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風雲 第120章 匪夷所思

作者 ︰ 橫笛落梅

此次五國伐秦(其實是六國,魏國也跟進了),戰爭的結果是秦國大敗虧輸,不但大量精銳部隊和臨時組建的民團武裝被聯軍殲滅,還喪失了大片此前佔領的三晉、楚國國土,外加被聯軍掠走了大量珍寶和人口,可謂是元氣大傷。

秦相呂不韋倡導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治國政治方針幾乎完全破產,幸虧呂不韋為護佑秦國做出了豐功偉績以及因為領導戰後恢復的任務迫切而繁重,王國政府才勉強沒有倒台。楚國考烈王、楚相春申君黃歇君臣,此次作為諸國伐秦的縱約長,也極大地撼動了秦國華陽太後的親楚勢力。贏姓貴族集團伺機而起,他們放棄了呂不韋,團結在先王遺孀--趙太後趙婉的周圍,發泄著對華陽太後和呂不韋兩個輔政大臣的不滿情緒。

呂不韋和華陽太後被迫做出讓步,昌文君、昌平君兄弟作為軍事統帥承擔了責任,被罷免了指揮軍隊的權力,不少贏姓貴族得以進入大秦王朝的政府各級機關擔任要職,呂不韋的相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可是,好運卻依舊沒有站在關東六國一邊!它們很快犯下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過錯,一個導致秦國再次迅速崛起的過錯--這就是關于上黨戰略要地的歸屬。

秦國龜縮在函谷關以西了,立下字據和盟誓不出函谷,原來秦國佔領的三晉土地盡皆歸還,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上黨應當給誰?

昔日,為了爭奪上黨地區(長平),秦趙兩國拼得你死我活,死傷了近百萬人口,還直接導致趙國險些都城邯鄲被破而亡國,這麼看,上黨應給趙國吧。

可是,上黨一帶原來是韓國的國土,這次韓國也兵進秦國,是伐秦的主力和戰勝國。這樣,韓國順勢收回其固有的上黨領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可是,韓國君王卻有自己的想法?

秦國勢力已經被諸國痛打得體無完膚、沒有很長一段時間看樣子難以恢復了,而趙國的勢力卻極大地膨脹了起來,虎狼之師呀!根據以往的歷史經驗,這讓韓國君臣心中十分懼怕。

韓國決定繼續使用上黨地區作為韓國和趙國之間的戰略緩沖,它選取了三晉兄弟之一的魏國!

魏國先前的都城本來就在晉地的安邑(今山西夏縣),後來因為打不過秦國而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它的領土包括現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殘留在晉地的魏國國土漸漸被秦國和趙國吞噬一空,其勢力被趕出了晉地,被壓縮在趙國邯鄲以南以及河水以南的地帶。

魏國在諸國的幫助下取回了晉地的故土,卻隔著上黨地區與實際控制的國都大梁地區聯接不上。韓國就順水推舟,將上黨托管給了魏國,讓它高高興興充當韓國防範趙國的保護傘。韓國還答應魏國:上黨一帶的山澤賦稅兩國均分。

趙國方面對此很不高興,可是對待友邦也拿不出什麼辦法,只好默許了韓魏兩國的政治交易。

如此一來,就給了秦國可乘之機,因為魏國沒有參與韓、趙與秦國的盟誓媾和。所以,不久之後,漸漸復蘇元氣的秦國以兩國摩擦為由,公然在晉地打擊魏國,並不算是背棄此前達成的「和平協議」,因為秦國也並沒有與趙國和韓國為敵。

偏偏魏國是個窩囊廢--它打不過秦國,結果魏國在晉地的地盤又被秦國奪走了,最後連上黨地區的魏**隊也撤走了,秦軍順勢而進,輕易就重新佔領了上黨。魏國也想再次引誘秦國和趙國發生「第二次長平之戰」,無奈上黨一帶韓**隊不敢去了,秦國和趙國簽訂有和平協議,趙國相國建信君也力主與秦國和睦相處,趙國竟然悠閑自在地看著秦軍進入了上黨。

歷史就是這樣滑稽!--當初,趙國費勁九牛二虎之力、與秦國拼個你死我活也未能得到的上黨戰略要地,竟然在自己的軍事實力完全佔據上風的情況下拱手相讓與宿敵,而且還是兩次!

