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江打年輕那會兒,身體就不好,娶了媳婦之後,更是日漸消瘦,就像是癆病鬼的樣子,生下喚丫沒兩年,竟然一命嗚呼了。
當時,王青江的母親還在世,天天跳著腳的罵兒媳婦,說她掏空了兒子的身體,克死了自己的兒子。罵完就哭,說這兒媳婦早晚要改嫁的貨,扔下孤老婆子和年幼的孫輩無人管,哭的那叫一個淒慘。
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年輕的青江大娘默默忍受著,三四年後,終于送走了天天哭罵的婆婆。
倔強的青江大娘沒有改嫁,硬是咬著牙,將兩個孩子拉扯大,艱辛不必細說,就從喚丫小學都沒讀完,就可以看出家里的窘況。
這樣的人家,本應人人憐憫,對于青江大娘,更應該尊敬,可人的素質有高低,總有些人喜歡恃強凌弱,欺凌幼寡,高正文無疑就是這樣的人。
這種事屬于鄰里糾紛,實在夠不上去法院打官司,只能是村里調解,每次這種事自是少不了作為支書的爺爺。
調解工作不好做,深不得淺不得,更不能有偏有向,只能是一碗水端平的態度,實際上就是大事化小,和稀泥的辦法。
爺爺脾氣大,見不得世間不平事,可身為支書又不得不管,所以經常被氣得回家後大罵。為此女乃女乃多次勸他,不要再干了,讓年輕人上吧。
注定這個麥收假期是不消停的,就在爺爺以為可以歇一歇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更加震驚的事情。
高正虎的媳婦被人拐跑了。
高正虎和高正文是村里同輩,但兩家其實早已殊無關系,僅僅是都姓高而已。
高正虎今年二十多歲,媳婦小玲和他是自由戀愛,兩人結婚不過三四年,生有一個女兒。
要評價高正虎是個怎樣的人,還真不是一言兩語能說清楚的。村里人都講,高正虎就是個二流子,是流氓孩子,不成器。原因是他一沒好好上過學,二沒認真干過工作,整天游手好閑,到處流竄,還經常惹是生非,打架斗毆進局子更是家常便飯。後來甚至發展到,追著老爹老娘打,把爹娘嚇的滿村飛奔著逃命。
更有流言說,他的爺爺就是他給折磨死的。還有人酒後信誓旦旦的說,親眼看見他把爺爺堵在小胡同里打,最終拖回家就奄奄一息了,也有人說是掐死的。
流言像真的一樣,可沒有人因此事報警,他多次進出局子,也沒有被警察定為殺人犯,所以我是不太相信這種流言的。
我對高正虎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脾氣暴虐,生性沖動,喜歡用拳頭證明自己的存在,但同時他又非常講義氣,為人豪氣。有時他偏執激憤,對世間的一切都痛恨不已,想要摧毀所有的東西,有堂吉訶德的做派。有時,又變得敏感而自尊,在乎別人的白眼,怕被人瞧不起,龜縮于一隅不敢出來見人。
生性懶散,既不愛上學更不喜做工,早早輟學,工作也是三天兩頭的換,沒有能干長遠的。但為人又不惜力氣,誰家有事需要幫忙,必定會早早的第一個到,一直不停的忙活,最後一個離開。
可以說,這是一個脾性有些怪的人,不好琢磨,在他的身上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讓人感覺很擰巴。
實際上,也就是我覺得擰巴,是因為我感覺自己曾經走進過他,比一般人了解他,或者說願意比一般人了解他。
幾歲的時候,跟在小叔的**後邊玩,十幾歲的小叔經常和高正虎等人在一起「打元寶」,那些人里數高正虎年齡大,技術也最好,經常把其他人贏個精光。但他又會約定,晚上幾點,到他家去領元寶。我就跟著小叔去過,高正虎早已將「元寶」分成若干份,每份都仔細的用棉線扎好,綁成一捆,領元寶的小伙伴絡繹不絕,個個興高采烈。
由于小叔要上學住校,所以不能老是跟輟學的高正虎在一起,倒是我卻經常成了他的小跟班,看著他打元寶,給他拿著各種顏色的元寶,還去幫他分元寶、捆元寶。
他不曾對我講過什麼,大概是因為覺得我小,從心里沒把我當回事,而那時的他估計也講不出像樣的話來剖析自己吧。對他的認識,都是小時候的經歷,長大後在腦海里發酵,最終形成的看法。
而村里人對他的評價,則單一的多,就是不務正業的二流子。沒有人肯浪費時間,去仔細想一想這個孩子的經歷,即使是那些曾受過他幫助的人們。這不能不說是我們人性的劣根。
小玲的大名我不知道,村里人都叫她小玲。
他二人相識于縣里的棉廠。
高正虎在棉廠負責打棉花垛子,我不知道這是一份怎樣的工作,但听說是很費力氣的。但高正虎卻很輕松的說,沒事,我經常躲到棉花堆里睡覺的。好像再苦再難的工作,在他的眼里都無所謂,他曾經干過搬運工,去窯廠干過推磚工,都是苦差事,但他都不當回事,也都干不長。
小玲在棉廠也是個普通女工,干的活雖然不如高正虎的累,但也絕對算不上什麼體面工作。
