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鳳笑著拍了拍這個可愛的大家伙,轉身向遠處的集市上走去。暹羅人的服裝,總的來說比較樸素,在這個地方多以民族服裝為主。
暹羅男子的傳統民族服裝叫"絆尾幔"紗籠和"帕農"紗籠。帕農是一種用布纏裹腰和雙腿的服裝。絆尾幔是用一塊長約三米的布包纏雙腿,再把布的兩端卷在一起,穿過兩腿之間,塞到腰背處,穿上以後,很像後來現代人穿的燈籠褲。由于紗籠下擺較寬,穿著舒適涼爽,因此它是暹羅平民中流傳最長久的傳統服裝之一。
女筒裙是暹羅女子下裝,筒裙同紗籠一樣,布的兩端寬邊縫合成圓筒狀,穿時先把身子套進布筒里,然後用右手把布拉向右側,左手按住腰右側的布,右手再把布拉回,折回左邊,在左腰處相疊,隨手塞進左腰處。穿時也可以用左手以同樣動作向相反方向完成。
雖然看起來沒有中土的衣服華麗好看,但勝在古樸耐用,且帶有濃厚的民族氣息。
今日的暹羅格外的熱鬧,方勇用簡單的泰語問了一下,才知道原來今日正是暹羅人最重視的節日——水燈節,水燈節是暹羅的主要節日,亦是民間最熱鬧、最富詩意的傳統節日,屆時曼谷全城沸騰,萬燈漂流,壯美無比。
這是一個充分體現暹羅青年男女旖旎戀情的節日。因為每逢水燈節的夜晚,無論是城市或在鄉鎮,只要是頻臨河港或湖邊的地方,水面上都會飄滿水燈,閃亮著一片燭光,輝映著青年男女們雙雙的幸福靚影,而一片花香和輕快抑揚的「放水燈」歌聲中,構成一個歡樂的水燈節之夜。
熙鳳一听,頓時大感興趣,讓方勇問那個憨厚的趕象人,這一晚除了放水燈,還有什麼奇特好玩之處。方勇想了半天,才用那可憐的泰語連著手舞足蹈地比劃著,才讓那個趕象人明白了他的意思,遂放慢了語速,也用上夸張的手勢讓熙鳳等人明白了,在這一晚暹羅國王必循例龍舟游河,王後及妃嬪亦隨聖駕游幸,其時臣民嬉水于河中,隨後在國王的主持下,全城大放煙花,徹夜歡騰。
熙鳳一听能見到國王,馬上就聯想到了金燦燦的金銀珠寶,于是對方勇道︰「方大叔,這暹羅語您好像不大熟悉,請去幫我找個翻譯來吧,我這有事兒要好好問他。」
方勇臉上一紅,卻連忙應了下來,畢竟他只不過是一個長期漂在海上的船工,雖勉強能用暹羅話跟人交流,但要是真的翻譯一些細致的話語,自己還真沒那兩把刷子。
不大一會兒,方勇就喚來了一個白白淨淨的小伙子,瘦高的個頭,五官與中國人一般無二,只是穿著正正經經的暹羅服裝,臉上帶著陽光的微笑端端正正地站在了熙鳳面前,笑出了一口潔白的牙齒。
方勇笑著介紹道︰「這個孩子叫馬里奧,是我早年先識的一個兄弟的孩子,他的母親就是這暹羅的姑娘,所以他從小就精通漢語與暹羅話,鳳哥兒找他當翻譯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熙鳳點了點頭,端詳了這個十幾歲的陽光少年,那少年也不拘束,用標準的漢語與熙鳳問好︰「坤鳳兄,我名叫馬里奧,今年十四歲了,是這里最好的向導與翻譯,您找我來游覽暹羅可真是找對人了。」暹羅人通常稱呼人名時,在名字前加一個「坤」字,無論男女均可用,表示為「先生」、「夫人、「姐」之意。而兄則是一種尊敬親熱的稱呼,這些來自現代的熙鳳自然是知道的,所以對這這個少年點了點頭,同意了他的毛遂自薦。
這個馬里奧雖然年紀輕輕,卻非常熱情,帶著熙鳳等人專往最熱鬧的地方鑽。熙鳳發現在這個傳統節日里,白天走在大街小巷上,不難發現許多勤勞的暹羅婦女,就在自己的家門口,或是店鋪門前,聚精會神,制造漂亮的水燈。
這些水燈的材料以香蕉干和香蕉葉為主。婦女們以熟練的手法,一刀就把香蕉樹干橫切成圓塊狀,每塊大約三英寸厚。這圓睫塊就是水燈的底部,水燈能夠飄浮,全靠圓睫塊內充滿空氣與疏松的結構。
接下來是燈身的部分,婦女們天生巧手,她們把新鮮的香蕉葉片,或翻或卷或切或割,並以小枝條圍繞香蕉圓塊來固定。各種款式的水燈,不到一只香的功夫就擺了出來。
看到此景,熙鳳不由贊道,暹羅人是一個很有創意的民族,幾乎任何一種自然材料,一落入他們手中,就能創造出各種巧妙的藝術品,例如樹皮制成的書箋,小辣椒糊成的發夾,還有這小水燈,真是叫人愛不釋手。
有些大的店鋪又制作出了豪華型的水燈,加上紙板做造型,還將水燈染上鮮艷的顏色,並添上許多鮮花,有的甚至還編成小船的樣子。店鋪里大大小小華麗的水燈懸掛在那里,精致小巧的水燈,大概就只有巴掌大,而造型較盛大隆重的,則需要兩個以上的人一起抬著,才有辦法放進悠緩的河水里隨波漂流。
這些水燈看似簡單,它包含著暹羅人的辛勞和祖先的情懷,以及濃厚的佛教宗教氣息,還有那握在手中的香蕉葉淡淡的幽香,這些不是光翻翻書本就能體會得到。
熙鳳一個個地觀賞著,贊嘆著,馬里奧在旁邊一個個地幫她介紹著,旁邊的店員不像某些地方的店小二見人光挑不買便氣上心頭,使勁兒給顧客擺臉色,她們始終保持著完美的笑容,眼神也柔和的仿佛冬日的陽光,看著這兩個少年在店里挑來挑去,卻是一副看著自己孩子玩耍的溫馨模樣。
熙鳳感覺要被這些古樸醇美的小店感染了,漸漸的心里有種酸酸的感覺,好像是重生過來第一次有這種感覺,熙鳳她想家了,想念那個遠在金陵的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