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翅膀。]
後記
時下書店里各種關于蔣介石的著作已有不少,因此有必要將這本書的特點寫出來,供讀者閱讀時參考。
一、蔣介石88年的生涯可謂曲折復雜,大致可分為大陸時期62年(1887—1949)和台灣時期26年(1949—1975)。蔣介石的「台灣時期」,可稱為他的「後半生」。若從蔣介石對中國歷史的進程有較大影響的20世紀20年代初期算起,他的大陸時期(30年左右)和台灣時期(26年)時間相差不多,兩個時期應該在他的歷史中佔有基本相同的比重。依中國人特別重視晚年歷史,強調「蓋棺定論」的傳統,台灣時期的比重似乎還應大一點。可目前所能見到的各類傳記中,兩個時期所佔的比例差別很大,大陸時期特別詳盡,而台灣時期過分單薄。如劉紅著《蔣介石大傳》(團結出版社2006年版)上、中、下三冊,150萬字,1000余頁,台灣時期只有150頁,不足六分之一。如果說大陸學者的著作有此類缺憾與資料的匱乏有關的話,則難以解釋為何台灣與海外學者的書中也有同樣的問題。我手邊有部旅美學者汪榮祖教授和台灣李敖先生合著的《蔣介石評傳》,由台灣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4月出版,這部書上下兩冊884頁,其中大陸時期為772頁,台灣時期僅佔102頁,不足八分之一。我與汪榮祖教授曾在海外的一次學術討論會上相見,曾當面請教。汪教授的意見是,台灣時期的蔣介石沒什麼可寫的。我對汪教授的學問欽佩已久,但對此一觀點不敢苟同。由于時間、空間環境的巨變,台灣時期的蔣介石與大陸時期有了很大差別,應該是有寫頭的。我們的這部書就較詳細地揭示了蔣介石在台灣26年的作為。書中內容雖不能說完全是鮮為人知,至少也是以往同類著作中所忽視的。
二、蔣介石的特殊地位,使他在很長時間影響甚至主宰著國民黨、國民黨政權的政策與行為。目前不少關于蔣介石的傳記沒能真正區分什麼是政黨行為,什麼是政府行為,什麼是個人行為,常常把蔣介石領導下的國民黨及其政權行為混同于蔣的個人行為。一本他的傳記,與一部國民黨史沒有多大差別。難免會令那些已經熟知國民黨歷史而希望更多地了解蔣個人的讀者失望。我們努力的目標是,要完全以蔣介石個人的思想、行為與生活為主線,其他的即使很重要也只能作為寫蔣的背景,而不能喧賓奪主。如此,或許可以更容易地為蔣在歷史上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