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第一卷) 王玄覽

作者 ︰ 卿希泰

歡迎來看書,我們竭力為您推薦精品,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我們的努力更新在于您的熱情參與

王玄覽(626∼7)為唐初著名道教學者。俗名暉,法名玄覽。廣漢綿竹(今四川綿竹)人。王太霄《玄珠錄•序》雲︰王玄覽「年十五時,忽異常日,獨處靜室,不群希言。自是之後,數道人之死生,童兒之壽命,皆如言,時人謂之‘洞見’。」三十多歲時,好為人卜筮吉凶,看相算命。曾「注老經兩卷,及乎神仙方法、丹藥節度,咸心謀手試。」一度會同二三鄉友造訪茅山。但半路又覺同行者皆非仙才,而回歸鄉里。乃「嘆長生之道無可共修。此身既乖,須取心證。于是坐起行住,唯道是務。……亦教人九宮六甲、陰陽術數。」四十七歲時,益州長史李孝逸召見,深受禮愛。五十歲左右度為至真觀道士。年六十余,漸不復言災祥。曾為他事所累系獄一年,于獄中作《混成奧藏圖》。晚年又著《九真任證頌道德諸行門》兩卷。益州(今四川成都)高道及諸弟子「請釋老經,隨口便書,記為《老君口訣》兩卷,並傳于世」。所作之《遁甲四合圖》《真人菩薩觀門》《老經口訣》《混成奧藏圖》《九真任證頌道德諸行門》等,皆已亡佚,唯弟子所輯其論錄《玄珠錄》二卷,收于《正統道藏》,為研究王玄覽思想的重要資料。王玄覽的思想淵源于道家,而兼有濃厚的佛教色彩。他在《玄珠錄》中,仿照佛學中「佛」與「眾生」非一非二的命題,認為「道」先于「眾生」而存在,「眾生未死,已先有道,有道非我道,猶是于古道。」並認為︰「眾生有生滅,其道無生滅」,眾生雖死,道仍長存。他又把「道」分為「可道」和「常道」,認為「常道」生天地,「可道」生萬物。萬物有生有死,而天地則永恆不死,故「可道」無常,而「常道」是實。此乃因襲老子之「道,可道非常道」之說而來。認為欲得「道」,不應外求,當為內求。因為「道」不在人心之外,而是在人心中具有的「道性」。道生萬物,即是心生萬物。「心生諸法生,心滅諸法滅」,「心之與境,常以心為主」。他以事物之動靜為例,「眼搖見物搖,其物實不搖;眼見其物靜,其物實不靜。為有二眼故,見物有動靜,二眼既也無,動靜亦不有。」又稱「法本由人起,法本由人滅,起滅自由人,法本無起滅」;「一心一念里,並悉含古今」,「十方所有物,並是一識知」。所以,他認為修道成仙的要旨,是要達到一個清靜不變的「實體」。既要坐忘修心,又要定慧雙修。此又接近佛教法相宗唯識論的觀點。王玄覽思想的內核是道體的求證和修道的論述,其思維方式和論證方法則取自于佛教中道觀。由于他對《道德經》的某些觀念作了新的詮釋,援佛入老,從而使老學披上了一套佛學的外衣。同時,道教傳統的神仙長生思想經他的發展和充實後,亦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再是早期道教所注重的「煉形」,而是強調「煉神」,其生死觀不在執著于**的永恆,而趨于接近佛教的「無生」,從六道輪回中解月兌。所以,王玄覽又是繼李榮、成玄英之後進一步發展「重玄」思想的道教學者。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國道教(第一卷)最新章節 | 中國道教(第一卷)全文閱讀 | 中國道教(第一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