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三國 第八十二章 曹死馬繼

作者 ︰ 時間的齒輪

魏明帝太和四年(戊申,公元230年),大司馬曹真認為︰「蜀漢多次入侵,請下令由余谷出兵討伐,各將領分幾路同時並進,可以大勝。」明帝听從了曹真的建議,頒布詔書命大將軍司馬懿逆漢水由西城進軍,與曹真在漢中匯合,其他將領有的由子午谷,有的由武威進軍入蜀。司空陳群勸諫說︰「太祖以前到陽平攻打張魯,大量收集豆麥以增加軍糧供給,張魯沒有攻下而糧食已經缺乏。如今既然不能就地取糧,況且斜谷地勢險陰,無論進退,都很困難。轉運糧食肯定會被抄襲截擊,如果多留士兵據守險要之處,便會使戰士受損失,不可不深思熟慮!」明帝听從了陳群的建議。曹真再次上書要從子午道進攻漢中,陳群又陳述不便行事的理由,並談到軍事費用的預算情況。明帝下詔把陳群的議論交給曹真參考,曹真卻據此詔書隨即出動。

蜀漢丞相諸葛亮听說魏軍來到,駐扎在成固、赤阪等魏軍。讓李嚴率領二萬人趕往漢中,上表請讓李嚴的兒子李豐為江州都督,統領軍隊掌管接應之事。

正值大雨不停,連降三十多天,棧道斷絕,太尉華歆上書說︰「陛下以聖道而處在象成康之治一樣的盛世,希望先專心于國家的文治,把征伐作為以後的事情。主持國家的人以民眾為基礎,民眾以衣食為根本。如能使中原沒有饑餓寒冷之苦,百姓對上邊沒有離心離德之意,那麼吳、蜀二賊的矛盾,可以坐待其爆發!」明帝答道︰「敵人憑借高山大川,太祖和世祖前世勞苦,還沒平定,朕豈敢自己吹噓,說一定消滅敵人呢?將領們以為不一一進取,二賊不可能自行敗亡,因此用兵以窺測敵人的破綻。如果天時還沒有到來,周武王紂,會師盟津而回軍,就是前車之鑒,朕不會忘記歷史的鑒戒。」

少府楊阜上書說︰「從前周武王渡黃河伐紂,一條白魚躍入舟中,君臣險色大變,行軍得到吉祥的瑞兆,還那麼害怕,何況面對真正的災異而能不戰栗嗎?而今吳、蜀沒有平定,而上天屢次降下災變,各路大軍剛剛進發,便天降大雨之災,積沙亂石阻塞山路,已經有不少日子。轉運軍用物資的勞累,肩挑背負的辛苦,耗費的已經很多,如果供應不能跟上,一定事與願違。《左傳》上說︰‘看到便利就進,知道困難就退,是用兵的良法。’白白地讓大軍在山谷之間受困,進沒有什麼可以掠取,退又不可能,不是帝王之師的做法。」

散騎常侍王肅上書說︰「從前的書上有這樣的話︰‘從千里之外供給糧食,士兵諒會面有饑色,依靠就近拾柴做飯,軍隊就會經常吃不飽。’這是說在平路行軍的情況,又何況是深入峻嶺,靠開鑿山路前進,所費勞力與平地行軍相比,一定相差百倍。現在又加上霖雨不斷,山道崎嶇,又陡又滑,兵眾擁擠而不能展開,糧食遠在外地,難以跟上,實在是行軍的大忌。听說曹真發兵已過了一個月而行軍才到子午谷的半路,修路的勞動,戰士全都參加,讓敵人獨得以逸待勞,這是兵家所禁忌的。拿古代來說,就是周武王伐紂,出了關而又退回;拿近代而論,就是武帝、文帝征伐孫權,到了長江而不渡,難道不是所謂的順天知時,隨時變通的先例嗎?百姓知道聖明的君主因為雨水造成艱難的緣故,休兵停戰,以後遇有機會,就會因此而拼力效用,那就是所謂樂意冒險,民忘其死的了。」王肅是王朗的兒子。

九月,下詔命曹真班師。

冬季,十月,乙卯(十一日),明帝返回洛陽。當時,左僕射徐宣總管留守京師之事,明帝歸來後,主事官吏把徐宣批示後的文書呈送明帝過目,明帝說︰「我審閱和僕射審閱有什麼不同!」竟然看都不看。