小玲的家在哪里我不知道,因為我從沒有見過她的父母來走過親戚。只是听說她的家境極為不好,從小就苦難多多,更沒上過學。
那時候,只要是學習不好,或者家境較差的人,輟學好像是必然的。有很多家境極差的孩子,甚至一天學都沒有上過。
之所以一再強調上學這個因素,是因為我覺得,沒上過學的人大部分都見識短淺,素質較為低下。並不是我有什麼偏見,更不是我的學識有多高,我不是看不起他們,只是很委婉的實話實說。
生活在一個落後的小村莊,無法見到大世面,又不去讀書,怎麼能變得有智慧?即使我自己,後來到了城市,也曾發現自己見識的鄙俗,很是自卑了一段時間。雖然也有例外,但大部分都是這樣狀態。
窮苦人的高覺悟高思想,大概只有在影視作品中才能看到吧,至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認為更是一句騙人的鬼話,所能當的,也不過是個窮家,絕不會產生「治國平天下」的想法。
小玲雖然沒什麼文化和見識,但人卻生的不丑,當然也算不上多麼漂亮,只能算是中上之姿。
就是這個中上之姿,在農村的老爺們眼里,那也屬于仙女的容顏了,無怪乎棉廠的一群未婚小伙子整天蒼蠅一般圍著她轉。
小玲絕不是貞潔烈女,更不沽名釣譽的假清高、裝矜持,她只是想比較一下,找一個條件最好的人嫁了。在這群小伙之中,高正虎是根本不在考察之列的,雖然他長相端正,人高馬大的,但傳聞劣跡太多,家庭條件又差。
但事情總是有轉機的,而轉機往往又來的非常突然。
小玲這種左右逢源的做法,和每個人都藕斷絲連,沾花帶露的,讓很多追求她的小伙子抓狂,心里不忿。
有和她絕交的,有為她打架的,更有幾個條件較好的子弟,竟然協商著一起對她用強。在他們心里,小玲就是一個又窮又勢力的女人,是個賤貨,即使一起輪了她,最後甩給她點錢也照樣能擺平。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清楚的記得,自己給小玲買東西甚或送錢時,她那炙熱的眸子發出閃亮的光。
當一天,在棉花垛子後面,小玲被幾個人按到,衣服都快要被扒光的時候,驚醒了正鑽在棉花里睡覺的高正虎。高正虎迷迷糊糊地鑽出頭來,就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搞得血脈噴張,在打了別人幾下,又挨了頓拳腳之後,算是救下了小玲。
後來的事就順理成章了,倒不是高正虎贏得了美人芳心,而是小玲沒的選擇了。首先是這些參與事件的男人,再不會搭理小玲,不知是因為理虧還是別的原因;再就是消息傳出之後,以訛傳訛,有說小玲同時和幾個男人亂搞的,有說小玲和高正虎亂搞,被幾人抓住的,其他小伙子听了也就沒人理睬小玲了。再加上高正虎的作為也確實贏得了小玲一絲好感。
只是這件事,自始至終就沒人報警,雖然警察也決定不了什麼。大概覺得不值當的吧,從內心深處,老百姓還是有一種「畏官」的思想在作祟吧。
兩人結婚後,很快小玲便懷了孕。
渡過最初的甜蜜期後,矛盾便顯現出來,並逐漸升級,開始了無休止的爭吵。
棉廠的工作是早就不干了,結婚前就辭掉了。一是傳小玲的風言風語太多,干不下去了,再就是因為這些風言風語,高正虎不停地和人吵架、打架,同事關系越搞越僵。他們結婚時,沒有一個同事前來祝賀。
沒了經濟來源,好吃懶做的兩個人很快在經濟上就捉襟見肘。開始時四處拆解,漸漸地窟窿日大,無法填補,也無人肯借了。村里的小賣部被他們賒的快要倒閉了,小賣部的里的女老板小鳳仙,見了他倆就想跑,更別說給他們要賬了。
想想也是沒辦法,小玲挺著個大肚子,面有菜色的到小賣部賒欠,都是莊里莊鄉的,同為女人,小鳳仙怎麼狠得下心腸拒絕呢?
到了孩子生下來,那日子用舉步維艱都不足以形容了。這麼說吧,小玲女乃水不足,孩子餓的哇哇哭,沒辦法,要先去鄰居家借一個雞蛋,給孩子蒸了吃。
經常看見小玲端著個小碗,去鄰居家借油的場景。當然,借了就沒還過。
每天東家一個、西家一個的湊活著過日子,後來干脆有一個鄰居送了一只下蛋的母雞給小玲。不久後,母雞就不見了,據說因為沒有糧食喂雞,雞也不肯下蛋了,干脆殺掉吃了。
兩口子開始是激烈的爭吵,再後來就是對打,最後小玲就變成了高正虎的沙袋。
每年的麥收、秋收之後,不等糧食晾干入庫,高正虎家的糧食就會全部賣掉,用以償還一部分欠款,而接下來的半年,又會在借貸中過日子。
今年的麥收,很多人在家正等著,盤算著高正虎這幾天大概會賣了麥子來還債,突然就傳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小玲賣掉麥子,卷著錢,跟人家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