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這一點,令丁思覲的第四軍被死死包圍在勝州城外。
如果當時皮室軍直接伏擊,憑借第四軍的戰力,丁思覲完全有把握以折損五成的代價,換取第四軍突圍。
但現在,被六萬遼軍團團包圍,其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沒有補給。
火槍的弊端在于補給,沒有補給,縱然配置了軍刺,依然不如一把長槍來得實在。
丁思覲無奈之下,只能令第四軍集合火力,向南強行打開一個缺口,派出一支小部隊突圍,向第十二軍楊業求援。
而丁思覲選擇的這支小部隊就是蔣延嗣的巴東都。
巴東出了一個皇帝,巴東子弟得到過百里無忌的許諾,每三年可以有五百巴東子弟從軍。
而蔣延嗣兄弟就是這支隊伍的統率者。
「文軒,迅速整頓隊伍,立即南下,不得耽擱。」
「遵命。」朱貴超大聲應道,他自然知道被遼騎追上的後果,與遼騎比拼速度,縱然自傲如朱貴超這等人,也心中沒底。
這支明軍小隊,經過短暫的整肅,迅速向南疾馳而去,甚至連自己戰友的尸體,也只是草草掩埋。
只要再疾馳五十里,進入長城之南,就能完成任務了。蔣延嗣等人心中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能在死前,能將消息傳到第十二軍都指揮使楊業的耳朵里。
經過半個時辰的急奔,這支明軍已經能望見長城了。
還沒等蔣延嗣等人舒出一口氣。領先的斥候回報,前方卻出現了大批遼騎,數量在一道之上。
蔣延嗣聞言大驚。苦笑著搖搖頭,嘆道,這下真要亡命于此了。
遼軍作戰,騎兵編制為每五百人為一隊,十隊為一道,十道當一面。
一道,那就是五千騎。
以這支明軍三百多人。想突出遼軍的圍困,那比登天還難。
蔣延嗣暗一咬牙,勒馬轉頭道︰「文軒。你帶子城、滌生立即向東,只要過長城,就是明國燕雲之地,向第九軍都指揮使陳將軍求援。」
朱貴超問道︰「伯涵。我等一走。你怎麼辦?」
蔣延嗣一聲慘笑,道︰「不用管我,我留下率隊拖住遼軍。」
邊上親弟弟蔣延昭憤聲道︰「大哥,要死就死一處,弟弟豈是貪生怕死之人。」
「子城說得是,伯涵,我等四人情同手足,如今你卻要讓我拋下你顧自逃生。也太小看我了。」朱貴霖也不同意。
蔣延嗣見三人都不同意,心中一急道︰「本是我慫恿著你們前來從軍。如今我等已經陷入死境,你們走吧,如果命大,或許能有一線生機。再說,丁將軍交待的任務還沒完成,豈可全死在這里。」
朱貴超︰「要走一起走,要死一塊死,伯涵勿須再多費唇舌。」
蔣延嗣怒道︰「如今遼軍就在前面不遠,如果我等全部東向,遼騎速度又優于我們,沒人留下斷後,到時怕是一個都走不月兌。」
三人聞听,知道蔣延嗣所說屬實,但要他們拋下蔣延嗣和三百多同鄉子弟,獨自逃生,這事真得難以接受。
朱貴霖「嗆」一聲抽出戰刀,道︰「伯涵,我三年前就該死了,如今已經多活了三年,賺了,我留下斷後,你們走吧。」
蔣延嗣心知此時拖不得,時間不等人,急道︰「我是校尉,快走,這是軍令。」
朱貴霖沖朱貴超哈哈一笑道︰「大哥,朱蔣兩家都要留個種子,你和子城走吧,我陪伯涵留下。」
是軍令,那就只能遵從,蔣延昭和朱貴霖無奈之下,眼含熱淚,勒轉馬頭,一起抱拳向蔣延嗣、朱貴霖道別之後,向東疾奔而去。
望著蔣延昭、朱貴超身影遠去,蔣延嗣松了口氣,只要兩家不絕後,自己也算對朱蔣兩家有了交待。
「滌生,準備好了麼?」轉頭望向朱貴霖,笑問道。
朱貴霖打了個哈哈,答道︰「伯涵放心,想要某的性命,胡虜至少要多陪上幾條。」
「那就好。」蔣延嗣話音剛落,耳中傳來依稀的馬蹄聲,越來越響,越來越近。
蔣延嗣回頭一看,遼騎前鋒已經開始向自己進逼了。雖然已經打算赴死,但為了給蔣延嗣、朱貴霖留下足夠的逃生時間,蔣延嗣下令,全軍向西奔逃,速度不可太快,與敵保持欲接欲離態勢,將遼軍引開。
兩支軍隊一前一後,在曠野中追逐著西去,激起的塵土蕩漾在空中,如同一條土龍。
一路上,蔣延嗣心中都在思索遼軍為何突然從南邊出現,照理遼軍應該從自己背後也就是北邊追上來。
而出現在自己面前,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遼軍很可能從西邊迂回南下了,如此連府州危險了。
僅僅奔出五十余里,遼軍前鋒就追近至二十丈外。
擺月兌已經不可能了,可一旦回轉與遼軍前鋒糾纏,那麼勢必就會被遼軍主力跟上來包圍。
此時的境況是逃也是死,不逃也是死。
而最令蔣延嗣擔心的是既然遼軍從西邊迂回而攔截自己,那麼再往西邊逃亡,很有可能被遼軍圍殲。
想到此,蔣延嗣下令,向南轉向,調轉馬頭,準備拼死一搏。
蔣延嗣沒有說多余的話,也沒有時間動員。
戰斗就自然而然地開始了。
遼軍前鋒顯然沒想到明軍此時還敢反沖鋒,在明軍轉向時,遼軍緊隨著開始轉向。
于是,數息之後,兩軍就這麼面對面相撞了。
但遼軍卻不吃虧,遼軍追擊明軍時,早已拔刀在手,如今相撞,自然是順勢揮刀。
而明軍倉促之下,調轉馬頭,很多士兵根本來不及抽刀。
在這種沖鋒與反沖鋒的戰局中,距離過近,沒有任何準備的時間,唯一的致勝法寶就是看誰的拼死之心比對方強硬。
遼軍前鋒兵力優于明軍,一個前鋒斥候隊有五百人。
而明軍僅三百多人。
但明軍有手榴彈,雖然距離過近,無法投擲,但不影響明軍士兵引爆它,與敵同歸于盡。
最先與敵相接的十數個明軍士兵連一聲慘呼都沒有發出,就倒在了遼軍的彎刀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