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風雲 第66章 荀況施法教高徒

作者 ︰ 橫笛落梅

寒來暑往,李斯等弟子跟隨荀子日夜苦,學問精進。

荀子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他通過各種途徑注意搜集天下諸國的政治、經濟、人文地理等情報,對諸國的國情、政治方略加以分析研究,對天下大勢,了然于胸。

荀子的學生來自海內諸國,荀子和這些弟子們縱論諸國政策的得失,誘導他們從合縱或連橫的不同角度去觀察分析問題。

為此,荀子將弟子們先按照國籍地域劃分為七國陣營,讓他們各自代表自己的國家相互激烈辯論,在辯論過程中各自去爭取「其他國家代表隊」的支持----在學堂上上演天下縱橫捭闔的現實劇目!不但如此,每隔一段時間,他就讓弟子們角色互換,再分別代表別國去論戰,不斷交叉循環。

每次論戰前,荀子都要求弟子們要認真查閱典籍,不拘百家之言,最大限度尋找支持自己論點的論據。通過這些獨特的教育方法,促使弟子們能有大局觀、天下觀,而不再僅僅是拘泥于一個國家的立場和視角,感同身受天下諸國的生死存亡之道。

弟子韓非因為口拙,無法參加辯論,荀子就讓他寫文章代替。每次一個題目︰存韓,存趙、全楚----,荀子親自予以點評。韓非的文章非常精彩,荀子經常夸獎他「大智若愚,大辯若訥」。

荀子,被稱為古今教育泰斗的名號是當之無愧的!

這一日,荀況向學生們提出一個問題︰大國如何崛起?崛起的條件是什麼?

眾說紛紜,徒弟們彼此爭論不休。有人說是「天道」使之然也,有人說是「治術」使之然也,有人說是「仁德」使之然也,還有人說是「天時地利與人和」使之然也!

荀況答道︰徒弟們,是「武力」使之然也!但成也為武,敗也為武。國家者,武裝之圍也。不能守其土者,雖仁而必亡!疆土雖大,而軍隊不強大者,實為弱國也,必為小國見欺。國土雖大、兵甲也並不弱,卻不去開疆擴土、擴大疆域者,乃是違逆天道、自作孽也!

國家之實力,蓋為四要︰政治、物治、軍治、文治。

政治實力之考量者凡五︰其一︰君王、輔臣對于軍政穩定的掌控和權力的分配。其二︰庶民的權利及認同。其三︰是否具備有利的外交環境。其四︰政令的暢通和執行。其五︰王國中央對地方的管轄。

國家之物治,重要者凡七︰其一,生產能力。絲帛銅鐵、糧食馬匹。其二︰通衢商業、互通物資有無的能力。其三︰創造能力,耕戰、紡織的器具、工具、武器。其四︰人力的繁衍和養育、教育。其五︰發展的戰略和步驟。其六︰貨幣的鑄造和流通。其七︰對礦藏的控制和開采,尤其是銅、鐵、鉛、鋅、錫、金銀礦藏的管理和利用。

國家之軍治,乃重中之重。此為我們儒家學說,此前未能重視起來的事情。

軍治之要害凡六︰其一,大**事長期性的謀略。其二︰須有完善的軍工、先進的武備。其三︰軍士的訓練和組織。其四︰擁有指揮戰斗合格的軍事將領。其五︰能否塑造國民的犧牲精神。其六︰要有堅決捍衛自身國家利益的決心和行動。

文治之道者亦凡五︰其一,「文治」的手段即法治!-----權者,衡也!---法者,繩也!其二︰「文治」不是「紋飾」,不是軟弱,是君王見信于民、民眾服從于君王的威權,而不必再加以強制,所謂順民也!民不順者,權法加之。其三︰國家要實行利于民生的政策。其四︰國民的自豪感、歸屬感、安全感。其五︰對婚姻、家庭、宗族禮儀的重視和穩定,這是文治的核心。

大的國家治理不好會分裂,這是因為君王的暗弱、不能控制諸侯或過于橫暴而激起民眾的反抗。眾多的小國會被大國兼並,雖然殘酷,這卻是自然的常理,抗拒兼並對諸侯和民眾來說,不一定都是好事。

一個政治修明的國家,必是施加仁政于民,省刑罰、輕賦稅,推崇孝悌忠信之國。但是,這些還遠遠不能成為一個強國,依舊會被他人輕易顛覆或摧毀!-----古往今來,一個國家的強大,在于殖民或順民的歸化,必須首先具備強大的武裝力量。

國家的命運是不可測的,它早晚會遭遇到內部禍起蕭牆的削弱或外敵的入侵。小國往往首先滅亡、大國也會被肢解。如果一個國家能永遠不滅,那它必是有一種特殊的文化精神,才能不被同化而象山岳一樣永存。

國家的定位很重要,大國是參天的大樹、小國為大樹下叢生的雜木、而再小的國家就只能是野藤或茅草了。大國有大國的強勢,小國亦生存有術。大樹會招來蛀蟲、雜木會被砍伐、茅草會被割取、踐踏、焚燒。常言說,不直的大樹不會招致斧鉞之災、帶刺的荊條不會被折斷,苦澀的茅草不會被牲畜隨意啃噬。國家的生存也是同樣的道理。

《老子》曾經說過︰大國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為其靜也故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大國要善處下游,它就像天下的雌牝一樣。天下雌雄之間的**,雌牝通常以靜而勝過雄牡。這是因為她柔靜而適應于處下的緣故。所以,大國對小國友善,則可以主導小國;小國比大國更善于處下,則可以謀求大國的信賴。所以有時候,處下的態勢反而更容易佔居主導地位,或大國支配小國,或小國利用大國。大國不過分貪欲而讓小國分享資源,小國也絕不可過分貪欲而去觸怒大國。如此,它們雙方就能達成如此穩定的利益妥協,大的國家應該善于處下。)

老子的言論是正確的,但是這段話卻被曲解了-----許多人譏笑說,這是站在小國的立場上說話,其實這卻是大國的強勢的反映。

大國對于小國雌柔的前提,是具備消滅小國的能力!小國能夠躬身事大國的前提,是必須讓大國體察到其忠心。「牝常以靜勝牡」是假象,「牝常以靜事牡」才是本質,就像月光很難勝過耀眼的陽光,即使借助烏雲遮擋,也僅僅是一瞬而已。

故此,沒有必要為小國的滅亡而悲哀,諸位學子們要心中記掛的是華夏山河的整體,專注于如何發揮聰明才智,來推動一個大國的崛起。

大國不是永恆的,小國也不是永遠為小國。沒有天生的大國,它也是由百里的小國而崛起的。小國崛起為大國需要偶然的條件,但其重要的基石不只是「仁德」,還有武力。----只有將君子的仁德與武士的野蠻結合在一起,才能實現國家的崛起!

川淵深而魚鱉歸之,山林茂而禽獸歸之,刑政平而百姓歸之,禮義備而君子歸之。故禮及身而行修,義及國而政明,能以禮挾而貴名白,天下願,令行禁止,王者之事畢矣。無士則人不安居,無人則土不守,無道法則人不至,無君子則道不舉。故土之與人也,道之與法也者,國家之本作也,君子也者!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禮法兼施、王霸統一。此乃帝王將相,成其宏圖偉業之道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秦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 大秦帝國風雲全文閱讀 | 大秦帝國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