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熱血宅男 第50章 朝廷爭議

作者 ︰ 修仙的三少

杜如晦作為兵部尚書,日子一點兒也不好過。

誰都知道,打仗打得就是經濟!這在信息發達的現代,這個觀點得到廣泛的認可。杜如晦在一千多年前都知道了,只是他沒有能夠歸納整理出來。

他有這種感受的根源還是李世民同志。

不過,也不能怪李世民,那個皇帝剛登基就被人轟了老巢,心里也硌得慌。

自從渭水之盟一簽訂,李世民心里就如同有一只小貓在抓扯。一向以武功稱雄的他,就然被人逼得簽了城下之盟,這簡直是把他僅有的一點點自尊心給徹底粉碎了。

「黎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這句電影台詞非常適合于李世民。他生氣起來,後果也是特別嚴重。他根本不顧文臣的感受,直接把軍隊拉到朝堂外訓練。這是對文臣們紅果果的恐嚇啊!老子就是要用武力對抗突厥,那個家伙不長眼敢出來得瑟,老子就要收拾他。

連蕭瑀等一眾老古董都怕了,練兵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杜如晦是不反對練兵,可是他兜里沒錢呀!

這怎麼練兵,吃穿都成問題,你還要體力和精神訓練麼?等杜如晦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軍餉找到,腦袋上的頭發都掉了近一半了。

不等他松口氣,李世民又把他給召進宮了。

李世民一旦有事處理不了,第一時間就想到房杜二相。因此,朝野稍有風吹草動,杜如晦就被召進宮去了。要是不清楚李世民沒有特殊愛好,關志義都要懷疑他是不是想搞基?

按關志義的說法,杜如晦就是被李世民給累死了的。哪有什麼事兒都找人家杜如晦的道理,真當人家是鐵做的不成。就算牛你也得讓它踹口氣,是機器你也得讓它停下來,檢修一下不是?可是李世民倒好,政事要杜如晦操心,就連教育皇子的事兒,他也想讓杜如晦幫忙解決了。

別以為「房謀杜斷」很好听,只有房玄齡和杜如晦才知道其中的苦楚。兩個老家伙拼著命幫李世民處理事情,就連兒子都沒有精力照顧。

再看看人家長孫氏兄妹,多聰明啊!官不要那麼太多,也不要太大,只要你老李在朝廷給我掛個名頭就行。你有事兒,我能幫幫忙就出力。幫不上忙也無所謂,反正我又不是首輔宰相,你去找他們吧!

人家既得了好的名聲——不干政,自己又活得輕松愉快。哪像杜如晦兩個笨蛋,自己累死不說,還沒有時間照顧兒子,最後險些斷後。

這次抓老杜進宮,還是關志義惹出的麻煩。

關于管理書籍的問題,三省六部沒有那個敢拿主意的,就連李世民都感到頭大。因此,火急火燎的把賢相杜如晦給召喚出來,希望他能有好主意。

杜如晦到的時候,房玄齡、長孫無忌、蕭瑀等一眾要臣都已經到位了。

「玄齡,你說說看,關于關三郎提出管理書籍的問題,該怎麼處理?」李世民示意大家做好,並直接點名房玄齡,希望他能出個主意。

房謀杜斷,充分說明房玄齡的思維開闊,最容易得出貌似可行的機會。但是沒有杜如晦幫他審核一下,這些計劃就可能是無用功。因此,李世民有事兒,一般都是老房先開頭,然後讓老杜做總結。

房玄齡一听李世民問起,連忙說道︰「陛下,臣認為印書是好事,管理也是勢在必行。」

蕭瑀看不起房杜這種平民出生的文臣。

他始終認為貴族的血統要高于平民,平民就該為貴族服務。這種特權思想源自東漢時的門閥制度,也源自各大世家對子女的教育。就連蕭瑀也告訴兒子蕭銳,不要和房遺直、杜構有什麼來往。他們只是田漢浪,不配和千年傳承的蕭家交好。

就連新世紀都還有不少這樣的人,他們始終認為自己高人一等,搞什麼種族歧視,民族歧視之類的。這不知道他們哪兒來的自信,難道不知道所有人都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大不了就是你的祖先,在社會進化的前期把握住機會,走在大家的前面了。但是並不表示,你也一定比別人強。

當然,沒有人能告訴蕭瑀這種道理,也沒有哪個敢這麼對他說。要知道以文采出眾、佛法精深聞名于世的蕭瑀,還以好勇斗狠,喜歡亂戰出名。

按通俗一點的說法,他蕭瑀從來不會錯,錯的都是別人。要是全世界都不同意他的觀點,也不能怪他。而應該想一想,全世界的人,為什麼要和他作對。

這種思想在新世紀也是很有市場的,畢竟自私自利的人更多了。

對于關志義提出的計劃,蕭瑀是全面的反對。

第一,印刷書籍。讓大多數平民百姓都能識文斷字了,置貴族世家于何地?難道忘了孔老夫子說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第二,管理書籍。作為皇帝都不能干涉史書的編篡,何況你普通人……要是制定這樣的政策,那麼讓大儒們如何自處?

第三,都是用印刷書籍,那麼文人謄寫前人的經典的樂趣何在?這不是要儒家文化逐漸消失嗎?

因此,蕭瑀一听房玄齡的話,立馬反駁道︰「印書是好事?你可知道這樣會讓多少士子養成懶惰的習慣嗎?管理書籍,哪個有權干涉書籍,尤其是史書的編寫。要知道這是聖人……」

房玄齡不等蕭瑀說完,就用關志義的觀點反駁道︰「無權干涉?!蕭閣老這話不對吧!難道任由寫書的人污蔑篡改前朝或當今的情況。難道說蕭閣老想為隋煬帝改改生平事跡?」

蕭老頭真是脾氣火爆,一听房玄齡質疑他的品德。找起衣袖,就要上前廝打。

李世民連忙喝止道︰「好了!在朕面前還如此放肆,蕭瑀你是何道理?玄齡,你也知道蕭瑀的品德不用質疑的,就不要用他做比方了。」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透露著親疏關系。

對房玄齡,就直接稱其字。對于蕭瑀就呼其名,明顯更親近于房玄齡他們。這也是蕭瑀不滿的地方,只是他也不想一想,房玄齡他們的才華,是他一個蕭瑀能抗衡得了的?

最後,在爭吵中,杜如晦提出使用關志義的方案,嚴格管理書籍。尤其對史書和一些有反唐傾向的人,要多加注意。而遠在武功的關志義,卻不知道。他已經再次引發了蕭瑀等一眾文臣對他的不滿。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貞觀之熱血宅男最新章節 | 貞觀之熱血宅男全文閱讀 | 貞觀之熱血宅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