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看書,我們竭力為您推薦精品,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我們的努力更新在于您的熱情參與
李志常(1193∼1256)為元初著名全真道士。字浩然,其先洺州(治所在今河北永平)人,宋季徙居開州觀城(今山東範縣)。幼孤,養于伯父家。年十九,不從伯父為之議婚,負書曳杖作雲水游。初隱東萊之牢山,復徙天柱山之仙人宮,宮之主者囑其往從邱處機。元太祖十三年(1218),聞邱處機自登州(今山東牟平縣)轉居萊州(今山東掖縣),乃束裝往拜席下,賜號真常子。次年,邱處機應召西覲元太祖,被選為十八隨行弟子之一。迨處機東返,隨師居燕京長。「凡教門公事,必與聞之。」1元太祖二十二年處機逝世,尹志平嗣教,委之為都道錄兼領長事。太宗元年(1229)七月,「見上于乾樓輦。時方詔通經之士教太子,公進《易》《詩》《書》《道德》《孝經》,且具陳大義,上嘉之。冬十一月,得旨方還」。2次年冬,「有誣告處順堂(邱處機埋骨處——引者注)繪事有不應者,清和(指尹志平——引者注)即日被執,眾皆駭散,公(指李志常——引者注)獨請代之,曰︰‘清和,宗師也,職在傳道,教門一切,我悉主之,罪則在我,他人無及焉’。使者高其節,特免扭械,鎖之入獄」。3不久,訟事息,乃還。太宗(窩闊台汗)時期(1229∼1241),汗庭鮮有儒家士人,太宗知李志常博通儒學,遂命創建國子學,選漢族教師以教蒙古貴官子弟。時在太宗五年(1233)。志常承旨後,薦馮志亨(亦是邱處機弟子)佐其事。志亨乃于蒙古貴官子弟中選十八人為學員,課讀《孝經》《論語》《孟子》《中庸》《大學》等書;其後又令添選漢人子弟習蒙古語言和騎射。當時京城殘破,國子學即設于長內。太宗曾為此事頒發過兩通「宣諭」聖旨,後立碑于國子學內,稱《宣諭奪羅?等聖旨碑》《通諭夏學子弟員等聖旨碑》,4文中除具列蒙、漢學員名(蒙人十九,漢人二十八)外,即列有︰宣授蒙必赤(意為書生)四牌子總教馮志亨,宣授金牌提舉國子學事中書楊維中,御前宣議國子學事仙孔八合識(意為師傅)李志常。說明蒙古貴族入主中原,亟須學習「漢法」以治漢地,全真道首領適逢其會,成為蒙古族學習「漢法」之師。這無疑是全真道獲得統治者支持而取得很大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李志常也因此受到太宗的殊遇。元太宗十年(1238)春,尹志平以年老薦李志常繼任掌教,同年三月,奉朝命加封為「玄門正派嗣法演教真常真人」。四月赴闕,奏請擴建其祖師王重陽修真之所終南山靈虛觀,得旨賜重陽宮號,命大為營建。海迷失後二年(1250),李志常及隨邱處機赴西域的其余十七人,皆奉旨封大師。憲宗元年(1251),奉命遍祭岳瀆。三年,受命作金大齋,並隨路給散道士、女冠普度戒牒。五年,憲宗數次召見,咨以治國保民之術。問曰︰「朕欲天下百姓安生樂業,然與我同此心者,未見其人,何如?」志常答稱︰「自古聖君有愛民之心,則才德之士必應誠而至。因歷舉勛賢並用,可成國泰民安之效。」5憲宗稱是。李志常掌教期間,不少士大夫因金亡之後流離失所,或淪為賤隸,或凍餓街頭。李志常則「委曲招延,飯于齋堂,日數十人。或者厭其煩,公(指李志常——引者注)不恤也」。6其中不少人因此去儒為道。此舉深得士大夫們的稱贊,王惲說︰「全真教倡于重陽王尊師,道行于邱仙翁(指邱處機——引者注),逮真常李公,體含妙用,動應玄機,通明中正,價重一時,可謂成全光大矣!」7李志常掌教十八年,全真道仍方興未艾。但到晚年,因佛道矛盾激化,憲宗五年爆發了關于《化胡經》和《老子八十一化圖》之爭,全真道在辯論中失敗,被勒令焚毀道經,全真道遭到嚴重打擊,其鼎盛局面從此結束;李志常在感到屈辱與憤懣中,于次年六月將教事付張志敬後去世。中統二年(1261),追贈「真常上德宣教真人」。至大三年(1310),加封「真常妙應顯文弘濟大真人」。著作有《又玄集》二十卷,已佚。《長春真人西游記》二卷,現存于《正統道藏》中。該書對研究我國西北和西亞史地以及中外交通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注︰12356皆見《道藏》第19冊745∼746頁,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4《畿輔通志》卷一百三十九︰《金石二》7《秋澗集》卷三十九︰《真常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