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蠱事 第八十九章 精誠所至(1)

作者 ︰ 徐晨溪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邵元節的授藝師父杜娟和隋燕都是在某一方面一等一的高手,諸葛小倩更是一代大宗師,邵元節雖學藝時間不長,但得到的都是真傳。

隋燕當日听邵元節講了杜娟有復仇之念後,便不動聲色傳了他一些簡單實用的搏擊術,隋燕是諸葛小倩最得意的大弟子,邵元節能得她傳授一個多月武功,委實斬獲良多。

杜娟和諸葛小倩雖然沒有教他搏擊之術,但邵元節受她們的教誨,看待事物的目光已變得高出流俗。對新事物的領悟能力無形中變得超強,所以才能較快的掌握隋燕所傳的武功。

以邵元節現在的武功,像當初與他交過手的胡老大和周家二少爺合起來都已不是他的對手,更何況眼前這五人沒有武功,出手毫無章法,邵元節目光銳利,臨機處變的能力又強,所以三下五除二,就將五人打倒在地上。

五人不意邵元節如此厲害,都嚇得不敢再打,張猴兒是鴨子死了嘴仍硬,破口大罵︰「哪里來的土包子,居然敢在岳陽打人!」另四人面面相覷,知道邵元節是練家子,自已不是對手,又見邵元節腰際佩著苗刀,知道是蠻夷之人,他們都是靠嘴皮討生活的人,平日遇上這種事便互相幫忙打架欺侮外地人,遇上硬手也只能自認倒霉。

邵元節也不願多生事端,拉了杜娟的手匆匆出了人群。

夫妻二人在這里人生地不熟,以前又從沒出過遠門,真有些搞不清東南西北,不過口是江湖腳是路,邵元節一路向人打听,才來到長江碼頭。

客船要明天早晨才有,二人便在碼頭找了一家客棧住下,杜娟想起張猴兒罵自已二人是土包子的話,心中愀然不樂。

出了湘西後,已是漢人的地盤,沿途很少見到作苗家打扮的男女,杜娟便要邵元節陪她上街去買幾身新衣服。

杜娟一路上留心路上好看的婦人的穿著打扮,便也挑了兩件好看的漢人衣服。二人回到客棧,杜娟梳洗打扮了好半天,又問邵元節自已這身漢人裝束好看不好看,邵元節見杜娟煥然一新,不由看得呆了。

杜娟喜孜孜地又讓邵元節換成漢人裝束,夫妻二人相對而視,都覺賞心悅目。

次日,二人買舟東下,一路風景觀之不盡。湖北在洞庭湖之北,故稱湖北,境內江河密布,天然成網,長江東流,橫貫全省,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譽。邵元節和杜娟這次出遠門,真正長了不少見識。

舟行十余日,終于到達蘄州了。蘄州地處鄂東邊陲,素有「吳頭楚尾」之稱,歷來為水陸交通要沖,商品集散中心。港汊縱橫,漁稻飄香。

夫妻二人一路打听李時珍家中開的藥店,一連問了幾人,都不知街坊上有李氏大夫開的藥房。二人又驚又疑,猜測李家是在鄉下行醫,但現在卻又不知該到哪個鄉村去尋人。正沒做理會處,忽見旁邊一個胖子中年道士走過來說道︰「適才貧道听見二人向人打听李時珍這個人?」

邵元節詫異地看著道士,點頭說道︰「是啊,不知道爺可听說李大夫家開的診所沒有?」道士道︰「李家並未在大街上開藥房,他們的診所是在貧道所棲的玄妙觀中租賃的幾間偏房。」

邵元節和杜娟听了又驚又喜,邵元節忙請教道士姓名,並打听李時珍是否在藥房中,道士道︰「貧道叫做金守善,李大夫正在觀中。」

邵元節和杜娟听了好生高興,忙向金道士詢問玄妙觀如何走。金道士道︰「貧道正要回觀,這就帶二位過去吧。」

二人大喜,忙跟隨金守善向城外的玄妙觀走去。金道士听說二人是湘西人,專程來找李時珍大夫,不禁嘖嘖稱奇。感嘆說自已是看著李時珍長大的,知道這李時珍早晚會有大出息的。于是金道士向二人便講起了李家的情況。

原來李時珍的祖父是一個搖鈴郎中,其父名叫李言聞,生有兩個兒子,李時珍是次子。在李家後院,種著好多藥草,都是喜歡研究藥學的李言聞采來的。李時珍從蹣跚學步之日起,就和這些草木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喜歡看這些花草發芽、開花、結果;喜歡看父親怎樣把它們制成草藥,為別人治病。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這些草藥的性能日漸了解,越發如痴如醉,整日消磨在庭園之中。

