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第一卷) 譚峭

作者 ︰ 卿希泰

111您有什麼好看的書想要和書友們一起分享呢?可以試試上傳一個吧,注意要txt喔,上傳優秀書籍會獎勵不少積分的111

譚峭為唐末五代道教學者。字景升,泉川(今屬福建)人。幼讀經史,屬文清麗。父唐國子司業洙,訓以進士業,而峭愛好黃老、諸子及《穆天子傳》《漢武帝內傳》《茅君列仙內傳》等書,立志修道學仙。後辭父出游終南山、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山、嵩山、華山、泰山等名山而不復返。其父馳書責之,乃復信曰︰「茅君昔為人子亦辭父學仙,今峭慕之,冀其有益。」父知其求道心堅,亦無可奈何;而心常念之,每遣家童尋訪,並寄以衣物錢帛。峭將父所寄衣贈貧寒人家,錢帛存放于酒肆。于嵩山師事道士十余年,得闢谷、養氣之術。惟以酒為樂,常處醉鄉中;夏日穿烏裘,冬著綠布衫,或整天臥于霜雪中,人以為已死,視之,呼吸如故。狀類瘋癲。每行吟詩曰︰「線作長江扇作天,靸鞋拋向海東邊,蓬萊信道無多路,只在譚生拄杖前。」據南唐沈汾《續仙傳》載︰譚峭後居南岳,煉丹成,入水不濡,入火不灼,入青城而去。唐末五代社會動亂,譚峭不求仕進榮顯,而以學道自隱。但他十分關心世道治亂,民生疾苦。乃著《化書》六卷一百十二篇。他認為統治者的剝削、壓迫,是造成人民痛苦,社會動亂的基本原因,統治者的驕奢yin逸、享樂腐化,是加重剝削壓迫,激化社會矛盾的內在因素;提出統治者應用道化、術化、德化、仁化、食化、儉化,以醫治社會弊病,實現天下太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企求安定生活的願望。譚峭本老莊思想,認為世界萬事萬物皆源于虛,「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最後復歸于虛。他寫成《化書》後,交南唐宋齊丘,請其作序傳世。宋齊丘遂佔為己有,一時《化書》被名為《齊丘子》,以致南唐沈汾《續仙傳》為譚峭立傳時,未述及撰《化書》事。後陳摶揭露宋齊丘欺世盜名的丑行,稱︰「吾師友譚景升始于終南山著《化書》,因游三茅,經歷建康(今江蘇南京),見齊丘,……乃出《化書》授齊丘曰︰‘是書之化,其化無窮,願子序之,流于後世’,于是杖靸而去。齊丘奪為己有而序之耳。」1自此,始正名為《譚子化書》,或稱《化書》。元人趙道一編纂《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的譚峭傳,即在《續仙傳》的基礎上補敘了陳景元所述陳摶揭露宋齊丘奪《化書》一事。據《泉州府志》載稱,南唐主曾賜譚峭以紫霄真人之號。明萬歷(1573∼1619)年間,王一清(號體物子)作《化書新聲》時,在其序中稱「紫霄譚真人《化書》」。2表明道門中亦稱譚峭為紫霄真人。故後遂出現將作《化書》的紫霄真人譚峭與正一先生譚紫霄相混淆。南唐沈汾《續仙傳》未載譚紫霄事跡,所列譚峭傳,也未記在閩活動及受尊號之事。唯北宋末馬令撰《南唐書》,始于《方術傳》中提及「道士譚紫霄,泉州人也,與陳守元相善,事王昶,封正一先生,閩亡,寓廬山棲隱洞」,並有諸多神奇傳說。南宋陸游所著《南唐書》,在方士傳中所記「譚紫霄」,與馬令所記大體相同,並增益「自雲得道陵天心正法,劾鬼魅,治疾病」等內容。可見兩者所記譚紫霄,是傳天心正法的符派道士,閩王昶尊號金門羽客正一先生,晚隱並終卒廬山棲隱洞。而五代沈汾《續仙傳》所記譚峭,為丹鼎派道士,在南岳煉丹,後入青城仙去。二人互不相涉。因此,《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已將譚峭與譚紫霄分別立傳。稱「金門羽客姓譚氏名紫霄,一雲子雷,其先北海人也」。並明確指出《化書》為譚峭所著。到了清初,則又出現《化書》為譚紫霄所著及將兩譚事跡相混淆之事。為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福建通志》卷五十一《仙釋》欄載︰泉州府「譚紫霄,幼聰警,及長嗜黃老,得闢谷養氣之術。嘗作《化書》,授宋齊丘令為序,齊丘因攘為己作。」乾隆二年《福建通志》卷六十《方外》欄所記譚紫霄,則僅摘錄馬令《南唐書》,而不言作《化書》事。和坤等所撰的《大清一統志》在《泉州府•仙釋》欄則又稱「譚紫霄……嘗作《化書》,授宋齊丘,後尸解去」。到民國二十七年(1938)所編《福建通志》中的「譚紫霄」只綜述馬令《南唐書》和陸游《南唐書》關于譚紫霄的資料,而不言作《化書》及有關譚峭的經歷,才又恢復元以前的狀況,將符派的譚紫霄與作《化書》的譚峭分別開來。注︰1《化書後序》2《道藏輯要》危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國道教(第一卷)最新章節 | 中國道教(第一卷)全文閱讀 | 中國道教(第一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