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三國 第十六章 東歸洛陽

作者 ︰ 時間的齒輪

前面我們一直在說東部發生的事情,這一節我們來說說西部涼州地區的事。

起初,董卓入關後,勸說韓遂、馬騰等人一起對抗關東討伐董卓的聯軍,韓遂、馬騰率軍前往長安。他們到達長安時,正趕上董卓被殺。李傕等便任命韓遂為鎮西將軍,派他返回金城;馬騰為征西將軍,率軍前去駐守地。

馬騰有私事求于李傕,沒有得到應允,于是率兵相攻。漢獻帝派使者勸解,沒有成功,隨後屯于金城的韓遂率兵前來勸解,繼而與馬騰聯合,一起進攻李傕。朝臣種邵、馬宇、劉範欲誅殺李傕等人,于是秘密與馬騰聯系,願為內應,事情敗露,逃奔至槐里。李傕使樊稠、郭汜以及佷子李利出擊,馬騰、韓遂敗走,退回涼州。李傕的部隊又進攻槐里,種邵等人都被殺死。不久,李傕等人又與馬騰、韓遂講和,改任馬騰為安狄將軍,韓遂為安降將軍。(你看這雜牌將軍名,有趣)

在馬騰進攻李傕的時候,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因為李傕的佷子李利作戰不出力,樊稠狠狠斥責了他一頓,李利對此懷恨在心。到馬騰、韓遂敗退時,樊稠帶兵追趕!韓遂與樊稠是同郡人,這時韓遂要求與樊稠馬前對話,樊稠同意了,于是兩人騎馬上前相互握手致意,交談很久才告別。樊稠帶兵回長安後,居心叵測的李利把這事添油加醋地報告了李傕,李傕本來對作戰勇猛深得士兵擁戴的樊稠有所不滿,現在听了李利的話就更對樊稠有了戒心。後來樊稠準備率軍東出函谷關,向李傕要求增加軍隊。興平二年(公元195年)二月,李傕請樊稠商議事情,就在會上殺死了樊稠。從此以後,將領們之間相互猜忌,不能團結一致。(這件事情節很熟吧!後來曹*也用了跟韓遂差不多的手法離間了韓遂與馬超!照理說這是韓遂首創,曹*用及近似的手法離間他,他不可能不知道啊,看來韓遂當時確實與曹*有一腿啊)

李傕與郭汜的感情本來一直很好(以前攻長安的時候最初只有他們兩個,患難兄弟),李傕經常擺酒款待郭汜,有時郭汜喝完酒後就住在李傕家中。郭汜的妻子害怕郭汜會喜歡上李傕家的侍女,就把李傕送給郭汜吃的豆豉說成毒藥,從此郭汜不再信任李傕。後來,李傕又請郭汜喝酒,郭汜喝的酩酊大醉,他疑心酒里有毒,就喝下糞汁解毒(這樣能解毒?吐了!可能能把毒吐出來,呵呵)于是他們徹底鬧翻,各自帶兵互相攻殺!

獻帝派侍中、尚書去調解李傕、郭汜的矛盾,李傕、郭汜不听。後來郭汜計劃陰謀劫持獻帝,可這消息不小心給李傕知道了,李傕就先下手為強,派佷子李暹帶兵把獻帝接到自己營中(李傕的營帳在皇宮外)!太尉楊彪等對此非常不滿,但又沒辦法,只能跟著獻帝出宮。等獻帝一出宮,李傕的部隊就把皇宮搶掠一空,並焚燒了宮殿!(這皇帝當得也忒慘!)獻帝又派公卿去郭汜處調解矛盾,結果一干公卿如太尉楊彪、司空張喜、大司農朱俊等許多大臣都被郭汜扣留,平定黃巾的名臣朱俊就這樣活活給氣死了(估計有心髒病)!

興平二年四月,獻帝立貴人伏氏為皇後。(伏皇後也是個苦命人啊,後來被曹*給處死的)任命皇後的父親、侍中伏完為執金吾。(都被劫持了,還有空立皇後?行!)

李傕與郭汜一個劫持皇帝一個劫持大臣互相攻殺!後來李傕的部下中郎將張苞(與張飛兒子同名)、楊奉(楊奉本是白波軍的首領之一)等相繼背叛李傕(張苞投靠了郭汜,楊奉謀殺李傕不成帶兵叛逃)。于是李傕的勢力逐漸衰落。這時鎮東將軍張濟(張繡的叔父,與靈帝時的司空張濟可不是同一人)從陝縣來到長安,打算調解李傕與郭汜的爭端,迎接獻帝前往弘農(函谷關邊,在長安、洛陽之間)。于是獻帝又派人去調解李、郭的矛盾,經過十多次的唇槍舌劍調解終于達成,李、郭相互交換女兒作為人質(本來是要用兒子的,李傕的妻子愛兒,不肯!男女不平等)。

因張濟調解有功,獻帝封張濟為驃騎將軍,開府,如三公待遇,又封郭汜為車騎將軍,楊定(郭汜一派的人)為後將軍,楊奉為興義將軍,皆封列侯。又任命原為牛輔部曲的董承為安集將軍。(驃騎將軍位在車騎將軍之上。先前獻帝已把李傕封為大司馬,為在三公之上,楊奉也被封將軍李傕沒意見嗎?)