當時,醫生被豪紳貴族視為「下九流」,社會地位十分卑微。李言聞對所受歧視刻骨銘心,自然不願讓聰慧的小兒子繼續做醫生,而把改換門庭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李時珍身上。李時珍雖酷愛醫學,但為了不辜負父親的厚望,只好把心思暫放在那枯燥乏味的八股文章上。

還在李時珍少年時代,李言聞就常把兩個兒子帶到自己充當診所的「玄妙觀」中,一面行醫,一面教子書,不時讓孩子們幫助謄抄一下藥方。李時珍耳濡目染,對行醫的知識技能越來越熟,興致也越來越濃,常常偷空放下八股文章,翻開父親的醫書,得津津有味。

他聰明穎悟,才智過人,十四歲便考中了秀才。李言聞樂得心花怒放,以為這下兒子升騰有望了。誰知事與願違,從十七歲起,李時珍接連三次鄉試都名落孫山。

嚴峻的現實,教育了李言聞,使他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兒子,強扭的瓜兒不甜啊。從此,李時珍放棄了功名,一心一意當起了郎中。

說話間便到了玄妙觀,杜娟和邵元節看見坐堂看診的是一位二十七八歲上下的男子,面貌依稀與李時珍相似,一問金道士,果然便是李時珍的大哥李果珍。金道士向二位告辭,自回觀中去了。

李果珍正在給一位病人看診,忽見一個紅腫著雙眼的婦人進來,說吃了李大夫的藥不管用,病情越發嚴重了。

李果珍臉上一紅,忙安慰婦人說藥效沒有這麼快的,請稍安勿躁。那婦人卻不肯給他面子,說道︰「快請你父親出來,我只相信他老人家親自開的處方,你們這些年輕女圭女圭本領還未學到家!」

李果珍正自尷尬,這時他父親李言聞听見二人的爭執聲便走了出來,詢問是怎麼一回事情。

婦人便氣呼呼地說道︰「李大夫,你看看我的眼楮是怎麼一回事情,我上前天眼楮只是些微紅腫,如今吃你兒子開的藥後,病情不但沒好轉,反而越發嚴重了!」

李言聞撫髯細察婦人紅腫的眼楮,因問兒子李果珍如何下的方子,李果珍訥訥的道︰「我同二弟那天給一位眼楮紅腫的病人開的是同一個處方啊,但二弟治的那位紅眼病人不是好了麼」

李言聞听了,便知錯了,但當著外人的面又不便教訓長子,于是向婦人陪著笑臉,另外開了藥方,婦人原來是近鄰,所以說話才這麼隨便,李言聞便陪婦人到藥房抓藥去了。

邵元節見此時沒有別的病人了,便上前說道︰「請問李時珍大夫在麼?」

李果珍打量了一下二人,問道︰「你們是何人,找我二弟有什麼事?」

邵元節道︰「我們是湘西人,听說李大夫在我們家鄉辰州行醫時,治好了我一位同鄉的臉上陳年的瘡疤,所以我們才慕名而來,請李大夫看看我娘子的臉上的傷」

李果珍听了,拿眼瞥著杜娟臉上的傷痕,沉吟不語。邵元節和杜娟因為見到適才的一幕,心中明白這位李時珍的兄長醫術並不是很高明,所以也沒抱著什麼希望。

李果珍正在為難,這時門外走進一個人來,邵元節和杜娟不由臉現喜色,異口同聲道︰「李大夫!」

李時珍點頭微微一笑,心道︰「這二人好生眼熟啊!」卻一時回憶不起來。

李果珍見二弟進來,便將醫治那位眼楮紅腫的大娘的事情對他講了,並給他說了父親用的方子,納悶說︰「同樣的病,同樣的藥,為什麼弟弟對,我偏錯了?」

李時珍淡然一笑,說道︰「有的病癥看上去差不多,實質卻不一樣。」接著,把為什麼那天自已要以艾草為主藥,而今兒這個病人卻應該以黃連為主藥的道理講了一遍,把個果珍說得心服口服。

李時珍正要出去,李果珍叫住他道︰「二弟,這二位是湘西人,說是專程來找你治病的,你自已來看看吧。」

李時珍听了微微一愕,他還以為這二位是大哥正在看診的病人呢。所以也沒注意他們。

李時珍不由好奇地打量二人,邵元節和杜娟此時已改作漢人裝束,而且杜娟臉上又有傷,所以李時珍雖覺二人有些眼熟,卻記不起幾時替二人看過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苗家蠱事最新章節 | 苗家蠱事全文閱讀 | 苗家蠱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