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垠大道 第八十六篇 參拜峨眉之峨眉火龍拳

作者 ︰ 古木逢春

ps︰峨眉火龍拳是對抗性散打性極好的拳種,但由于未能貫注內力,因此還不能算真正的內家拳,「太極少俠」通過對抗,將峨眉十二樁內功灌注其內,極大地提升了峨眉火龍拳的對抗性。求點擊求打賞求訂閱求月票!

第八十六篇參拜峨眉之峨眉火龍拳

火龍拳是峨眉武術代表拳種之一。它吸收明代道家宗派太陽宗的火龍舞的許多動作,保留了步勢高、活、穩的特點。以柳葉掌為主,風眼拳為軸。架式以前虛後實的含機樁為主,套路分走盤、定盤、扣手三種形式。技擊特點以擰腰轉胯活肩旋肘為主,借力使力,以巧打人,矯健柔韌,以柔克剛。

峨眉派火龍拳是五龍拳之一種。系黃林拳系中著名拳術。通常稱「挨盤」為火龍拳,挨盤是基礎拳,有一百零八式。挨盤的行進間練法稱︰「走盤」。從挨盤中提其精華而編成三十六式的拳路叫「蹲樁」,吸取蹲樁精華加上走盤的形式,補以其他部分峨眉拳法而形成的拳路稱四平拳。從挨盤、蹲樁、四平拳中相繼衍生出「火煉金丹」、「單手」、「二排手」、「單扣」、「八法扣手」、「挨盤扣手」、「走盤扣手」、「四平扣手」等各式拳路,因此,現在的火龍拳實際上是上述各種拳路的統稱。

火龍拳收吸明代道家宗派太陽宗的火龍舞的許多動作,保留了步勢高、活、穩的特點。以柳葉掌為主,風眼拳為軸。架式以前虛後實的含機樁為主。套路分走盤、定盤、扣手三種形式。技擊特點以擰腰轉胯活肩旋肘為主。借力使力。以巧打人,矯健柔韌,以柔克剛。

火龍拳的起源,眾說紛雲︰有說火火龍拳由火龍功發展而來;有說火龍拳是四川省德陽市一民間拳師在峨眉山觀看大青猴格斗之後創編而成;有說反清和尚神燈長老與清虛道長被清兵圍困峨眉山珠甘洞,在烈火中沖出洞口與清兵拼搏,蜿如雙龍出洞,因他們全身著火,在戰斗中邊打邊退。隱入深山,沿路火順風起烈火燃燒,形似火龍,故有火龍拳之說。但筆者承火龍拳繼傳者鐘方漢、劉震南等老拳師介紹︰火龍拳本是四川省隆昌縣黃林寺所傳,清代嘉靖以後始傳民間。據說,黃林寺一僧人精火龍拳,偉徒劉教古,劉再傳劉松雲。劉松雲公工授徒,主要徒弟有宋鷂山、鐘俊之、鐘潤之、張海門。後來,宋鷂山傳徒侯萬里、陳大力、鐘方漢等;鐘俊之傳周開臣等;張海門傳張玉龍。張玉龍再傳付思齊等;侯萬里傳劉震南等。至此,火龍拳廣為流傳。在流傳中,很自然地形成了鐘、宋兩家大同小異的火龍拳風格。從總體上看鐘家拳硬,宋家拳柔。

火龍拳以柳葉掌為主,鳳眼拳為輔,主要手法有關、盤、抰、撥、提、斷、剔、破、閉、擒、攔以及正撩捶、子午捶、陰陽捶、砸肘、楞克肘、雞克肘、反肩肘、掛撞肘、架肘等;腿法只有破腳和蹬腳;主要步法是蛇繞步、擦滑步、箭步;步勢有長山步、含機步、騎馬式等。

火龍拳技擊很強,每招法明力足,常扁側身體,單邊的肘臂滾壓,拳掌結合,掌指交替使用。要求順勢借力,以攻帶守,巧打,點穴,斷骨。講究「高來用手提,逢中用破手,單邊用盤手,傷人用箭手」,出式以步為先,以手為輔,以身次之,運用「五峰六肘」的獨特擊法,表現出身法如浪波、變化似龍形,吞吐浮沉,閃展騰挪,行動敏捷。勁道要求柔中寓剛,剛柔相濟,以剛為主,步法輕盈,手法快速有力。

