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可以打開心靈的窗戶,書籍是人類的最好朋友,閱讀讓您開闊眼界,開拓思維,精彩的圖書可以啟迪智慧,讓成為您的好朋友吧!/
二推行「地方自治」
地方自治是孫中山先生建設國家的重要政治理念,也是實現民權主義的主要步驟,其主要內容是︰省、縣議員和省、縣長實行民選,省、縣議會在不違背憲法及上級立法的同時,可就本轄區內之財政、金融、農林、實業、文教衛生等社會各方面,進行立法並執行之,從而給人民以直接參政議政的機會,並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和靈活性。
國民黨雖口頭上不時地喊「地方自治」,並把它寫入了1948年通過的「憲法」之中。但蔣介石又借口軍事作戰非常時期,拒不實行。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形勢發生了變化,一來內不存在所謂的「共匪叛亂」問題,它先前的借口不復存在;二是國民黨為保住這最後的根據地,就必須獲得台灣民眾的支持,改變因「二二八」事件所導致的雙方之間的尖銳對立關系,也就得適應其要求,實施延宕已久的「地方自治」,有限度地開放政治。早在退台初期,國民黨曾著手實行自治的準備工作,有關部門制訂了《台灣省各縣市地方自治綱要》、《台灣省各縣市村里長選舉罷免規程》、《台灣省選舉法規》等「法規條例」。同時,台灣省民政廳還舉辦「台灣省地方自治人員選舉業務講習班」,組織各縣市政府的民政科長或民政局長,學習上述各項法令,以「使各縣市政府能對各種法令獲得更詳確的認識和了解,俾便實際運用中做到合理合法」。《中央日報》,1950年5月19日。1950年初,蔣介石確定「台民安定之要務」,共計五條︰「甲、縣市政府人選加強;乙、政府與民意機關之密切配合(各級);丙、公賣局之觀感不佳;丁、台糖公司冗員之裁汰與整頓;戊,全省米糖產量有適當之比例。」《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50年5月,「本月大事預定表」。其中的前三條,均與地方行政有關。但是,兵荒馬亂之際,實行地方自治的倡議只能是一紙空話。jjbk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協防台灣,危機得以暫時解除。蔣介石決定實施「地方自治」,開放「地方選舉」。7月2日,台灣省主席吳國楨宣布開始「地方自治」,主要包括省議員、縣市長、縣議員、鄉、區、鎮、里長的選舉,並首先從選舉縣市議員投票開始。
毫無疑問,以國民黨在台灣政壇上所居壓倒優勢的地位和對台灣社會的嚴密控制,國民黨籍縣市議員和縣市長候選人的當選應不成問題,但當其候選人和其他各類候選人共同直面民眾的自由選擇時,一直靠一黨獨裁維持執政地位的國民黨,仍不免有些緊張,蔣介石更是密切關注選情的變化。蔣介石反復向有關人員強調在台灣實施「地方自治」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項,他說︰「台灣地方自治的實施,不僅是為實現國父民權主義奠定健全的基礎,而且要作將來大陸各省普遍實施地方自治的模範」,因此,各級領導在地方自治實施過程中,務必使競選者和選民養成守法的精神,樹立良好的風氣,以達到「為國選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