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三國 第二十五章 官渡之戰 中

作者 ︰ 時間的齒輪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擊潰劉備後率軍回到官渡,袁紹才開始計議進攻許都(這時機把握的,袁紹不敗才怪)。田豐說︰「曹*既然擊敗劉備,則許都已不再空虛。而且曹*善于用兵,變化無窮,兵馬雖少,卻不可輕視。現在,不如按兵不動,與他相持。將軍據守山川險固,擁有四州的民眾,對外結交英雄,對內抓緊農耕,加強戰備。然後,挑選精銳之士,分出來組成奇兵,頻繁攻擊薄弱之處,擾亂黃河以南。敵軍救右,我軍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得敵軍疲于奔命,百姓無法安心生產,我們沒有勞苦,而敵軍已經陷入困境,不到三年,就可坐等勝利。現在放棄必勝的謀略,而要以一戰來決定成敗,萬一不能如願,後悔就來不及了。」袁紹沒有采納。田豐竭力勸諫,冒犯了袁紹,袁紹認為田豐擾亂軍心,給他戴上刑具,關押起來。于是,袁紹用公文通告各州、郡,宣布曹*的罪狀。二月,袁紹進軍黎陽。(田豐徹底沒戲了,接下來就是沮授了,袁紹是自掘墳墓啊!)

沮授在出軍前,召集宗族,把自己的家產分給族人,說︰「人勢則權威無所不加,失勢則連自己性命民保不住,真是可悲!」他弟弟沮宗說︰「曹*的兵馬比不上我軍,您為什麼害怕呢?」沮授說︰「憑曹*的智慧與謀略,又挾持天子作為資本,我們雖戰敗公孫瓚,但士兵實際上已經疲憊,加上主上驕傲,將領奢侈,全軍復沒,就在這一仗了。揚雄曾經說過︰‘六國紛紛擾擾,只不過是為秦取代周而效勞。’這說的是今天啊!」(沮授早就預料到失敗的一天了!)

振威將軍程昱率七百人守鄄城。曹*打算給他增加二千名士兵,程昱不肯,說︰「袁紹擁兵十萬,自以為所向無前,看到我兵力溥弱,一定瞧不起,不會來攻。如給我增兵,則袁紹大軍經過就不會不進攻,進攻必然攻克,那就白白損失您和我兩處的實力,請您不必擔心。」袁紹听說程昱兵少,果然沒去進攻。曹*對賈詡說︰「程昱的膽量,超過古代勇士孟賁和夏育了!」(又一出空城計)

袁紹派大將顏良到白馬進攻東郡太守劉延,沮授說︰「顏良性情急躁狹隘,雖然驍勇,但不可讓他獨當一面。」袁紹不听。夏季,四月,曹*率軍向北援救劉延。荀攸說︰「如今我們兵少,不是袁軍的對手,只有分散他的兵力才行。您到延津後,做出準備渡河襲擊袁紹後方的樣子,袁紹必然向西應戰。然後,您率軍輕裝急進,襲擊白馬,攻其不備,就可擊敗顏良。」曹*听從了荀攸的計策。袁紹听說曹軍要渡河,就分兵向西阻截。曹*于是率軍急速向白馬挺進,還差十余里,顏良才得到消息,大吃一驚,前來迎戰。曹*派張遼、關羽作先鋒,關羽望見顏良的旌旗傘蓋,策馬長驅直入,在萬眾之中刺死顏良,斬下他的頭顱而歸,袁紹軍中無人能夠抵擋。于是,解開白馬之圍,曹*把全城百姓沿黃河向西遷徒。(貌似從這開始袁紹就再也沒听過沮授的建議,注定了他的敗亡!關公斬顏良是《三國志》中明確提到的為數不多的取上將首級的例子,像《三國演義》上那種動不動就單挑,把對方挑于馬下的行為,正史上非常少見!)

