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師 有趣的地理課

作者 ︰ 付均

有趣的地理課

我們班第一任地理老師是偽滿建國大學的學生郝老師。郝老師上課時問同學們,知道不知道建國大學是什麼學校?同學們都搖頭。郝老師︰「那是一所日本鬼子培養漢奸走狗的大學,是培養偽滿洲國高級官員的地方。那麼,我為什麼還要上這樣的大學呢?這個大學是公費學校,吃、穿、學費全免,很多念不起大學的學生都考進了這所大學,目的就是想要學知識。很多同學,在學校念幾年就借著寒暑假的機會,跑到關里去了。我快畢業了,也光復了。幸運啊!」

郝老師講中國地理,十分嫻熟。山脈、河流、鐵路、城市、礦產資源、特產等等的位置、長短、大小、分布,統統在他的掌握之中,他本身就是一本地理教科書。郝老師十分重視畫地圖在學地理課中的作用。他說,學習地理先要學會看地圖、畫地圖。他給我們留的作業,主要是畫地圖。上課時,他在黑板上畫地圖不用任何範本,信手拈來。他畫出的地圖,同學們認為絕對正確。受他的教導和燻染,同學們都喜歡畫地圖。課余時間大家常常在黑板上畫地圖,比賽誰畫的準確。

我最喜歡畫鐵路。畫鐵路線是有技巧的,先畫兩條平行線,平行線中間等分後,每隔一格涂滿墨水,畫成黑白相間的一條線路。我畫的平行線很標準,非常平行,沒有「鼓包」或窄癟的現象;黑白之間界限分明、齊整。遇到城市的時候,鐵路線要斷開,城市的圓圈里絕對不能讓鐵路線插進去。

畫鐵路線的時候,我總是在想︰從密山火車站出,走哪條鐵路能夠到達哪個城市。腦子里不時地出現郝老師講過的上海、天津、廣州等大城市的景象,幻想著哪一天到那里去看一看。

星期天,我們在校舍南側的樓座地下室犄角的亂紙堆里撿到一張軍用地圖。地圖上畫滿了密密麻麻一圈圈黑線。上地理課的時候,同學們問郝老師,一圈圈黑線是什麼?郝老師︰「這些圈叫等高線。這張地圖是地形圖。地形圖上以海平面為基準,垂直高度相等的各點連在一起的閉合曲線就叫等高線。大家看見等高線上標注的數字了嗎?它是等高線的海拔高度。這幾塊佔地面積較大的圈的線上標的都是200米左右,說明這個地方比較平緩。這張地圖的上半部左右兩邊等高線密集,最里面的等高線標的都是2000多米,這是兩座山。左面是一座帶尖的逐漸凸起的山,外圈等高線稀疏,向中間,越來越密,表示山的中、下部是緩坡,越往上越陡。右邊也是一座山,是一個平頂山,外圈等高線密集,到了2460米,里面沒有等高線了,說明是平頂的山。這兩座山之間等高線間隔均勻,表示上下坡度均勻一致,是漫坡。地圖的下面中間偏右這個地方,我們看到一個標著197米的橢圓形等高線里面的等高線標的數字越來越小,最里面一圈只有166米,這個圈的南面和西面有兩條河流,這是一個湖泊,水的最深處有20至30米。

「地形圖上的等高線,可以正確地表示地面上各點的海拔高度、坡度的大小以及地形地貌。軍事上打仗修工事,國家建設修公路、鐵路,建水庫等等都必須使用有等高線的地圖。」

郝老師講,「學習中國地理,不僅僅要知道我們國家的位置、面積、山脈、河流,人口、城市、交通、物產等等,同時,還要通過學習地理知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明白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意義。」當時,我們都以中國人口眾多,地大物博而自居;茶葉、絲綢、大豆、稻米、陶瓷生產量居世界位而津津樂道。對于東北地區工業達更是有一種莫名的自豪感。諸如沈陽煙囪林立,黑煙滾滾;哈爾濱是東方莫斯科(也稱東方巴黎);大連是北方少有的優良不凍港;伊春是新中國最大木材出產地……;煤炭、大豆、隻果在國內、在世界無不佔有重要地位,至今記憶猶新。

一天,地理課代表從圖書館閱覽室回來,對大家說︰「我在閱覽室的《人民日報》上看到郝老師寫的章了!」「什麼章?」課代表︰「關于興凱湖的章。」听了課代表的話之後,同學們紛紛跑進圖書館,爭著搶著去看《人民日報》的那個版面。在此之前,我們沒有看到有其他老師在《人民日報》上表章。

郝老師教高中之後,我們班迎來了第二任地理老師。他說,學地理就是講風景、講特產。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北京的頤和園,南京的雨花台,廈門的鼓浪嶼,青島的棧橋,天涯海角……,都是那個時候在地理課上知曉的。自那之後,美好的憧憬常常縈繞心中,念念不忘,老是在想︰什麼時候能夠親臨其境呢?有幸在二、三十年之後,假工作制便,實現了中學時期的願望。