蜀丞相諸葛亮任用蔣琬為長史,諸葛亮數次外出征戰,蔣琬常能籌措足夠的糧食和兵員供給諸葛亮。諸葛亮每次都說︰「蔣琬忠心而又有雅量,當是與我共同佐助帝王之業的人。」

魏明帝太和五年(戊申,公元231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命李嚴以中都護的官職署理漢中留府的事務,李嚴改名李平。諸葛亮率領各路大軍進犯魏境,圍祁山,用木牛運輸軍用物資。這時大司馬曹真有病,明帝命司馬懿向西駐扎在長安,統領將軍張、費曜、戴陵、郭淮等御諸葛亮。

三月,邵陵元侯曹真去世。

自去年十月起不降雨,一直到這個月。

司馬懿命費曜、戴陵留下四千精兵防守上,其余的士兵全部出動,往西援救祁山。張打算分出部分兵力駐守在雍縣、縣,司馬懿說︰「估計前面的部隊能夠獨立抵擋敵軍,將軍的意見就對了;如果前面的部隊不能抵擋敵軍而分為前後兩部分,這說是楚國三軍所以被黥布擊潰的原因。」于是進軍。諸葛亮分出一支部隊留下來進攻祁山,親自率領大軍到上迎戰司馬懿。郭淮、費曜等抄襲諸葛亮,諸葛亮擊敗他們,乘機收割了上的麥子,與司馬懿在上以東相遇。司馬懿收兵據險防守,兩軍不得交戰,諸葛亮率軍退回。

司馬懿尾隨諸葛亮之後到達鹵城。張說︰「他這來迎戰我軍,要求作戰達不到目的,認為我軍利于不戰,打算以持久之計制勝。況且祁山方面知道大軍已經靠近,人心自然穩定,可以在這里駐軍,分出一支奇兵,出現在他們的後路,不應當只敢尾隨而不敢追擊,使得民眾失望。現在諸葛亮孤軍用戰,糧食又少,也快要走了。」司馬懿不听從張的意見,有意尾隨諸葛亮。已經趕上,又上山扎營,拒絕同諸葛亮交戰。賈栩、魏平多次請求出戰,還說︰「您畏蜀如虎,怎能不讓天下人取笑!」司馬懿對此很不滿意。將領們紛紛請求出戰。夏季,五月,辛已(初十),司馬懿便讓張攻擊圍祁山之南的蜀無當軍監軍何平,親自據中路與諸葛亮正面對峙。諸葛亮命魏延、高翔、吳班迎戰,魏軍大敗,蜀軍俘獲了三千人,司馬懿退軍何衛大營。

六月,諸葛亮因為糧盡退軍,司馬懿命張頜追擊。張頜進兵到木門,與諸葛亮交戰,蜀軍利用居于高地布下伏兵,萬箭齊發,張頜右膝中箭而死。

魏明帝太和五年(戊申,公元231年),蜀漢丞相諸葛亮進攻祁山的時候,李平留守後方,掌管督運軍需事務。當時正值霖雨連綿,他平擔心運糧供應不上,派遣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傳喻後主旨意,叫諸葛亮退軍。諸葛亮承此旨退回。李平听到退軍的消息,假裝驚訝,說「軍糧充足,為什麼就回來?」又要殺督遠糧的岑述來解月兌自己失職不辦的責任。還向漢王上表,說「軍隊假裝退卻,是想引誘敵人」。諸葛亮出示李平前後親筆所寫的全部信函、書奏等,矛盾重重。李平理屈詞窮,低頭認罪。于是諸葛亮上表奏明李平前後的罪惡,罷掉官職,削去封爵和食邑,流放到梓潼郡。又任用李平的兒子李豐為中郎將、參軍事,寫信告誡他說︰「我和你們父子同心力輔助漢室,上表推薦你父親典理漢中事務,委任你在東關鎮守,自認為真心感動,自始至終可以依靠,怎麼會想到中途背離呢?如果你父親能認罪誨過,一心一意為國效忠,你與蔣琬推心置月復,同心共事,那麼閉塞的可能通泰失去的可以再得到。請仔細思考這一勸戒,明白我的用心。」

諸葛亮又給蔣琬、董允寫信說︰「孝起以前對我說李嚴居心刻深,鄉里認為不好接近。我以為他雖然嚴峻苛刻,但不觸犯他也無妨,沒有想到又有蘇秦、張儀反復無常之事出人意料地重演,可以讓孝起知道這件事。」孝起就是衛尉南陽人陳震。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正說三國最新章節 | 正說三國全文閱讀 | 正說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