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第一卷) 成玄英

作者 ︰ 卿希泰

^^一起來看書,一起來聊書,天天陪著您,打發寂寞無聊的時間,和作者一起暢游無限的想象空間^^

成玄英為唐初著名道教學者。字子實。陝州(今河南陝縣)人。生卒年不詳。貞觀五年(631),唐太宗李世民召其至京師,加號西華法師。高宗永徽(650∼655)間,被流放郁州(今江蘇雲台山)時,曾致力于注疏老、莊之學。他對《道德經》《莊子》推崇備至,在注疏中著重發揮「重玄之道」的思想,進一步深化了道教的哲理。他解釋︰「玄者深遠之義,亦是不滯之名。有無二心,徼妙兩觀,源乎一道,同出異名。異名一道,謂之深遠。深遠之玄,理歸無滯。既不滯有,亦不滯無。二俱不滯,故謂之玄。」又釋「玄之又玄」為︰「有欲之人,唯滯于有;無欲之士,又滯于無。故說一玄,以遣雙執。又恐行者,滯于此玄。今說又玄,更祛後病。既而非但不滯于滯,亦乃不滯于不滯。此則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並謂「重玄之道,本自無名」,故「重玄」又為「道」所決定。「道者,虛通之妙理,眾生之正性也。」要「以一中之玄,遣二偏之執」,「二偏之病既除,一中之藥還遣,唯藥與病,一時俱消」。以為這是對「道」之全面而正確的認識。他又按照「重玄」的觀點,闡發其修養長生之道,提倡無欲無為的靜養方法。認為「靜是長生之本,躁是死滅之原」,「靜則無為,躁則有欲。有欲生死,無為長存」。故當「去躁為靜」,無欲無為。無欲無為之要在于擯棄名利**。稱「善惡兩忘,刑名雙遣,故能順一中之道,處真常之德,虛夷任物,與世推遷。養生之妙,在乎茲矣」。如此就「能保守身形」,「盡其天命」。並引進佛教三業、六根之說,認為重靜之人應當做到「三業清靜」,「六根解月兌」。聲稱︰「以無行為行,行無行相,故雲善行。妙契所修,境智冥會,故無轍跡之可見也。此明身業淨。」以「不言之言,言而不言,終日言,未嘗言,亦未嘗不言,故謂之善言也」,「語默不異,故無口角之責也」,「此明口業淨」。「妙悟諸法,同一虛假,即假體真,無勞算計,劃然明了,此明意業淨。」而」外無可欲之境,內無能欲之心,恣根起用,用而無染」,則「六根解月兌」。又稱「修道之初,先須拘魂制魄,使不馳動」,「次須守三一之神,虛一凝靜」,「三一者乃一身之靈宗,百神之命根」,「欲得虛玄極妙之果者,須靜心守一中之道,則可得也」。其守靜去躁以修煉長生的思想,對後來的司馬承禎、吳筠等有一定影響,在道教的思想發展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其著作有《老子道德經注》二卷、《開題序訣義疏》七卷,均已亡佚。近人蒙文通曾輯其佚文,為《道德經義疏》,大體復其舊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國道教(第一卷)最新章節 | 中國道教(第一卷)全文閱讀 | 中國道教(第一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