現在所稱的火龍拳已包括「挨盤」、「走盤」、「蹲樁」、「四平拳」等拳路。其中,「挨盤」有一百零八個動作,動作重復,活動範圍較小,只需「拳打臥牛之地」;「走盤」動作與「挨盤」動作一樣,只是在不停地走轉過程中完成各種技擊法,活動範圍較廣;「蹲樁」是吸取「挨盤」技擊精華編織而成的火龍拳基礎拳術,全套三十六個動作,短小精悍,演練靈活,頗具峨眉派拳術特色;「四平拳」又是在「蹲樁」的基礎上,吸取更多的技擊方法後而編選成的六十六個動作的拳路。因為這種拳術拳肘並用,掌指結合、左右出擊、四面進攻、腳走四方四偶方位,要求心平、氣平、頭平、拳平,故名「四平拳」。四平拳有北四平拳和南四平拳之分,火龍四平拳屬南四平拳。

「蹲樁」與「四平拳」除具有火龍拳的特點、風格外,在其技擊上有鮮明的特色,講究巧打嚴防、內外兼修,偏側圓滑、直進疾退、重禮敬德、體用結合。在演拳時要求︰拳架穩準、快速活變、以步為先、腳走偏門、繞步蛇行、擰腰轉胯、以巧打力、順勢借力、以柔化剛、以攻帶守、側身防衛、掌指結合、拳肘交替。

火龍拳是四川具有特色的地方拳種。《四川武術大全》將此歸為黃林派武術。該派主要包括火龍,蹲樁,四平等套路及對練等技術方法。習雲太在《簡明中國武術辭典》一書中對其門派介紹道︰「火龍拳是流行于四川成都,德陽等地的一種拳術,包括挨盤,蹲樁,四平拳等各式套路。講究「高用來提手,逢中用破手,單邊用盤手,傷人用箭手。」目前,火龍拳主要流傳于成都,內江和攀枝花等地。由于火龍拳傳人大多居住在成都,所以火龍拳以成都為代表。

目前,綜合火龍拳的源流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一是認為火龍拳為峨眉山萬年寺旁一道人所創。「道長在深山長期觀察群猴互斗及蛇獸相搏之態,取猴的機靈和蛇獸的柔猛融入拳中。二是清朝雍正年間,朝廷禁武。通緝天下武林人士。在四川的彭縣九峰山。聚集了一批流亡的武林志士、在山中躲避期間。相互交流和傳授武藝,最後逐步形成獨特風格的拳術、因練武之地有一片銀杏樹,每年秋後葉落滿地金黃色,後人稱為「黃林派」。三是認為火龍拳可能與四川民間流傳的「火龍舞」有一定的關系。

據掌握的材料和實地調查的結果顯示,火龍拳是土生土長的本地武術拳種。盡管火龍拳的傳說已不能進行更早的歷史證實,但具有清晰記載的傳人大約是在清朝末年。據《四川武術大全》載︰「清朝光緒年間,隆昌人劉松雲學得此拳。民國初年,劉松雲將此派拳術傳成都宋鷂山。鐘潤生,張海門,鐘敬之等人,至此,黃林派拳術在成都等地廣為流傳。」目前,傅尚勛作為火龍拳的代表人物,正在積極地傳播火龍拳這一優秀的地域藝術。

火龍拳的特點是身捷步靈,多拳少腿,走定相配,拳指結合。柔化脆出,快打巧制。運動中講究腳似形腰柔軟。快速活變步為先,提箭盤破隨機用,柔脆快巧狠當先。

手型——、箭拳︰中指、無名指、小指並攏。第一、二、三節指骨向手心卷握,食指第二、三指骨卷曲附于中指第一指骨上側,拇指扣手食指第一節上。2、箭指︰中指與食指伸直並攏,無名指與小指自然彎曲貼于掌心,拇指屈曲在虎口處。3、龍爪︰拇指張開,第一指關節微屈,其余四指微張開,第一、二節指骨稍彎曲,腕關節微內屈。4、瓦楞掌︰拇指彎曲,貼于虎口,其余四指並攏,第一節指骨微屈,掌心內凹。5.虎爪︰指用力張開,第一,二節骨指彎曲,手背屈緊,使掌心凸出。6、提龍勾︰屈腕,食指伸直,大拇指貼于食指第二節,其余三指並攏屈于手掌心。