于是聖駕啟程去弘農,但郭汜不同意,要求獻帝去高陵(今西安北部的高陵縣,跟曹*的陵墓高陵可沒什麼關系,那墓在河南安陽呢)。公卿與張濟都認為應該去弘農,于是召開大會進行商議,但決定不下。郭汜勢單力孤,最後只好妥協。興平二年八月獻帝到達了新豐(今西安市臨潼區),郭汜又陰謀脅迫獻帝西還,侍中種輯得到消息,秘密通知楊定、董承、楊奉,命令他們到新豐來會合。郭汜知道陰謀敗露,于是拋棄他的軍隊,逃入終南山。(這里拋棄的只是他的一小部分部隊,他的主力在西面呢,逃入終南山後,他就逃回去了)

興平二年十月初一,郭汜的黨羽夏育、高碩等策劃劫持獻帝西行,先縱火擾亂人心。侍中劉艾看到火起不息,就請獻帝到其他軍營中躲避火勢。楊定、董承率軍接獻帝到楊奉營,夏育等出兵企圖阻攔獻帝,楊定、楊奉奮力作戰,擊敗夏育等,獻帝才得以逃出。初五,獻帝抵達華陰(今華陰市,長安、洛陽之間,離長安較近)。

寧輯將軍段煨(前太尉段熲的族弟)想要獻帝進駐他的營帳。段煨與楊定有仇,楊定的同黨種輯、左靈聲稱段煨蓄意謀反。太尉楊彪等在獻帝前力保段煨。于是董承、楊定威脅弘農郡督郵,讓他向獻帝報告說︰「郭汜已來到段煨營中。」獻帝驚疑不定,只好在路南露宿。楊奉、董承、楊定等派兵進攻段煨,但沒成功,後來獻帝派人調解。

李傕、郭汜後悔讓獻帝去弘農,听說楊定進攻段煨,就共同率軍援救,想乘機劫持獻帝去西方。(皇帝真是香餑餑啊)楊定听說李傕、郭汜前來,想退回藍田(今西安藍田縣,在關中東部),但被郭汜攔住,于是他自己單人匹馬逃到荊州。張濟又與楊奉、董承發生沖突,于是再次跟李傕、郭汜聯合。興平二年十二月,獻帝抵達弘農。張濟、李、郭汜一同追趕獻帝,在弘農東澗展開大戰,董承、楊奉的軍隊戰敗,被殺死的文武百官與兵士,不計其數。御用物品、符信典策、圖書檔案等,幾乎全部散落。

獻帝抵達曹陽,露宿在外。董承、楊奉等假裝與李等聯合,而暗中派出使者到河東郡去招請原白波軍的首領李樂、韓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這些人各率部下數千騎兵前來,與董承、楊奉等合擊李傕等。李傕等大敗,被斬殺數千人。(白波軍是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由黃巾軍余部郭太等人在白波谷領導的一支農民起義軍,楊奉本是白波軍將領,後投降朝廷,李樂、韓暹、胡才等仍堅持作戰)

于是董承等人認為李傕等剛剛被打敗,可以繼續東行。庚申(二十四日),獻帝一行向東進發,董承、李樂保護車駕,胡才、楊奉、韓暹與匈奴右賢王去卑率軍作為後衛。李傕等又來進攻,楊奉等大敗,死亡人數比在弘農東澗時還多。光祿勛鄧淵、廷尉宣、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全都被殺。司徒趙溫、太常王絳、衛尉周忠、司隸校尉管被李傕俘虜,李傕要殺死他們,賈詡說︰「這些人都是朝中大臣,你怎麼能殺害他們!」李傕這才作罷。李樂對獻帝說︰「形勢十分危急,陛下應該上馬。」獻帝說︰「我不能丟下百官,自己逃命,他們有什麼罪!」軍隊斷斷續續地在道路上連接有四十里長,然後到達陝縣,于是築起營寨固守。

