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趙國代相春平君接到了相國信平君廉頗舉家出逃的消息,心中十分惱恨。他急忙召見上卿魏加、樓梧,中書令郭開、近侍趙禹、中樞府令希卑這些人來商議。
魏加憤憤不平地說,「廉頗這是叛逃!要撤職罷官。」
郭開不以為然地說︰「廉頗並沒有像虞卿當年那樣掛相印而去,他能去哪里?只能去繁陽暫避一時,繁陽如今也是趙國的地盤,廉頗不能算是叛國。---他怕什麼?他怕失去名節,裹挾入諸公子的嗣位之爭而已。廉頗是個老滑頭!-----他心里想的,如果春平君大人得位,他廉頗是老臣,縱使不為我所用,也沒給咱們使過絆,最後如願以償告老退休,也奈何他不得。如果他公開支持春平君,就可能要挑頭與趙偃、李牧、龐煖這些人對敵,這老狐狸也是兩面下注。」
春平君︰「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希卑︰「不如派人去繁陽,暫時安撫一下廉頗。這樣使他中立,不會輕易倒戈易幟,投靠到對手那里去。」
「好,那就派遣使者去走一趟,讓他安心守住繁陽,不必再操心邯鄲的事情。」
「原定今日朝中舉行的宣百官推戴疏之事如何?」
魏加︰「建信君(文成侯)聯合幾十位官吏呈上的推戴疏,原本是想讓相國廉頗宣,可他跑了,---不辭而別。這件事情不如就讓中書令郭開大人來辦,最為合適。只要我們先拔了頭籌,加冕了君主之位,量那趙偃也是落了下風。如若其不服,膽敢擁兵叛亂,正好可以通令全國討伐叛逆,他們軍力雖不弱,可要跟大半個趙國的軍馬對敵,恐怕還要掂量掂量。-----還有,太子殿下可以向秦國緊急傳書,告知這次秦趙嚴重沖突,乃是趙偃、李牧等人公開謀逆所致,冤有頭、債有主,讓秦國呂不韋也麾軍對敵,聯合秦國的力量,一舉蕩平李牧這些人!」
「行,就這麼辦!」
郭開推辭說道︰「我這中書令,只是個內宮君王身邊的當值,權不出內宮,在外是有名無權的。這件事情嘛,還是讓上卿中的某一位來辦合適一些。」
春平君仔細看著建信君等人的推戴疏,「寫的好,說的好!-----我看,就讓希卑大人來當朝宣吧。」
「此外,此事務必要快刀斬亂麻,佔得先機!----凡是當朝反對或私下聚集議論是非的人,一律先撤職查辦!----郭開大人,你要盡速設法取得君王首肯的詔書,不要有何差池。」
近侍趙禹操著娘娘腔說︰「反正大王也醒不了了,不如就起草一份詔書,加蓋璽印罷了。」
魏加陰險地說︰「讓御醫再給君王好好診治一番,-----國葬的事情早辦為好。」,他這是在暗示先把病重的君王弄死再說。
郭開反對,「不行!----君者,授命于天,就是天生龍子。塵世俗人豈可大逆不道妄為?---詔書的事情可辦,就算辦了,我郭開也是一心為著趙國的社稷安危著想,豈是私心而為?---無論怎樣,趙國需要速立儲君,先安定下來再說。」
------
這樣,眾人約定,在君王---趙孝成王為駕崩之前,暫不提及即位之事,當時私定「詔書」指定春平君為國家儲君,出面料理國葬事宜,其實這跟嗣位並無啥兩樣,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暫時安撫國人民心、爭取個合乎禮法、儀軌。
朝堂之上,近侍趙禹當眾宣著建信君等人的「推戴疏」——原定的希卑換成了趙禹,就是為了把這事情辦得「非正式」一些。春平君緊閉嘴唇、觀察著眾朝臣的反應。對于嗣立新君這樣的大事,又面臨諸位太子們死命相爭的局面,多數朝臣避之惟恐不及,所以多是默不作聲。-----憑誰都知道趨利避害嘛!推戴疏很快就宣完了,可除了在那上面簽字的十幾個官吏鼓掌稱賀,其他人如泥塑木雕站立不動、緘口不語,春平君對此是大失所望。
春平君肅然表態,「建信君等公卿大臣的美意,在下自然是感激不盡,受寵若驚,吾也希望更好地為趙國民眾服務。嗣立新君是趙國的國家大事,方今我王病重,人事不省,親自指定儲君的事情恐怕是不能夠做到了。眼下趙國的局面必須迅速恢復穩定,圖新圖強。無論諸位心中有何種想法,就請說出來,只要是為了國家利益和大局著想,都請開誠布公、暢所欲言。我春平君是沒有任何私心雜念的,寵辱不驚,更不會貪戀王權。必須要為趙國選擇一位民心信服的君主,才能保的宗廟祭祀不絕、江山穩固。」
好一個引蛇出洞!