步型——、弓步︰兩腳前後開立,前腳指尖微內扣,全腳掌著地,屈膝半蹲,膝部約與腳背垂直,腳尖內扣,全腳掌著地,弓右腿為右弓步,弓左腿為左弓步。2、三七步︰兩腳前後分開,約相當于本人腳長的二點五倍距離,前腿稍屈,腳尖微內扣,後腿半蹲,腳尖斜向前約四十五度,身體重心略于後腿。3、插步︰兩腿前後交叉,前腿屈膝半蹲,全腳掌著地,腳尖外展約四十五度;另一腿挺膝伸直,前腳掌著地,腳尖正朝前,擰腰。4、點步︰兩腳左右分開,約相當于本人腳長的3倍距離,右腿屈膝半蹲,全腳掌著地,腳尖朝前;左腿微屈,左腳尖點地,重心偏于右腿。

套路介紹—預備勢︰面向正南方,兩腳並步;目視前方;兩手自然下垂,成立正姿勢。、上步雙撩掌,並步頂禮勢︰雙臂外旋,掌心向前;左腳向前方上步,屈膝半蹲;雙掌同時由體側向前撩出,掌心向上,掌指向前,高與肩平;目視前方。右腳繼續向前上步,同時,兩前臂內旋,雙掌同時由前向下回收至腰側,掌心向下︰目視前方。左腳上步,並于右腳內側;同時,兩臂由身體兩側向外,向前上方繞弧至胸前抱拳,兩臂成一橫圓,兩臂成一橫圓,與肩同高︰目視前方。

2、並步雙舞花︰兩腳並步微屈,重心下移,身體微向右,再向左轉動;同時,右拳變掌,兩掌掌根相對,在胸前做舞花,向後回收至左頜側,兩掌根相對,左掌心向左,右掌心向右;目視前方。退左腳,身體微右轉;兩掌由左向右經胸前舞花至右頜側,左掌掌心向左,右掌心斜向前方;同時,右腿回收至左腿側,並步靠攏,兩膝微屈.

3、並步下插掌,右退右擺掌︰雙膝微屈;右掌向下插于右腿前,掌心向右,掌指向下;與此同時,左掌內旋回收至右肩前,掌心向右;目視左方。兩腳不動;右掌變爪回收至右腰側,爪心向下,右肘平抬,略低于肩,肘尖向右方;左臂外旋收至胸前,同時左掌變爪,爪心斜向後方;目視左方。兩腳不動,身體左轉;右爪從右腰側向前貼著左臂上方擊出,爪心向上;左爪向下按至右上臂下,爪心向下;目視左方。右臂左旋。掌心向左。然後右臂向上。向左經左肘外側,向上經面部,向右側平劈擊,爪心向右,與肩同高;同時,左前臂外旋,左爪置于右肩前;目視右掌方向。

4、跪步右兜爪,虛步雙牽手︰身體左轉。左腳上步屈膝半蹲,右腳跟步,右膝向前跪,後跟離地成右跪步;同時,左掌向下經胸,月復部向左側前方摟出,掌指向右;右爪由右側向下經右腿外側向前撩出,高與左小腿脛骨中部相平;隨右掌撩處同時,左掌向上回收護于右肘內側上方;目視前下方。重心移至左腳,右腳回撤一步。重心後移,左腳隨即退步成左虛步;同時。雙掌抓握成拳,右臂內旋,右拳向上、向後回拉至胸前,掌心向下;左拳向下、向前、再向後回收,拳心向上,左臂微屈,左拳與肩同高;目視前方。左腳向前上一步,右腳跟上,重心後移成左虛步;同時,左肘向內壓肘再向外頂肘,同時帶左手臂向右下至與肘相平,位于胸前,掌心斜向前下方,右拳不變;目視前方。左腳上步,腰向左轉,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前臂內旋變掌下壓至右腋下,掌心向下,拳眼向右;同時,右拳變掌,經左掌上方向前插出,掌心向下,掌指向前,高與喉平;目視前方。

