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外婆家是我剛記事,那個時候大部分的記憶都早已褪色的模糊不堪,唯獨一個畫面卻深深的烙刻在我心底。當時正值四月初,楊絮漫天飛舞,不算平整的黃土路面落滿了楊樹的柔荑花穗,如昏死的毛毛蟲一般人,我甚至不敢正眼去瞧,將頭深深的埋在母親懷里。母親抱累了便放我下地行走,我則是小心翼翼的踮著腳尖,踩著花穗的空隙跳躍著前進,臉上寫滿了恐懼,生怕踩著「毛毛蟲」而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母親在一旁看的咯咯直笑,我見她笑更是緊張地不顧一切跳入她懷里,她不緊不慢的將我抱起,一邊安撫我不要害怕,一邊給我啟蒙式的解釋地上的花穗,一路慢慢悠悠的沿著那條小徑去了外婆家。
外婆家在鄰村,因此那條路便成了兩個村莊之間的橋梁,更是維系一個大家族親緣血脈的紐帶。路兩旁是一望無垠的稻田,與路相毗鄰的是一條不算寬闊的小溪,溪水干淨清澈,水草茂密。上游飲水,中游洗衣,下游灌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雖幾經改道,卻至今不曾干涸,如一條蛟龍盤繞在村莊邊緣,佑護著鄉民,滋潤著莊稼。盡管道路狹窄崎嶇,卻是熱鬧非凡,一年四季,任何時節,行走在這條路上的人都是絡繹不絕,我總是跟在母親身後,看著她和來往的路人熱情的寒暄,心里卻在琢磨著該如何稱呼眼前的陌生人,還沒待我琢磨出來,母親便會略帶慍色地斥責我見長輩不叫,不懂禮數,心下只能是有苦難言。
每逢雨天,路面總會被過往的車輛碾壓的面目全非,坑坑窪窪,泥水四濺,甚難行走,騎車而過更是經常會不小心翻入路旁的水溝或稻田中,搞得蓬頭垢面,狼狽不堪。走的久了,我也便有了心得,從此輕車熟路,之後更是愈發喜歡走那條路。無論是舉家而行,還是獨自徜徉,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新鮮感。
每當爸媽外出不在家時,總會囑咐我們兄弟倆去外婆家吃飯,那時哥哥總會騎著破舊的單車載著我穿行在這條路上,不知道是道路不平,還是他技術有限,為了求穩,他總是讓我跟著車跑,待他一聲令下,我這才往車後座跳,卻不料經常跳翻入路旁的草叢中,暈頭轉向,找不著北,他則在一旁竊笑不止。
外婆是一位慈祥善良的老人,母親和各位姨媽也都繼承了她優良的特質,平素里只要外婆見到我來,總會將事先備好的零食塞給我,並欣慰的看著我開心的大口吃掉,那種舌忝犢之情我至今都難以忘懷,逢年過節外婆家更是熱鬧,一大幫表姐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熱情的關心著我,帶著我吃喝玩樂,雖然她們現在都已為人妻,為兒女們辛苦奔波,勞心勞力的操持著自己的家庭,但我還是懷念與她們一起在外婆家的菜園子里,肆無忌憚的吃西瓜,喪心病狂的糟踐落花生,心驚膽戰的偷摘鄰里的葡萄,那種逍遙自在無憂無慮的日子。如今,外婆年過七旬,頭發花白,皺紋叢生,拄著拐杖依舊步履艱難,但每逢我去看她,她依舊會一臉笑意的下床迎我,噓寒問暖,關懷備至,看著她一天天老去,我卻只能感嘆歲月如神偷般偷走了那些慈祥的容顏,留給我的只剩下唏噓與遺憾。
路還是那條路,即使鋪上了砂石,覆上了水泥,換了新顏,但腳下的感覺卻從來沒有變,它承載了我這一生太多的情感,關于親情,關于童年,更重要的是,我永遠也不會厭倦。歲月讓它幾經輾轉,路兩旁也早已滄海桑田,回憶總會讓它一次又一次生機盎然。
路越走越遠,步伐越來越緩慢,依稀可見那模糊的臉,卻隔著千山萬水的天塹,越來越少的見面,越來越多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