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風雲 第16章 長平戰時的諸國謀...

作者 ︰ 橫笛落梅

翻看歷史,在長平之戰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趙國一直在與齊國為敵,史書上有不少藺相如、廉頗、樂毅等人伐齊的記載。當然大多數情況是陪著秦國攻擊齊國,在秦齊爭霸中給秦國充當打手。成績單還不錯,終于把齊國打成了二流國家,可以說趙國為幫助秦國當老大,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只要趙國說打累了,不再攻打齊國,秦國就立即進攻趙國。所以,趙國與齊國的關系很微妙。這種狀況,直到齊國將領田單到趙國擔任相國後才好轉一些,未見到再有趙國攻齊的記錄。

但它又把矛頭轉向了魏國,史載︰趙惠文王二十三年,樓昌將,攻魏幾,不能取。十二月,廉頗將,攻幾,取之。二十四年,廉頗將,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還。又攻安陽,取之。

趙國還北上攻打匈奴、東胡,趙惠文王二十六年,奪取了代地。二十八年,藺相如又再度伐齊,打到了齊國月復地沂蒙山的平邑。

二十九年,秦、韓相攻,而圍閼與。趙使趙奢將,擊秦,大破秦軍閼與下,賜號為馬服君。這次,趙國和韓國是站在一邊的。三十三年,惠文王卒,太子丹立,是為孝成王。

孝成王元年,齊安平君田單將趙師而攻燕中陽,拔之。又攻韓注人,拔之。二年,田單為相。可見,此時趙國又交惡了燕國、韓國。

孝成王4年到8年期間,秦趙大打出手!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在長平戰前,趙國周邊是一個朋友也沒有,難怪秦國敢于在這個時間點上與之決戰!

對于長平之戰,韓國人的心態自不必說了,這場戰爭就是韓國一手策劃的。

而燕國與趙國交惡已久,自然幸災樂禍,並想趁機攻擊趙國、奪回一些失地,可又懼怕趙國不好惹,于是策劃了個「武垣令傅豹、王容、蘇射率燕眾反燕地」的事件。武垣就是今日河北肅寧縣一帶地區。

齊國就心態就很復雜了!它很怕秦趙講和,一旦這兩個國家講和了,恐怕自己的處境立即就會不妙。----田單在趙國的地位也不是太穩固嘛。所以齊國希望他們繼續干下去,都打個頭破血流、折胳膊斷腿,自己才好冷眼觀瞧、偷著樂!

齊國派田單去趙國,與趙國友好起來,這是有玄機的。一方面,齊國希望在對付燕國問題上得到趙國的幫助,另一方面是可以拆散秦趙聯盟,自身就會更安全。

《戰國策》中有一段記載,說是趙國派樓緩(此時他是趙國大臣)去秦國講和,要給秦國5城,並答應和秦國一起攻打齊國。齊王建害怕了,立即派人去秦國許以1城。趙國也害怕了,秦國、齊國不打了,它們就會瓜分趙國嘛!于是,趙國派趙足去齊國,對齊王建說︰「你們不如跟我們聯合抗秦,這樣齊國就安全了。」

在秦趙長期對峙于上黨的情況下,齊國就必須有所行動了,自己應當倒向那一邊呢?

齊國都城臨淄,齊王建召集群臣議事。

齊王建︰秦趙長平交戰,當下都是騎虎難下,形成對峙。現在,趙國派人來借兵、借糧,秦國也派了特使前來溝通,諸位臣子怎麼看這件事情呢?

大臣公孫究︰齊趙結盟,齊國的田單、蘇代都去了趙國,我們應當答應趙國啊!

?應了?周子問道︰大王,那您答應了趙國嗎?

齊王建︰趙國要借的糧食,數量甚巨。這幾年天下大旱、各地蝗災不斷,我們本也糧食無多,本王以為︰還是不借給它糧食,可以派一些軍隊去幫助趙國為好。

周子︰趙國派人來借兵、借糧,其意是借物和借勢。借糧可以使其士卒得以果月復、支撐自己把戰爭打下去。借勢是想憑借齊趙聯手的態勢、聯合齊軍抗秦,令秦軍知難而退。

不借給趙國糧食,趙國就支撐不下去。借給了趙國兵馬,秦軍就會退兵,它們就不打了!

所以,應當借給趙國糧食,但不借給它兵馬。糧食借給了趙國,軍人、百姓都需要,秦國也說不出啥,再說我們也沒有出兵嘛!秦國,我們還是不要去得罪為好。一旦我們出兵助趙,秦趙罷戰講和,則齊國不利。

不借給趙國糧食,趙國必然與我們結怨。萬一它打贏了與秦國的戰爭,掉頭就會打我們。再說 ?了?缺糧、趙國最後打輸了,它還會打我們。秦國勝利了,唇亡齒寒,對齊國也沒有任何好處!