5、左虛左托掌,左點左勾擊︰重心前移,右腳退一步,隨後左腳回收成左虛步,同時,腰微向右轉;左掌經右肘下向左前方剔出,隨即左前臂外旋抓握回拉至胸前方,高與肩平,拳心向上;左掌在左拳前剔的同時經左前臂上向後下方回收護于左肘內側,拳心向下;目視前方。原步不變;左前臂外旋,左掌變掌,掌心向上;同時腰向右擰;左臂屈肘,向右護于左肋前;隨左坐肘的同時,右前臂外旋,掌心向上,向右斜向後下方托于左肘下;目視左斜前方。左腳稍回收成左虛步,腰微向左轉;左前臂內旋,左掌向右方經面部,右胸,向下、向左成勾手,盤格至左膝外側,勾尖向左;同時右前臂內旋,右掌變虎爪,向上護于左上臂前;目視左斜前方。

6、左弓左右擒,右虛左擊拳︰左腳稍向前移步成左虛步,腰向左轉;左前臂外旋,經月復前向左後、向上、向左前方變爪擒出,爪心向下,高與肩平;右爪在左爪擒出的同時變爪,經左上臂內側向下至左肘內側下,爪心向下;目視左爪方向。腰向左轉;右掌外旋變拳,經左前臂上方向前擊出,拳心向左,高與肩平;在右拳向前擊出的同時,左拳向後回收于左腰側;目視前方。腰向後轉;左拳外旋,經右前臂上方向前擊出,拳心向右,高與肩平;右拳在左拳前擊的同時,經左肘下向後回收于右腰側;目視前方。

7、上步雙外擒,虛步輪克拳︰右腳前上步成右虛步;同時,雙拳變掌,右掌向前,經左肘下向右斜上方成弧形穿出,掌指向右斜前方,掌心向下,高與鼻平;左掌在右上步和右穿掌的同時,經右前臂上置于左肘左側下方,掌心向下;目視右掌前方。腰向右轉,重心前移至右腿,左腳向前上步成左虛步;左掌經右肘下向右斜前上方成弧線穿出,掌指向左斜前方,掌心向下,高與口平;右掌在左掌前穿的同時,經左前臂落于左肘下,掌心向下;目視左掌前方。雙掌變拳,腰左轉,同時右前臂外旋,右拳經左前臂上內旋,順肩向前擊出,拳心向左,高與肩平;左拳在右拳擊出的同時,向後收于左腰側;目視前方。腰向右轉;同時,左前臂外旋,左拳經右前臂上內旋,向前順肩擊出,掌心向右,高與肩平;右拳在左拳擊出的同時,經左肘下向後回收于腰側;目視前方。

、虛步右克肘,右關右盤擒︰右腳上步成右虛步,向左擰腰;右臂屈肘上抬與肩平,隨即向下壓肘于胸前,同時右勾手向左斜前方擊出再屈腕回收,高與眼平;左拳由前向後回收護于右肩前,拳心向左斜前下方;目視左斜前方。右前臂外旋,同時雙拳變掌,腰向左擰,右臂屈肘。左肘向左斜下方壓肘。置于右肋前。掌心斜向上,指與眼平;左前臂外旋,掌心向上,同時經右臂內側向下托于右肘下;目視右斜前方。腰右擰,右腳回收半步成右點步;右前臂內旋,右掌經面部向左、向下經左胸,向右斜前下方成勾手盤格至右膝外側,勾尖向右;左前臂在右臂盤格的同時內旋。左掌變虎爪,向上護于右腮前,爪心向右;目視右斜前下方。腰向右轉,右腳向前上步;同時,右前臂外旋,經月復前向左後、向上、向右前方變爪擒出,爪心向下,高與肩平;左爪在右爪擒出的同時變掌,經右上臂內側向下至右肘內側下,爪心向下;目視右爪方向。