袁紹要渡過黃河進行追擊,沮授勸阻他說︰「勝負之間,變化無常,不能不慎重考慮。如今應當把大軍留駐在延津,分出部分軍隊去官渡,如果他們告捷,回來迎接大軍也不晚,如果大軍渡河南下,萬一失利,大家就沒有退路了。」袁紹不听他的勸告。沮授在渡河時嘆息著說︰「主上狂妄自大,下邊將領只會貪功,悠悠黃河,我們能成功嗎?」于是,沮授稱病辭職。袁紹不批準,但心中懷恨,就又解除沮授的兵權,把他所率領的軍隊全部撥歸郭圖指揮。(按照史書的說法沮授最開始是「監統內外,威震三軍」,後來袁紹听信郭圖讒言,變成與「郭圖、淳于瓊各典一軍」,到現在被解除了兵權,基本也跟田豐一樣沒什麼戲了)

袁紹大軍到達延津以南,曹*部署軍隊在南阪下安營,派人登上營壘望。望的人報告說︰「敵軍大約有五六百騎兵。」一會兒,又報告說︰「騎兵逐漸增多,步兵不可勝數。」曹*說︰「不必再報告了。」命令騎兵解下馬鞍,放馬休息。這時,從白馬運送的輜重已經上路,將領們認為敵軍騎兵多,不如回去守衛營壘。荀攸說︰「這正是引敵上鉤,怎麼能離開?「曹*看著荀攸微微一笑。袁紹的騎兵將領文丑與劉備率領五六千騎兵先後趕到,曹軍將領們都說︰「可以上馬了。」曹*說︰「還沒到時候。」又過了一會兒,袁軍的騎兵更多了,有的已分別攻擊曹軍的輜重車隊,曹*說︰「時候到了。」于是曹軍全體騎兵上馬。當時曹軍騎兵不到六百人,曹*揮軍猛擊,大破袁軍,斬殺文丑。文丑與顏良都是袁紹軍中有名的大將,兩次交戰,先後被曹軍殺死,袁紹軍中士氣大衰。(這里明確說了,文丑是被曹*率領的騎兵所殺,與關公可沒半點關系!)

劉備率軍攻掠汝、穎地區,自許都以南,官民都人心不安,曹*對此很憂慮。曹仁說︰「南方認為大將軍目前正與袁紹相持到危急關頭,勢不能去援救,劉備又率強兵壓境,所以他們背叛是在所難免的。不過,劉備剛開始率領袁紹的士兵,還不能得心應手,立刻進攻,可以擊破劉備。」曹*就派曹仁率騎兵進攻劉備,劉備兵敗潰逃,曹仁全部收復叛變各縣後才回軍。

劉備回到袁紹軍中,暗中打算離開袁紹。于是,他勸說袁紹與荊州的劉表聯合。袁紹派劉備率領他原來的部隊再到汝南,與盜匪首領龔都等聯合,有部眾數千人。曹*派部將蔡陽前去進攻,被劉備殺死。

你看劉備這為人,逃走就逃走吧,還要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當初袁紹出兵前就跟劉荊州通過氣了,無奈對方要保持中立兩邊不幫。劉備一看袁紹這敗相漸露,就準備這後路了,當時劉備狼狽來投時,袁紹對他多好,袁紹親自出城二百里迎接劉備(裴注引魏書曰︰備歸紹,紹父子傾心敬重),人家一有事馬上溜之大吉(劉備在曹*那里時也一樣,曹*與他「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而劉備呢卻暗中要與董承等殺曹*)。

袁紹駐軍陽武,沮授勸袁紹說︰「我軍數量雖多,但戰斗力比不上曹軍;曹軍糧草短缺,軍用物資儲備比不上我軍。因此,曹*利于速戰速決,我軍利于打持久戰。應當作長期打算,拖延時間。」袁紹沒有采納。八月,袁紹大軍向前稍作推進,依沙丘扎營,東西達數十里。曹*也把部隊分開駐扎,與袁紹營壘相對。(沮授不管說什麼,袁紹都听不進)