當時,在大敗之後,護駕的虎賁、羽林武士不到一百人。李傕、郭汜的兵士繞著獻帝的營寨大聲呼喊,官兵們驚慌失色,都有分散逃跑的想法。李樂感到恐懼,想讓獻帝乘船沿黃河而下,經過砥柱,從孟津上岸。太尉楊彪認為黃河水路艱難,不宜于讓天子冒這麼大的危險。于是派李樂乘夜渡河,秘密準備船只,舉火把作為信號。獻帝與公卿徒步走出營寨,伏皇後的哥哥伏德一手扶著伏皇後,一手挾著十匹絹。董承派符節令孫微用刀在人群中開道,殺死伏皇後身邊的侍者,鮮血濺到伏皇後的衣服上。(倒霉的皇後)黃河堤岸離水面有十余丈高,無法下去,就用絹結成坐椅,讓人在前面背著獻帝,其余的人都爬著下去,有的人從堤岸上自己跳下去,把官帽全都撤壞了。到達河邊後,士卒爭先恐後地跳上渡船,董承、李樂等用長戈阻攔,船中堆滿了被砍落的手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起來。獻帝這才上船,與他同時渡過河的,只有伏皇後以及楊彪以下數十人。宮女與跟隨的官員、百姓未能渡河的,都遭到亂兵的掠奪,衣服全被月兌光,連頭發也被割掉,凍死的人不計其數。衛尉士孫瑞被李殺死。(士孫瑞當初助王允殺董卓,僥幸沒死,現在難逃此劫啊)

李傕看到黃河北岸有火光,就派騎兵偵察,正看見獻帝在渡河,就大聲喊︰「你們把天子弄到哪里去?」董承害怕他們射箭,就把被子張開做帷幔進行掩護。到達大陽以後,進入李樂軍營。河內太守張楊派數千人背著米來進貢。後獻帝乘坐牛車,抵達安邑(今山西夏縣)。河東太守王邑奉獻絲綿與綢緞,獻帝全部賞賜給公卿及隨行官員。獻帝封王邑為列侯,任命胡才為征東將軍、張楊為安國將軍,都持符節,享有開府置僚屬的權力。他們部下將領競相向獻帝乞請官職,因任命官員太多,來不及刻印,以至用鐵錐來劃。獻帝住在以荊棘為籬的房中。門窗不能關閉,獻帝與群臣們舉行朝會時,兵士們就趴在籬笆上觀望,相互擁擠取樂(大多是白波農民軍,沒見過大世面)。獻帝又派太僕韓融到弘農,與李傕、郭汜等講和,李傕等這才放走被他俘虜的公卿百官,並歸還了不少被掠去的宮女和御用物品。但不久後,糧食吃光,宮女們全都以野菜、野果充饑。

董承、張楊打算護送獻帝回洛陽,楊奉、李樂不同意,于是將領們進一步相互猜疑。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二月,韓暹進攻董承,董承敗走,投奔駐在野王的張楊。韓暹駐軍聞喜(今聞喜縣位于山西省西南),胡才、楊奉率軍前往塢鄉。胡才準備進攻韓暹(這倆都是白波帥,沒查到為什麼胡才要進攻韓暹),獻帝派人傳旨,阻止他進軍。

張楊派董承先去修繕被董卓燒毀的洛陽宮殿。太僕趙岐為董承去說服劉表,使劉表派兵到洛陽,協助修繕宮殿,並源源不斷地輸送軍用物資和糧草。建安元年五月初二,獻帝派使者到楊奉、李樂、韓暹等人營中,要求他們護送自己返回洛陽,楊奉等听從詔命。六月初一,獻帝抵達聞喜。初六,楊奉、韓暹護送獻帝東還洛陽,張楊運輸糧食,在路上迎接。七月初一,獻帝到達洛陽,住在前中常侍趙忠的家中。十四日,大赦天下。八月初八,獻帝到達洛陽南宮楊安殿(張楊認為獻帝返回舊都是自己的功勞,所以把那座宮殿命名為楊安殿)。張楊對諸將領說︰「天子,是全國百姓的天子,朝廷自有公卿大臣來輔佐,我應該離開京城,做抵御外敵的屏障。」于是他返回野王,楊奉也出京駐軍梁縣。韓暹、董承二人留在洛陽,負責保衛洛陽與皇宮的安全。初十,任命安國將軍張楊為大司馬,楊奉為車騎將軍,韓暹為大將軍兼任司隸校尉,都被賜予代表天子權威的符節和黃鉞(黃金斧,不知是不是真金的)。當時,宮殿都被燒毀,百官劈開荊棘,靠在牆壁間居住。州、郡長官自擁有強兵,不肯進貢。官員們又餓又乏,尚書郎以下的官員自己出去采摘野菜。有人餓死于斷牆殘壁之間,有人被士兵殺死。(一個字,慘!)

自此,皇帝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又回到了東都洛陽!上面這些記述,大都來自《資治通鑒》(因為《三國志》無相關記載),有些地方我認為描述過于詳細,所以應該有虛構、想象之處(不過基本在情理之中),特此說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正說三國最新章節 | 正說三國全文閱讀 | 正說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