9、虛步左輪拳。右劈右上擒︰腰向右轉,重心下移成右虛步;左掌變拳外旋。經右前臂上方向前擊出,拳心向右,高與肩平;右拳在左拳前擊的同時,經左肘下向後回收于右腰側;目視前方。腰向左轉;右拳經左前臂上方向前擊出,拳心向左,高與肩平;在右拳向前擊出的同時,左拳向後回收于左腰側;目視前方。雙拳變掌,左掌向前,經右肘下向左斜上方成弧形穿出,掌指向左斜前方,掌心向下,高與鼻平;在左掌穿出的同時,左腳向前上步成左虛步;右掌在左上步和左穿掌的同時,經左前臂下置于月復前,掌心向下;目視前方。

、虛步右輪拳,左翻關盤擒︰重心前移成半弓步;雙掌變拳,腰左轉,同時,右前臂外旋,右拳經左前臂向前順肩擊出,拳心向左,高與口平;在右拳擊出的同時,左拳經右肘下向後回收至左腰側,拳心向內;目視前方。身體右轉;同時,左臂屈肘,左肘向上方擊出,左拳變提龍勾向前擊出並回收于頭側;在左肘擊出的同時,右臂內旋,右拳由前向後,經左肘內側向下護于左胸前,拳心向內;目視左前方。向左擰腰;左勾變仰掌,左肘向右下方下坐護于左肋前;在左坐肘的同時,右前臂外旋,右掌變仰掌托于左肘下;目視左斜前方。腰向右轉;左前臂外旋,同時左掌抓握成拳,隨即肘下壓至月復部;在左肘下壓的同時,右前臂內旋,右拳護于月復前,拳心向里;目視左斜下方。

、左右雙輪拳,上步雙外擒︰左腳上步,右腳跟步成左虛步;同時,左前臂內旋,左拳變爪,向右、向上、向左前上方擒出,爪心向前下方,高與肩平;右爪在左爪擒出的同時變掌,經左上臂內側向下,護于左肘內側下,掌心向下;目視前方。雙掌變拳,腰左轉,同時,右拳經左前臂上向前順肩擊出,拳心向左,高與口平;在右拳擊出的同時,右拳經右肘下向後回收至左腰側,拳心向內;目視前方。腰向右轉,重心下降;同時,左前臂內旋,左拳經右前臂上向前順肩擊出,拳心向右,高與胸平;在左拳擊出的同時,右拳經左肘下向後回收至右腰側,拳心向內;目視前方。雙拳變掌,右腳向前上步成右虛步;同時,右前臂內旋,右掌經左肘向右斜前上方成弧形穿出,掌心向前下方,高與鼻平;在右掌穿出的同時,左前臂內旋,左掌向後、經右前臂上向下置于左肘內側,掌心向下方;目視前方。腰向右轉;左掌變爪,經右肘下向左斜前上方成弧形穿出,爪心向前下方,高與口平;右掌在左爪前穿的同時,經左前臂上向後下方回收于右腰側,掌心向下;目視前方。

2、右左雙輪拳,右左雙克肘︰原步不動;雙手變拳,腰左轉,同時左前臂外旋,右拳經左前臂上向前順肩擊出,拳心向左,高與胸平;在右拳擊出的同時,左拳經右肘下向後回收至左腰側,拳心向內;目視前方。腰向右轉;同時左前臂內旋,左拳經右前臂上向前順肩擊出,拳心向右,高與肩平;在左拳擊出的同時,右拳經左肘下向後回收至右腰側,拳心向內,目視前方。重心前移成右弓步,腰向左轉;右臂屈肘上抬與肩平,隨即向下壓肘于胸前,同時,右勾手向左斜前方擊出再屈腕回收,手心向下,高與眼平;左拳由前向後回收置于右肩前,拳心向左斜前下方;目視左斜前方。重心後移成右虛步,腰右轉;同時,左臂屈肘上抬與肩平,隨即向下壓肘于胸前,左前臂內旋,向右斜前方擊出再屈腕回收,手心向下,高與眼平;在左前臂擊出的同時,右勾手經左臂內側回收置于右腰側,勾心向下;目視右斜前方。

