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在喜馬拉雅山 無因即無果

作者 ︰ 喇嘛尊者

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與名著為伴,塑造美好心靈。細心品味經典名著。

無因即無果

我常听到很多關于住在布林答班的聖者——烏利亞巴巴(uriababa)的事跡,他淵博的學識和高深的智慧四方馳名。我的上師派我跟這位聖者生活在一塊兒。巴巴的一位虔誠弟子和我很熟,就帶我去布林答班。當我到達那里,我發現有好幾百人正等著這個偉大的人物給他們開示。這位虔誠的弟子告訴聖者我已經到了。他非常親切的使其弟子帶我到他房里。這位偉大的人物身材短小,外表約模六十五歲,被認為是北印度最偉大的學者。在全國各地都有廣大的追隨者。他對我非常和藹親切。

黃昏時分,我們通常都到賈木那河邊沐浴。有一天傍晚我問道︰「出世的生活是否比入世的生活來得好?哪一個才是正確的道路?」在這些日子里,我學習了行動(kara)的哲學。我知道行動意味著指原因和結果。我同時知道要掙月兌因果律的束縛而獲得自由是很困難的。;;

巴巴在談話之中告訴我︰「並非所有的人都必須過出世的生活,因為這條路是非常難走的。實際上並不需要棄絕世俗的事物,因為人並不真正的擁有任何事物,因此也不必放棄什麼東西,只要把佔有欲放下就行了。不論你過出世或入世的生活,這中間並沒有多大的不同。執著于世俗的事物是不幸的源由。一個人很真誠的鍛煉不執著,就能從行動的束縛中獲得自由。在行動的道上,不可以放棄你應盡的責任,且應以無私和適當的方式去做它。出世的人,雖放棄並遠離世俗的事物,但仍然在從事他應盡的責任。入世者也擔負起本身應盡的責任。收取利用自己行為成果而變得自私自利的人,就為自己制造了許多的麻煩和拖累。如此就很難從自造的束縛中掙月兌出來。如果所有的執著和佔有欲無法消除,那麼即使是出世的路子,也會變得痛苦了。同理,世俗之人若不鍛煉不執著,並繼續加強其自私和佔有欲,也會為他們帶來不幸和痛苦。要完成生命的目標,不論他是過出世或入世的生活,都必須盡其應盡的義務。出世和行動之路,雖是兩個不同的道路,但對自我了悟的助益則沒有兩樣。一條是犧牲之路,另外一條是征服之路。」

巴巴又說︰「因果律適用于所有事務。我們過去的因果業報(saskaras)深植于無意識層次里。這些潛藏的因果業報,制造出各種不同的念頭,以我們的言語和行為表現出來。靈修的人是可以從因果業報的束縛中掙月兌出來的。這些記憶既來自因果業報里,那麼人若能以不執著之火來燃燒因果業報,就能免于自心所制造的束縛。就像一條被焚毀的繩索,雖然看起來仍舊像一條繩子但是已沒有捆綁的力量了。當潛藏的印象,雖然仍存在于無意識層次里,然已為真知之火所焚燒,喪生了萌芽的力量,它們不會再生長了。就像被烤過的咖啡豆,你可以用它去沖調一杯咖啡,但已無再生長的力量了。有兩種不同性質的因果業報,其中之一可作為靈修者的踏腳石,另外一種則會形成靈修的阻礙。

「不執著像一把火,專為焚毀因果業報束縛力量的火。出世者因斷絕世俗的念頭而得利益,過世俗生活的人則因不執著而得到利益。出世者因離世俗而獲開悟,入世之人則在世俗世界中了悟了大道。

「不執著並不是冷漠無情。不執著和愛是合一也是相同的。不執著給予自由,但是執著則帶來束縛。通過不執著,世俗之人仍然知道自己生命的目的並能無私地行其責任,他的行為成為助道的工具。在出世的生活里,隱修者仍然不忘其生命的目的,並藉修煉達到開悟。不執著和斷絕世俗的念頭可以擴展意識,當一個人知道擴張他的意識以與宇宙意識互相連結時,他就超越了因果業力的束縛,即能得到完全的自由。

「像這樣偉大的人物是有力量帶領他人走向解月兌之路的。不論他是入世或出世,他也能夠治愈由因果業力所引起的疾病。他即使不經由踫觸或接觸也能取掉他人的業力種子。真正的上師業已控制了自己,並能于此世界來去自如。陶匠完成制品時,所用的輪盤,因余力故還會回轉一下,但它已無法制造陶器。已解月兌的靈魂,生命之輪雖仍在行動,但是其行為不會為他制造任何的束縛。此種行為被稱之為沒有業力的行為。當學生在身體心智和靈性三個層次都預備好,並能勝任地走在了悟的道上時,偉大的老師就能很輕易的帶引他走向最終的了悟之路。」

我請巴巴告訴我一些偉人特殊治病的能力。他說︰「治療可分為三個層次︰**的、心智的和靈性的。每一個人都包含了三個層次。具有靈性力量的人能夠在這三個層次里治療別人,但是如果他想把治療變成職業,他的心靈和意志力量就落入世俗的窠臼里了。放逸和凡俗的心靈是沒有資格去治療任何人的。人若變得自私,心靈也會變換其流向,開始向下流到低下的境界。濫用靈性的力量反而削弱和分散了這個力量的基礎,在梵文里我們稱此情形為尹恰•夏克提(ihashakti)。偉大的人永遠贊誦所有的力量都歸屬于上主。他們只是工具而已。

每一個人都有治愈疾病的潛能。治療的能量始終不斷地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流著。藉著正確的使用強而有力的意志力,這些治療能量的管道就能夠流向身體和心靈創傷的部位。痊愈之鑰是無私、博愛、堅強的意志和對內在上主完全真誠的奉獻。」

和烏利亞巴巴生活了十五天之後,我回來得到的結論是——不論入世或出世,生活和生命的藝術建立在對生命目標和心不執著二者的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師在喜馬拉雅山最新章節 | 大師在喜馬拉雅山全文閱讀 | 大師在喜馬拉雅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