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師 列寧義務禮拜六

作者 ︰ 付均

列寧義務禮拜六

列寧領導的俄共布爾什維克推翻沙皇,建立蘇維埃政權之後,一些工廠的工人加班加點,義務獻工,不要報酬。列寧在《偉大的創舉》一中高度贊揚、並且肯定了工人階級的革命精神。

我們入學後,學校把每一個星期六作為勞動日,號稱「列寧義務禮拜六」。後來回憶,學校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勞動培養同學們的共產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奉獻精神和愛勞動的品格。不知道這是上級教育部門下達的教學任務,還是我們學校領導班子自作主張。參加勞動之前,班主任老師並沒有給同學們講過多的大道理,大概是說,列寧義務禮拜六具有共產主義精神。不必諱言,同學們的勞動也會產生一定數量的勞動成果。

第一學期的義務勞動是到鐵道北日本軍營拆磚,搬回學校。日本軍營房蓋上的瓦壟板全部讓蘇聯紅軍拆走;木頭房架早已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有磚牆。

日本軍營房屋的磚都是白磚(不知道是水泥磚還是礦渣磚),堅固、沉重。

星期六早飯後,全校同學列隊開赴鐵道北日本軍營。我們到達的拆磚的場地大概是日本軍營的辦公區。幾趟房屋排列在高大的楊樹和槐樹樹蔭里;房前屋後殘留著噴水池、假山、甬道……。

勞動開始。高年級同學主要是把房屋牆壁推倒。他們先是用洋鎬、鐵 等工具把牆根刨空,繩子拽、長干捅,把牆弄倒。然後,我們低年級同學用錘子、鑿子、鐵棍等工具把倒在地上的牆磚一塊一塊拆下來。日本軍營的房子使用水泥砂漿,十分堅固;盡管經過倒塌的震動,還是牢牢地粘在一起;把粘在一起的磚劈開,對于我們這些初中生來講,談何容易!

令我記憶深刻的,是把拆下來的磚頭徒步搬回學校。

在寫這篇章的時候,我特意在附近初級中學新學年開始時,注意看了看初一的學生的手。他們的手大概有大人的手的三分之二,手指縴細……。

當然,我們那個時候,學生大部分是從農村出來的,我們的手,肯定比現在孩子們的手要強壯得多。盡管如此,每一個同學徒手把四五塊白磚從鐵道北日本軍營搬到密山街的東南角、幾千米的距離,其難耐的滋味,可想而知。同學們搬起磚,走了百米不到,有的同學就大聲呼叫︰「老師!不行了!歇一歇吧!」這一聲喊,引起了同學們的共鳴,同時呼喊起來。有的同學,不等老師下命令,就已經把手上的磚撂到地上。老師也是明明白白,絕大多數同學對于這種勞動都是力所不及的。下令休息,同學們放下磚,幾乎同時出一口粗氣,出「唉呀媽呀!」的嘆息聲。我們手上被磚硌紅了的印坑,很長時間沒有消逝。一路上,不知道休息了多少次,才算把磚搬到家。

星期六的勞動也有輕松的時候。有一次,我們班的勞動任務是到日本軍營撿磚頭,然後,裝馬車拉回學校。走到鐵路邊上,一個同學突然喊道︰「唉!火車道上的大炮怎麼沒有啦!」「早就沒啦。大驚小怪。」「哪去了?」「在路基下面躺著呢!」

在密山火車站道岔子上停放了兩節車廂承載著、一門巨大的列車炮。後來看電影《華沙一條街》,德國法西斯就用這種大炮轟擊華沙,電影里畫外音︰華沙變成一片火海。

班里一個同學一個人飛快地向路基跑去。到了路基下面,回頭對大家高喊︰「快過來!大炮在這吶!」同學們來到路基下,一只大炮筒順著路基躺著,大炮炮筒的中部炸開一個大窟窿。車廂不知道拉到什麼地方去了。

全班同學有的跨上炮筒子、騎在炮筒上,有的坐在炮筒上;女同學腿短,都坐到炮筒的炮口處。全班同學在炮筒上並不擁擠。一個同學對另一個同學說︰「敢不敢鑽進去?」那個同學看了看,說道︰「怎麼不敢!」說著,那個同學走到炮口處,兩條腿伸進炮口,倒褪著向炮筒子里面爬進去。外面的同學問︰「怎麼樣?能行嗎?」里面出甕聲甕氣的回答︰「沒問題!松快著吶!」那個同學爬到炸開的窟窿處,班長對他喊道︰「行了!從大窟窿這里出來吧!」兩個同學伸手護住窟窿邊緣的尖刺,那個同學伸出兩只腳,褪了出來。一個同學感嘆著說道︰「這個大炮的炮彈比一個人還要大呀!」班長︰「集合!快走!」

星期六的勞動,總是要伴隨中午改善伙食。一般是饅頭、豬肉炖豆角之類的菜飯。同學們吃大肥肉那種噴香解饞的樣子,歷歷在目。可惜,那時候我一塊肥肉也不敢吃。只能送給同桌的同學。到老了,我卻是對肥肉越來越能吃了。

(2008年8月7日16︰54︰17)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統計師最新章節 | 統計師全文閱讀 | 統計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