曹*出兵與袁紹交戰,沒有取勝,又退回營壘,堅守不出。袁紹軍中制造高樓,堆起土山,居高臨下地向曹營射箭,曹軍在營中行走,都要用盾牌遮擋飛箭。曹*制成霹靂車,發射石塊,將袁紹的高樓全都擊毀。袁紹又挖地道進攻,曹軍在營內挖一道長長的深溝,以抵御袁軍從地下來攻。曹*兵少糧盡,士兵疲憊不堪,百姓無法交納沉重的賦稅,紛紛背叛而降附袁紹。曹*大為憂慮,給荀彧寫信(荀彧負責留守,這是他的強項),說準備用退回許都的辦法,引誘袁軍深入。荀彧回信說︰「袁紹集中全部軍隊到官渡,打算與您一決勝負。您以最弱者抵抗最強者,如果不能制敵,就將為敵所制,這正是奪取天下的重要關鍵。而且,袁紹只是布衣中的英雄罷了,能把人才招集在自己身邊,卻不能任用。以您的神武明智,加上尊奉天子、名正言順,有誰能阻攔得住!如今,糧食雖少,但還沒有到楚、漢在滎陽、成對峙時的困境。那時劉邦、項羽誰也不肯先向後撤,是因為先退就會處于劣勢。您的軍隊只有袁紹軍隊的十分之一,但您堅守不動,扼住袁軍的咽喉,使袁軍無法前進,已長達半年。情勢顯現,已到終結,必將發生變化,這正是出奇制勝的時機,一定不能放棄。」曹*听從荀的勸告,于是堅守營壘,與袁紹相持。

這里我們來分析下曹袁兵力的對比,袁紹的兵力基本是確定的,《三國志袁紹傳》記載「簡精卒十萬,騎萬匹,將攻許」,即使這十萬是虛數也相差不多(袁紹敗後,降兵被坑殺,裴注引張璠漢紀雲︰「殺紹卒凡八萬人。」),還有裴注引孫盛評曰︰「案魏武謂崔琰曰「昨案貴州戶籍,可得三十萬眾」。由此推之,但冀州勝兵已如此,況兼幽、並及青州乎?紹之大舉,必悉師而起,十萬近之矣。」說明袁紹十萬兵力是真實的。

而曹*的兵力正史沒明確說明,按照荀彧的說法是「十分居一」,但這只是在這時雙方對峙時的兵力對比,而且按照當時荀彧鼓勵曹*的語氣來看,我相信真實兵力肯定要比「十分居一」多點(而且雙方也不可能吧所以兵力都部署在這里)。

所以《三國志》記載的「八月,紹連營稍前,依沙為屯,東西數十里。公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時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我認為還是可信的,當時雙方對峙的兵力曹*方確實不滿萬,因為曹*的兵力,除了直接在官渡築壘據守的部隊外,還有︰兩翼的保護部隊︰保護官渡主戰場兩側翼的安全。左翼孟津、敖倉一帶的夏侯惇軍;右翼陳留、己吾一帶的張繡軍;官渡到許都之間的戰役預備隊︰位于官渡築壘地帶後方。曹仁軍、曹洪軍、徐晃軍、史渙軍;東線牽制部隊︰牽制袁紹青州部隊。徐州的臧霸軍、孫觀軍等;東南的防備部隊︰控制汝南袁紹老家一帶的局勢,防備江東孫氏集團。有滿寵軍、李通軍;南方的防備部隊︰防備劉表集團可能的偷襲。蔡陽軍等;其他部隊︰包括許都的留守部隊;夏侯淵的運輸護衛部隊、兗州留守部隊等等。

而袁紹的兵力也像曹*一樣,分兵部署了好幾支,如淳于瓊的萬人部隊、蔣琦的騎兵部隊等,袁紹還保留了一支後軍位于黃河北岸的黎陽地區由大將蔣義渠帶領,這支兵馬也在五千以上;還有就是袁紹派出去迂回曹*後方的多支部隊,雖然每支部隊的兵力都不是太多,但是決不是只有劉備、韓荀兩支,因為這兩支只是由于被曹軍消滅才得到記載,而其他那些成功襲擊曹軍後勤運輸的部隊並沒有被記載下來。而在對峙前,在白馬斬顏良之戰,延津南破文丑之戰等戰斗中袁軍也損失了不少兵力。

所以在我以上分析來看,曹*的總兵力大約在兩萬五到三萬左右,而袁紹大約十萬左右,在官渡前線對峙時,曹*直接率領的有八千左右,袁紹大約六萬左右。

進過我們的分析,我們知道雖然曹袁官渡之戰是名副其實的以少勝多之經典戰例,但也沒有傳說的那樣以一當十那麼夸張,但不得不說曹*以那麼少的兵力打敗了兵力強大的袁軍,足以顯示他在軍事上的獨到之處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正說三國最新章節 | 正說三國全文閱讀 | 正說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