故此,臣以為應當借給趙國糧食,而不是兵馬,讓這兩條惡狼彼此殘殺。大王且看,拋出上黨,誘其相爭,韓國的策略是十分的高明啊!

司馬前︰我們應當與秦國聯合,共同來攻打趙國為好!

大臣公孫究︰那以後誰來對付燕國?秦國和齊國中間,沒有了趙國這個天然的屏障,我們現在能夠對抗強秦嗎?

齊王建︰好啦,不要爭論了!本王立即答應趙國借糧之事。------通知秦國使節,齊國不會派兵援助趙國!

---------

我們再來看楚國,公元前262年,楚考烈王即位、黃歇被任為令尹後,秦即對楚發起了攻擊,以試探楚國態度。春申君黃歇為奉行其親秦附秦路線,割州陵(今湖北咸寧西北)給秦,秦也就繼續維持「善楚」政策。

另一方面,實際統治秦國長達41年的秦昭王的生身母親、秦惠文王的王後宣太後及宣太後的異父弟、秦國相國魏冉,主持將楚考烈王的一個女兒,娶來做秦昭王的太子安國君嬴柱的妃子(華陽夫人),並將楚考烈王在秦國做人質期間所生的兩個兒子扣為人質。

前251年,昭王死,太子安國君繼位,是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在位時間甚短,他先服喪一年,然後正式即位,即位3天就死了,華陽夫人的義子子楚(異人)繼承王位。

公元前265年十月,秦國宣太後逝世,葬于芷陽,一個中國歷史上非常強勢的女人落幕了,但另一個統治秦國的強勢女人華陽太後又在秦國政壇上冉冉升起!這一次,華陽太後主持秦國政務,直到公元前237年才交權給其孫子秦王嬴政,並在交權後依舊保持著對秦國政壇驚人的影響力。秦王子楚之母夏姬尊為夏太後,華陽後被尊為華陽太後。華陽太後在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年)去世,後與孝文王合葬壽陵,實際控制秦國將近2年,這是後話。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在長平之戰前夕,秦國與楚國已經建立了相對密切的聯系。緊接著,秦執行「遠交近攻」策略,兵鋒又集中指向三晉。

----

下一個分析的對象是魏國,而魏國的情況卻是十分的復雜。

秦國奪取了魏國河西及河東大片領土後,魏國已經落魄為弱國,國都也搬遷到了大梁(開封),或禍不單行,魏國去了那里,立即加劇了與昔日兄弟趙國、韓國的摩擦,還威脅到齊國、楚國,所以招致諸國圍毆,更加衰敗不堪。

魏國為求自保,只得自稱秦國的東藩、接受冠帶,成了秦國的屬國,秦國張儀一度曾擔任魏國相國之職。可秦國依舊割取魏國土地不斷。最後成了︰諸國要討伐秦國、魏國不得不跟著去。秦國聯合趙國、韓國攻擊齊國,魏國也只能跟著去。反過頭來,齊國還會來打魏國、秦國也因為怨恨而攻打魏國,情狀甚是悲催!

翻閱《魏世家》,魏國被秦國欺負得可是一把辛酸淚!

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7年),秦拔我兩城。二年,又拔我二城,軍大梁下,韓來救,予秦溫以和。三年,秦拔我四城,斬首四萬。四年,秦破我及韓、趙,殺十五萬人,走我將芒卯。魏將段干子請予秦南陽以和。九年,秦拔我懷。十年,秦太子外質於魏死。十一年,秦拔我郪丘。

可是,公元前265年,秦國卻成了魏國的救命恩人。這一年齊、楚相約而攻魏,魏國不敵就要亡國了,無奈之下魏使人向秦國求救,秦國開始不理會。魏國派境內小侯國鄢陵謀臣、已經9歲的老者唐雎,去說服秦國。秦軍來援助魏國、救了魏國一命。

為答謝秦國相救之恩並表示忠心事秦,魏國撤消了與秦國相國有仇的魏相魏齊的職務(範雎公元前266年出任秦相),並不再信任親近楚國的大臣翟強、親近齊國的周最,主張合縱抗秦的信陵君魏無忌也被打入冷宮、被摒棄出魏國權力中心。

彼時,魏國的附近還存在魯國、東周等小國,國力極其弱小,純屬魚腩,我們就不再介紹了。

至此,天下大勢已明!魏楚不可能援救趙國,韓國、齊國鼓動秦趙相拼,燕國還想趁機攻伐趙國。

長平之戰,只有趙國自己去頂住了!此次大戰,對秦趙來說都是一場巨大而危險的考驗。彼此講和,本是最好的結果,事實上雙方也進行了和談的接觸,但在種種復雜的原因推動下,趙國決定鋌而走險、擴大戰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秦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 大秦帝國風雲全文閱讀 | 大秦帝國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