果不其然,春平君的「坦誠無私」感染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趙國的小司徒李竟立即就站出來說道,「代相心胸坦蕩,實乃德高誠篤。下官覺得秦趙兩國的仇怨不共戴天,秦國又何時真正遵守過合約?觀乎百年歷史,秦人背信棄義之舉不勝毫末,那樣我們又為何與秦國和談?----恕我直言,李牧等將軍此番在晉北大捷,大長了國民的志氣,這一仗打得好哇!----不但殲滅了秦軍1萬,而且消滅了我趙國的心月復之敵、萬人唾罵的王,趙人無不歡欣鼓舞呀!臣請赦免李牧等將軍違令之罪-----」
另一位臣子戴宜也站出來︰「李牧、龐煖等將軍不但不應受罰,還應當褒獎啊,不能責備勝利之師!」
上卿魏加見狀皮笑肉不笑地慫恿道,「好,言者無罪,有過則改。還有誰贊同這兩位的諫議?」
又有幾個大臣站出來直言不諱地要求將推戴儲君的事情拖延到二太子(趙傳)、三太子(趙偃)返回都城之後為好,如若君王實在無法指定嗣位人選,就由三公九卿大臣「投票」選舉,甚至可以擴大吸收再低級一些的官員參與進來,這樣不至于誘發內亂、避免趙國國內的動蕩。
事實很清楚,盡管諸多大臣們都沒有明說支持太子趙偃,可時間拖延下去明顯對他是有利的。尤其是眾人建議赦免李牧、龐煖等軍事將領,其實就是在抗議春平君等人的「和秦」政策。
春平君寬懷大度地表示,這些問題都可以考慮,王國的政壇是容得下不同意見的,確實是屬于此前考慮不周的事情,也可以加以修正和調整,有一些事情也可以暫時擱置、緩一緩再辦。
------
當夜,月光皎潔,春平君在相府的園林里擺下盛宴,宴請群臣,眾人俱各歡喜、其樂融融,笙歌舞娛,觥籌交錯,都為趙國代相春平君從善如流感到歡喜。
小司徒李竟屢被勸酒,喝得酩酊大醉,被人攙扶著跌跌撞撞來到池塘邊的柳林里方便。「我----我沒醉-----沒醉呀---這麼好的酒,如何能喝醉呢-----」一條黑影驀然從林中閃出來,一條棍棒橫壓著小司徒李竟的咽喉,將他死死頂在一棵樹上,喉結碎裂的聲音,李竟手腳抽搐幾下、一命嗚呼。殺手將其尸身拋進池塘,逃匿而去。
「小司徒怎麼不見了?」有人詢問、找尋。「他去林中方便了,---咦,怎麼還沒回來?」
不多時間,就听見有人呼喊,「司徒大人醉酒落水啦!----快來撈人啊!---」
就這樣,當朝的反對派們一個個被人殺害,有的是遭遇車禍(馬車翻車折斷脖子),有的不小心滑倒、頭觸石塊,還有的因為「抑郁癥」上吊自殺,也有一些是因為用錯草藥、死于醫療事故的-----春平君、上卿魏加、中樞府令希卑、中書令郭開一伙人瘋狂迫害、殺害持異見的朝臣,搞的邯鄲百官人人自危,再無人敢于公開唱對台戲。一些聰明一些的官員或稱病閉門不出、或設法逃離邯鄲、投奔太子趙偃或干脆逃離趙國。-----真個是「假惺惺引蛇出洞,惡狠狠屠戮忠良!」
看官,那個胸中有數的建信君此時在哪里呢,他正在干什麼?據說他這陣子迷戀上了狩獵,早已領著一伙人外出打獵了!
臨走的時候,建信君還去拜見春平君,告訴他-----這次,一定要給他打幾只白色的狐狸回來,將名貴的白狐皮敬獻給未來的趙國之主----春平君大人!
春平君興奮地將自己的花雕弓送給建信君(文成侯),「難得文成侯此番盛意和忠心,您就等著咱們君臣朝堂相見吧。---這次,文成侯鼎力推戴的功勞,自不敢忘。享國之時,定當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