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迥異,一個專橫傲慢,睥睨萬物,一個見風使舵,精明絕頂,卻有著相似的際遇和命運,他倆都對雍正有著「再造之恩」,都曾被雍正重用,都曾是雍正依仗的左右臂,都曾權傾一時,一個是撫遠大將軍,一個是吏部尚書,但在兩三年間,又都被雍正找茬滅掉了,一個被賜死,一個被圈斃。
雍正即位後,年羹堯炙手可熱,權勢燻天,任誰都不瞧在眼里,其傲慢程度,在清代絕無僅有,令見者、聞者無不瞠目。雍正二年十月,他自青海返京,途中,竟令都統、直隸總督等「跪道迎送」。到京時,黃韁紫騮,絕馳而行,王公以下,膝地郊迎。而他則安坐馬上,「目之不顧」。
平素里,他饋贈屬下物品,「令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督撫文書,稱「令諭」,把同官當作下屬;蒙古郡王見他,要行跪拜禮,把自己混同皇上;讓御前侍衛們,為其「執鞭墜鐙」,視作自己的家奴;接到上諭,也不是依制迎詔,跪請聖安,而是「不行宣讀」。
即便在雍正面前,他也竟,「箕坐,無人臣禮」。
當然,年羹堯的「傲」,自有資本︰他是雍正的「藩邸舊人」,與雍正私交甚好,且是雍正妻舅。他是「撫遠大將軍」,握有重兵,雍正即位時,因他鉗制著同樣握有重兵,且繼位呼聲極高的皇十四子胤,使胤不敢向輕舉妄動。
雍正即位之初,內憂外患,層出不窮,大多皇子都虎視眈眈地盯著他,或有不忿,或在等著看他笑話。在邊關,乘機作亂者此起彼伏,令雍正焦頭爛額,而年羹堯鎮守西陲,獨當一面,屢屢平定叛亂,給足了雍正面子。以致青海叛亂平定後,雍正把年羹堯喚作「恩人」。
對于年羹堯的「傲」,雍正起初甚是寬容,因為他清楚︰沒有年羹堯,就沒有他雍正。
隆科多的「精」
隆科多的「精」,是精于算計,老奸巨猾。
這是多年官場歷練出來的。若不如此,別說飛黃騰達,恐怕連混都難。
他能察言觀色,能審時度勢,遇事能掂個輕重,知道哪頭炕熱。順境時能左右逢源,逆境時能養光韜晦。隆科多雖然出身顯赫,屬于**,但在官場打拼靠得還是自己。
隆科多的發跡,是在康熙二十七年時,康熙選他為貼身侍衛。隨後,又升為鑾儀使兼正藍旗蒙古副都統。雖然隆科多「生年不詳」,但稱其「少年得志」恐不大謬。康熙四十四年,因所屬「違法妄行」,康熙責其「不實心辦事」,「革副都統、鑾儀使,在一等侍衛行走」,但六年後,隆科多又重新受到重用,並得授「步軍統領」。可見其精明過人。步軍統領,俗稱九門提督,相當于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長,權責重大,自非親信莫屬。
隆科多本與皇長子投緣,而皇長子又是皇八子胤集團中人,故太子被廢後,他積極為胤爭儲。為此,遭到康熙斥責。于是他悚然有悟,自此只看不說,貌似無派無黨。
隆科多的謹言慎行,頗為康熙賞識。康熙五十九年,隆科多「擢理藩院尚書,仍管步軍統領事」,並委派他秘密監視被圈禁的廢太子和大阿哥,及京師內的宗室王公和部院重臣的動向,成了皇帝的「哨兵」。正因如此,隆科多一躍為康熙身邊的惟一大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