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與名著為伴,塑造美好心靈。細心品味經典名著。
以上兩個特點︰以台灣為主,以蔣介石個人為主,就決定了我們所呈獻給讀者的是一部關于台灣時期蔣介石的著作,而不是通常所見到的那種政權行為與個人行為混淆不清,名為寫蔣介石而實際上寫的是蔣介石領導下的台灣歷史的著作。
一部成功的歷史著作有賴于真實可信的歷史資料。寫作過程中,我們盡力所能及,廣為搜集兩岸出版的各類重要史料,尤其是認真披閱了此一時期的台灣報刊,逐日查找蔣介石言論與活動的線索。在蔣介石個人檔案完全開放之前,
報刊是能提供研究其言行信息量最大的資料。終日查閱舊報刊,是相當枯燥乏味的,況且20世紀70年代之前的台灣報刊是縮印本,須借助放大鏡方能閱讀。細心的讀者或許能以此來區分出本書與同類著作在資料方面的差別。可以不夸張地說,正因為在資料方面下的死功夫,才使我們有自信寫出此書,「丑媳婦見公婆」。縱使讀者不同意我們的某些論點,他們也能通過書中史料來感受那段歷史,體會這個人物。近年來,「蔣介石日記」的開放,為蔣介石的學術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資料,我去年底曾專程去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查抄,因此,關于蔣介石20世紀50年代在台情況,均是依據最新資料寫成的。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兩岸長期處于分裂敵對狀態,對同一客觀存在的實體與事物會有不同、甚至完全敵對的理解與稱呼。本書在遇到此類情況時,適當做了符合大陸讀者閱讀習慣的處理。但在整段引用蔣介石文章或談話(包括引用一些資料或書名)時,則保持了原貌,這是反映歷史真實面貌所必需的。讀者或許可以通過這些原文,更真切地分析蔣介石的所作所為,了解那個時代的風貌。
本書是集體合作的產物,由我確定寫作主旨、風格和提綱。初稿寫作的分工為︰
趙興勝第一章至第九章;
陳紅民第十章至第十四章、第十七章一節、後記;
韓文寧第十五章至第十八章、第十四章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