日,興邦就跟我一起進宮陛見。興邦初到京城,多有陌生,這幾日也不忙去營中視事,公節交游頗廣,就讓他陪你在城里多轉轉吧。」

張揚听了,稱謝不已,又對王匡道︰「有勞王大人了。」王匡忙笑道連稱不敢當。

又聊幾句,張揚告辭,何進也不挽留,當下由王匡陪著去辦理報道手續。

一番忙碌已畢,王匡拱手問道︰「不知中郎將大人暫居何處?明日早朝後,在下定當在那里恭候大駕。」

張揚早知道王匡,是歷史上第一個發言反董的諸侯,也是為忠義之士,年輕時的王匡與當時清流派名士蔡邕(蔡文姬的父親)的交情要好。本身不吝嗇財物,熱衷地將金錢大量的施舍他人。因為這些事跡而使他聞名天下。

當即張揚笑著道︰「王兄何必如此客氣,就叫我興邦吧,小弟和王兄一見如故,願與王兄兄弟相稱,不知能否高攀?」

王匡一愣,不過他本也是豪爽任俠之人,當下喜道︰「哪里哪里,是我高攀才是,興邦兄豪爽英雄,公節敢不從命。」兩人相視大笑,又約定他日見面,張揚方告辭而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征服者最新章節 | 三國征服者全文閱讀 | 三國征服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