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特別是好吃的東西容易記憶。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遼東半島的隻果,萊陽梨,黃岩的蜜桔,奉化的水蜜桃,泉州龍眼,嶺南荔枝,海南島的椰子,德州的大西瓜……。在那個時代,我們這個邊遠的地方,一些水果,別說是吃,看都沒有看過。听課的時候,唾沫只能往肚里咽。

第二任地理老師上課時,不僅自己講,他還請一些老師幫助他講。在講到錢塘江潮的時候,他請來了家住浙江蕭山的物理老師,給我們講錢塘江潮涌的壯觀景象。物理老師說,錢塘江潮勢如萬馬奔騰,觀潮的人絡繹不絕。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範仲淹等古人都有贊嘆錢塘江潮的詩句,我選幾句說給大家︰「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海闊天空浪若雷,天地黯慘忽異色,錢塘潮涌自天來。」他說,「有一年我站在海塘上觀潮,仰頭向天上看,帽子都從後腦勺子滑落到地上了。」

講到四川出產井鹽,請來了體育席老師,他是自貢人。席老師說︰「自貢在川南,為什麼叫自貢?這與井鹽有關。自貢這座城市的名字,出于兩口著名的鹽井——自流井和貢井。位于自貢市的中心城區的自流井早已蕩然無存,貢井的天車還在市區內聳立。現在自貢市市里市外天車林立,筧(ji n)管密布,蔚為壯觀。天車和筧管都是采鹽設施。天車是采鹽的鹽井的木制井架,每一口井有一架天車,自貢一共有一萬多口鹽井,就有一萬多個天車,最高的天車高達一百多米。若不然怎麼稱得起天車林立,蔚為壯觀呢!筧管是用大竹筒做的輸水的管子,鹽井打上來的鹵水就是用筧管輸送。從井里提取上來的含鹽的水叫鹵水,必須經過煉制才能得到井鹽。井里打上來的有兩種水,一種是黃鹵、一種是黑鹵,兩種鹵水按比例勾兌,叫配鹵,配好的鹵水產生化學反應,生成有害的沉澱物,必須除掉。除掉之後,再使用豆漿來洗鹵水,達到去掉渣滓,澄清鹵水的目的。之後是煮鹽,就是你們學物理時講的蒸。煮鹽時在鹵水中加入已結晶的成鹽,叫「母子渣」,有讓鹽鹵加速結晶的作用。最後生產出潔白的井鹽。「你們東北把鹽叫咸鹽,我們把鹽叫鹽巴,為什麼,因為中國西部只有巴蜀這個地方產鹽,所以把鹽叫鹽巴。為了爭奪鹽巴,在東周時期,楚國與巴國還打了一場戰爭。自貢的井鹽質量較好,其中貢井地區的井鹽潔白純淨,滿清的時候作為貢品進貢皇宮,給皇上進貢那口鹽井就叫貢井,正因為如此,才有了自貢這個名字。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各省,都吃井鹽。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西部各省一萬萬多人口更是依靠井鹽生活。」

趙老師說,「你們的地理老師心理學學而至用。他掌握了人們都喜歡贊頌自己家鄉的傾向,請了相關的老師給你們講述他們熟悉的家鄉的名勝、特產,豐富了你們的地理知識。好!好啊!」

第三任地理老師劉老師是我終身難忘的老師。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又給同學們帶來快樂。

劉老師給我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講述他是如何來到密山的。劉老師是沈陽實驗中學的地理老師。他說,「我活了四、五十歲,全國各地幾乎走遍了,惟獨沒有到過中國最大的淡水湖興凱湖——雖然蘇聯佔了多半半兒——它仍然還是屬于中國的一個大湖。人到了歲數,心理想一件事情,如果不能實現,它會日夜纏身,驅之不去。于是乎下了決心︰要求調動工作。事有湊巧,我到哈爾濱,松江省教育廳說密山中學正在向省里要地理老師,你去吧。于是乎,我來了!」同學們不知道為什麼笑了起來。

地理劉老師和代數李老師一樣,喜歡在課程講完之後,講一些有趣的、他所經歷的故事。

張學良統治東北的時候,上海度量衡學校給東北兩個學生入學名額,劉老師有幸被選中。開學不久,一天晚飯後,劉老師在學校傳達室,隨便接了一個電話;電話里講上海話,他听不懂,于是就罵了對方一句東北的髒話。惹了大禍!原來來電話的是度量衡學校的校長孔祥熙!校長十分氣憤,要追究那個罵人的東北學生。劉老師說,「嚇得我連夜卷起行李卷,上了火車,跑回沈陽。」說完,自己哈哈大笑,同學們也忍俊不禁,笑得前仰後合。

快放暑假了,天氣燥熱,同學們在下午上課的時候犯困,難以避免。

下午第一堂課是劉老師的地理課。劉老師每次上課都是準時開講,從不遲到。今天,鈴響了之後,仍然沒有到教室。課代表趴到窗戶往外看,看見劉老師在水房子門前站著,左手攥著地理課本,右手舉到頭頂上,不斷抓撓著仰殼看天的新剃的光頭。課代表自言自語︰「奇怪!劉老師咋不進教室,站著看天干啥呢?」听到課代表的話之後,靠窗戶的同學呼啦一下子都跑到窗戶邊上去看。班長︰「看什麼看!都給我回到座位上去!」