第一次是邯鄲之圍被魏楚聯軍解困後,韓國也隨即出兵控制了上黨,趙國當時疲弱不堪,無可奈何,但韓國很快就敗在秦軍手下,失去了上黨。這次趙國久經戰亂,國力大損,算情有可原。

可這第二次縱容秦軍進入上黨,就有點匪夷所思了,莫非趙國真是君臣愚鈍、國運已終?還是武安君白起陰魂不散,趙國方面「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秦軍辛勝、張唐、樊於期所部兵進晉地上黨之後,按照秦國國內抗敵戰爭烈士的待遇,秦相呂不韋下令秦軍各部,努力收斂、重新安葬或建立忠烈祠祭拜歷次戰爭中犧牲在那里的秦軍官兵。

晉地各處地方,遺留了秦國與趙國、魏國、韓國之間歷年來近百次征戰中喪生的大批秦軍骸骨,四處探訪、仔細搜索、發掘後,秦國找到了大小數千座軍人墓葬或散落各地荒山孤嶺的散軍人墓地或亂葬坑。無論是對秦人還是其他國家的死難軍士,秦**隊都悉心收斂好骸骨、營造紀念祠堂、焚香火祭拜。知道其名姓的死者,都被裝殮進棺槨,隆重送回故土安葬,其家屬被加賜民爵、遺孤受到國家的體恤、健在人世的老父老母得到供養。

呂不韋這項體恤軍烈屬的政策,極大地安定了秦國的人心、撫慰了死難官兵家屬心中的傷痛。

華陽太後稱贊︰「本宮以為,呂公這個善待殉國烈士的做法很好!-----如果一個政權,他蠱惑、驅使人民為它去奮戰犧牲,卻對為此而死難的人不管不顧,拋棄烈士的遺骨于異國他鄉、荒山野嶺,甚至永遠將它們遺忘,對軍烈屬不聞不問或著尖酸刻薄、只是隨意撒下幾枚銅錢那樣冰冷,這個國家就不可能贏得天下的尊重,也不可能善待它的生民,自然其民眾也不可能去擁戴它,這個不義、不道的國家就必然覆滅!----這些軍人是為國家而犧牲的,活著有榮譽,去了也要有尊嚴。民眾是不可以被長久欺騙和受到屈辱的,當權者必須牢記︰是國民的犧牲保全了君王的威儀,也正是國人的辛苦勞作使國家一天天富強起來,君主必須愛民如子,承擔起捍衛大秦國國民利益的責任。」

呂不韋︰「太後!這項政策實施以後,人心逐漸安定下來了,不用點錄戶籍名冊,主動應征入伍、投身軍營的鄉民也多了起來,一只強大的軍隊正在緩慢恢復和重建!這一次,我們必須吸取教訓,在軍隊建設上不遺余力增加投入,完善國防。」

華陽太後︰「秦王很快就要行成人禮了---吾等好歹保全了三秦的本土,可以把秦國的江山大致地完整地交到君王手上。可是,秦國歷代先王奮戰多年取得的關外土地,大多數都已丟失了,只留下晉西南以上黨(長平)為核心的一塊地盤,一定要守住它。」

呂不韋感慨地說︰「是呀,上黨不容有失。那里居高臨下、虎視關中,從上黨出發,向北可攻燕國、向東可威懾趙國,向西南可打擊韓衛,亦可拱衛我秦川故土。那里,就是我大秦國日後崛起的希望之地呀!」

華陽太後︰「傳懿旨,特命大良造蒙驁將軍也引兵去往晉中南一帶,鞏固和加強上黨防御。命長安君成矯作為督軍,監軍鎮守屯留(今日山西長治、上黨首府)。」

呂不韋︰「太後英明,--秦王之弟長安君成矯出使趙國失敗後,一直心中不平,龍兄虎弟嘛!這也正是給了他一個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華陽太後︰「秦王就要親自來處理國政了,咸陽的地盤,我們要先來清理一下,免得發生什麼不稱意的事情--」

呂不韋奏報︰「對了,還有一事-----戰時,嫪毐為秦國建立了功勛,請太後恩準,封賞他為侯爵之位,這也是不韋事前許諾給他的。」

華陽太後︰「一諾千金!---既如此,那就加封他為長信侯吧!」

史載,嫪毐封侯之後,以山陽(今河南焦作東南)為其居住地,以河西太原郡為其封地(食邑)。不過嫪毐被任命雍城令,在咸陽以西的秦國故都雍城(今日陝西寶雞鳳翔一帶)為官,嫪毐官職飛升,所得賞賜豐厚異常,府上門庭若市、門客僕役成群,生活極盡奢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秦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 大秦帝國風雲全文閱讀 | 大秦帝國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