3、左右提小肘,擰腰右克肘︰原步不變,腰左轉,重心後移;同時,右前臂內旋,右勾手經右腿外側右腕用力向左斜前下方擊出,力達手背,勾尖向下;在右勾手擊出的同時,左前臂內旋,左勾手向下、向後收置于左側腰,勾尖向後;目視斜前下方。左勾手向下,經體前向右、向上、向左盤格至左斜下方;然後腰右轉,重心後移成右虛步;同時,左前臂內旋,左腕頂用力,經左腿外側向右前斜方擊出,勾尖向左斜後方置于右膝前;在左手擊出的同時,右臂屈肘,右勾尖向左,經左臂內側收于右月復側,勾心向下;目視前下方。重心後移,腰向左擰;同時,右臂屈肘上抬,高與肩平,隨即右勾手向左斜前方擊出回收,勾尖向下,高與眼平;在右勾手擊出的同時,左勾手上提,經右臂內側向上護于右肘下,勾尖向左斜前方;目視左斜前方。

4、右關盤左擒,關盤左橫行︰兩勾手變掌,退右步,左肘回拉至胸前;再上右步,腰向左轉,重心移成右虛步;同時,右手向前、向左劃弧,右前臂外旋,右臂屈肘,右肘向左側下方坐肘護于右肋前,掌心向上,高與鼻平;在右肘側坐的同時,左前臂外旋,左掌經右臂內側癢掌托于右肘下,掌心向上;目視前方。身體左轉,右腿退步,重心後移,左腳向右前方跨步成左虛步;左掌回拉至左肩前,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右掌回拉護于左肘側,掌心向下;目視前方。重心前移,右腿退步,重心後移,左腳退步成右虛步,身體右轉;同時,左手內旋仰掌,向後回收護于胸前,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右手回收護于胸、月復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視前方。右腳上步,身體左後轉度,同時左腳原地移步成左虛步;左勾手隨身體左後轉,向左側勾擊置于左胯旁;右掌貼于左上臂。

5、左擒拳輪掌,原步左輪︰重心後移,左腳回收半步,隨即向前上步成左虛步,同時腰向右轉;左前臂外旋,勾變爪,左臂屈肘,經腰向前上方擒出,掌心向斜前方,高與眉平;在左手擒出的同時,右掌護于月復前,掌心向下;目視前方。雙掌變拳,腰左轉,同時右前臂外旋,右拳經左前臂上向前順肩擊出,拳心向左,高與肩平;在右拳擊出的同時,左拳經右肘下向後回收至左腰側,拳心向內;目視前方。腰向後轉;同時,左前臂外旋,左拳經右前臂上向前擊出,掌心向右,高與肩平;在左拳擊出的同時,右拳經左肘下向後回收至月復前,掌心向內,目視前方。

6、右上雙外擒,右左輪克拳︰步型不變,雙拳變爪,腰向左轉;同時,右前臂內旋,右爪經左肘下向右斜前上方成弧形剔出,爪心向前方,高與鼻平;在右爪剔出的同時,左前臂內旋,左爪向後經右前臂上向後回收至月復前,爪心向下;目視前方。腰向右轉;左爪同時經右肘下向左斜前上方成弧形剔出,爪心向前方,高與鼻平;在左爪前剔的同時,右掌向後經左前臂上下移,置于左肘內側下,爪心向左;目視前方。步型不變,雙爪變掌,腰左轉,重心後移;同時,右前臂外旋,左掌經左前臂上向前順肩擊出,掌心向左,高與肩平;在右拳擊出的同時,左拳經右肘下向後回收于左腰側,拳心向內;目視前方。腰向右轉;同時,左前臂外旋,左拳經右前臂上向前順肩擊出,拳心向右,高與肩平;在左拳擊出的同時,右拳經左肘下向後回收于右肋側,拳心向內;目視前方。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無垠大道最新章節 | 無垠大道全文閱讀 | 無垠大道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