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貴陽,我立即想到合群路和青雲路的小吃一條街。如果來到貴陽沒吃過地道的小吃,來了這里旅游也枉然。
晚上這兒熱鬧得不行,就像是滿城歡慶一樣,一直延續到凌晨,人們依然意猶未盡。
讓我來數一數小吃的名稱,因為吃得太多,幾乎可以倒背如流︰牛肉粉,羊肉粉,腸旺面,砂鍋粉,水城烙鍋,糕巴稀飯,豆腐果,燒烤,絲女圭女圭,豆腐圓子,米豆腐,豌豆粉,豆沙窩,烤豆腐等等。
先來講講出名的花溪牛肉粉,有些人喜歡清湯的,而我卻喜歡紅油的。加上一點地道的胡辣椒,幾勺子下去,再加點醋,一大清早就辣辣香香,口感極佳。
貴陽人沒有誰不吃辣,上至七八十歲,下至三歲,我見到會用筷子的人都會吃辣椒,而且酒量很好,一般外出吃飯,酒是飯桌上必備的。
可能是跟這邊高原氣候有關,海拔平均一千米,雨水較多,首先辣椒可以抗寒,抗濕氣,酒也可以抵御寒氣。一個地方養成的習慣總跟當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點以後我會慢慢的把我所知道的寫出來。
腸旺面,曾經流傳一張中國地圖,上面代表貴州的就是這個。
不過我最喜歡的莫過于烤豆腐,那小小的正方形豆腐,一般由私人挑著在路邊走著售賣。朝他一揮手,立即會停下來。過去很便宜,一毛錢可以吃五塊。再後來一毛錢一塊,我最後一次吃的時候好像已經升到五毛錢一塊了。物價飛漲,什麼也不例外。
烤豆腐的人都會隨身帶著小凳子,擺好後便可以坐下了。
擺好碗套上塑料袋,再拿出他們的配料瓶子,撒上辣椒粉,花椒,等待小豆腐烤好,一口一個,咬下去仿佛入口即溶,果真是香極了。
有次我還跟賣豆腐的人聊了起來,談到如今的物價水平,還有當今現狀。我們都一致認為現在的環境比起當年好得太多,年輕一代的生活條件相對而言更是富足了不少。
別看那個攤主其貌不揚,但言語間字句樸實句句符合現實的情況。
正當我吃著烤豆腐津津有味的時候,他突然冒了句︰「其實現在只要肯做事,不會有人餓肚子的。」
我立即停頓了下來,他所說的這句話,是我一直以來感觸最大的社會現象。雖然說很多事情,別人選擇的道路與我們無關,但是如今環境變好了,反而越多的人傾向于好吃懶做。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那些人讀那麼多書出來,最終都只想嫁個有錢人。
她們眼里似乎嫁個有錢的,這是最好的出路。
我沒搞懂,憑自己去養活自己這很可恥嗎?還是這些人已經忘記了人本身的價值,只覺得走捷徑便能得到幸福。
或許物質上,瞬間是得到滿足的。
可是心靈里,那是越發的寂寞和空虛,直到有天失去了,才發覺自己對于這個社會根本沒有真切的認識過。
那一個攤主的模樣至今很深刻的回蕩在腦海,他說過的話,不像是個小販,更多的是擁有閱歷,我想,他一定經歷過很多很多的事的人。
有空的時候,記得點一點推薦……每天可以一次!希望你的收藏,這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