劉老師假裝匆匆忙忙的樣子,右手仍然抓撓著光頭,一只腳剛邁過門檻,就大喊一聲︰「驢!驢!」同學們被劉老師出乎尋常的舉動鬧得莫名其妙,不知道「驢」什麼?呆呆的看著他;劉老師上了講台,把剛剛剃得明亮可鑒的光頭伸過講桌,故意覷覷著眼楮,左右掃視著同學們,滑稽可笑。同學們不知道劉老師為何作出如此狀態,都在愣。靠北側牆第三排座坐著的一個平時很少說話的女生,想噎沒有噎住,咯咯地笑出了聲;這一聲引火索作用的笑聲,引爆了教室里每一個人,狂笑不止。

笑聲停止之後,劉老師拿出手絹,擦了擦額頭。說道︰「怎麼樣?還困不困了!」同學們豁然頓悟,感嘆老師之用心何其良苦!

這學期劉老師講的自然地理。這一課講驢。劉老師︰「我先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有一個驢不慎掉到井里。驢主人舍不得,心疼;但是,井深壁直,弄不上來。驢主人想,衰老的老驢,沒用了,就讓他死在井中算了。驢听到後十分痛心,哭嚎不止。為了讓老驢快點升天,驢主人請來鄰居們幫助填井。驢見用土埋它,更是悲痛,驢的嚎叫聲更大了。奇怪的是,過一會兒這頭驢不哭也不叫了。驢主人探頭往井底一看,老驢站到了撮進井底的泥土堆上了。原來是當撒到井里的泥土落在驢背上時,驢將泥土抖落下去,然後站到泥土之上;隨著撮進井里泥土的增加,這只老驢便一點一點的升到井口,老驢居然上來了。出了井口,老驢向各位鄰居點點頭,表示了對鄰居們的謝意,跑了。這個故事對我們有什麼寓意,我就不講了,同學們自己去琢磨。」

下一節課,劉老師問大家︰「什麼地方沒有驢?」同學們相互看看,回答不上來。劉老師︰「貴州啊!柳宗元《黔之驢》不是說‘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嗎!好了,書歸正傳,我們還講驢。

「動物學上講,驢是屬于奇蹄目馬科驢屬,是非洲野驢的後裔。公元4000多年前被人類馴化為馱畜。驢的體色一般是灰色或黑色,脊背有一條深色的條紋,鬃毛短、直立,尾巴端部有毛,類似牛尾巴,耳朵長。驢行走的速度比馬慢,腳步穩,擅于馱東西負重。地理學是講驢在地球上的分布和特點。中國的驢大體上分三種類型,分布在全國的各個地方。一個地方驢的大小與人們飼養驢的目的有關,陝西、河南、山西地區的驢個頭大,有力氣,屬于大型驢,能干重活;新疆、甘肅、華北等地飼養毛驢,是小型驢,主要是馱人。新媳婦回娘家,騎驢呀!東北、山東中型驢較多,干點農活、拉拉磨。

「驢是家畜。在家驢之外,世界上還廣泛分布著野驢。非洲有非洲野驢1種,皮色、叫聲、耳朵與家驢相像。亞洲野驢有藏野驢和中亞野驢2種,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以及蒙古、蘇聯貝加爾湖、伊朗、阿富汗、敘利亞與阿拉伯半島等地。亞洲野驢耳朵短,蹄子大,有些像馬。世界上最小的驢在意大利西西里島,身高約60厘米;最大的驢在西班牙的馬霍卡島和美國,身高達1米6以上。」

學校食堂一天中午炒菜豬肉蒜毫,生了食物中毒,全校多數學生和老師上吐下瀉。劉老師也未能幸免。事後,上課時,劉老師牢騷,說道︰「這是我有生以來最大的災難!折騰的我死去活來。我給在上海的兒子,在安東的女兒都了緊急電報。告訴他們,我的老命不保了,快來見最後一面。」一個同學故意問他︰「來了嗎?」「沒來!我犯了‘狼來了’的錯誤。在沈陽我也給他們拍過電報,回來了,啥事沒有。請一回假,不容易呀!」說完,哈哈大笑。

劉老師和代數李老師一樣,從來不留復習題,考試不列重點。他說,「中學生就是學習知識,掌握常識,課本上的知識都是你們在地理方面的應知應會的學問。」

高考時,劉老師一反常態,出了幾道復習題,供同學們參考。我們上一屆高考時,劉老師出了兩道復習題,高考試卷中全有。我們這一屆出三道復習題,高考試卷中有兩道。為什麼如此準確?原來劉老師在沈陽實驗中學時,是高考地理出題組的成員。

(2008年11月2日10︰44︰03)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統計師最新章節 | 統計師全文閱讀 | 統計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