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b。更新)大唐綺麗客26︰更新時間︰24-6-2222:55:44。阿密道︰「這就要靠公子了,公子手上,握有劍院,摩尼教,二大武林權勢,要隱沒一個人,還是能行的。小……更」啊喲,我做了教主的事,她們也知道了。7456
不錯,在江湖上,我比皇帝有勢力。
皇帝手再長,總也有天高皇帝遠的地方。
到了外面,王思靈慧想要展翅高飛,自然是可以的。
最多遠遁海外,離了大唐,也就罷了。
我沉思再三,如果此事成了,我和李治之間,會怎麼樣?這事情要做的話,只有讓王思靈慧改名換姓,拋棄中原所有。
對了,只有假死,方能擺月兌束縛。
思索間,我道︰「你不是宮內的人,慈航齋謝齋主,是你什麼人?」事情重大,我若要插手,必要得到來人真實身分。
阿密臉有喜色,知道我有一半以上動念了,說道︰「謝齋主是我師佷,我俗家姓楊,父親是隋煬帝楊廣,曾是前隋南陽公主。」一語出口,又讓我吃了一驚,沒想到阿密竟有如此高貴的身份。
南陽公主是前隋蕭後長女,姿容俱美、言行有節,為隋煬帝特所鐘愛。
隋開皇十九年,下嫁許國公宇文述之子宇文士及,為婦謹肅有禮,世以為賢,有子宇文禪師。
隋煬帝登基後,南陽公主常伴駕巡游全國。
大業末,隋朝局面紛亂不可收拾,煬帝再下江都無心北返,引發近衛造反,南陽公主夫家的兄弟宇文化及等被推為頭目。
江都之變導致其父煬帝被弒,皇室男性成員幾乎全遭殺戮,蕭後和剩下的皇室成員都被宇文化及掌控。
之後,竇建德打敗宇文化及,前來拜見蕭後等人時,南陽公主氣度從容,聲陳報仇之志,情理懇切,眾人肅敬。
誅宇文化及時,公主大義滅親,竟不顧其十歲幼子,導致連坐兒子宇文禪師,從那以後,南陽公主看破一切,遁入空門。
再往後的消息,就是她欲西歸長安,途中與前夫宇文士及在東都洛陽相遇。
南陽公主決意不與他相見。
宇文士及深愛妻子,不忍相別,糾纏不休,請復為夫妻。
南陽公主堅決拒絕了他,說︰「我與君是仇家,只恨不能手刃閣下,而沒有這樣做,是因為令兄謀逆之際,君並不預先知情罷了。」宇文士及知不可屈,只得拜辭離去。
因此,魏征等在《隋書》中,贊她︰蘭陵主質邁寒松,南陽主心逾匪石、洗媼孝女之忠壯,崔、馮二母之誠懇,足使義勇慚其志烈。
貞觀年後,南陽公主下落不明,想不到隱在了慈航齋,還拜了謝小俞為師。
怪不得現任齋主謝瑤要稱她為師叔。
我肅然起敬,回拜道︰「不知竟是前朝公主駕臨,晚輩失禮了!」一揖到地,又道︰「慈航齋如此看重晚輩,不勝榮幸,但此事關系到國家皇室,若有差錯,慈航齋和李唐,則絕裂矣!」這是提醒慈航齋,後果的嚴重。
阿密點了點頭,道︰「這件事情,為保萬無一失,謝齋主會親自跟皇帝交涉,讓他同意殿下離宮。
我暗暗咋舌,謝瑤好大的氣魄,竟然要跟皇帝談判。
一頭驚訝,一頭說道︰「既然有謝齋主出面,還要我幫手做什麼?」象這種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謝瑤如果打算親自去和李治談,何必再用我?只要皇帝同意了,這事情根本不用多少人知道,只要李治安排一下,把人交給慈航齋,就可以了。
阿密說道︰「這是因為,雖有謝齋主出面,但陛下那里,末必成事,又要防著陛下反悔,所以要請劍院幫忙,公子手下,能人眾多,救一二個人,想必不在話下。」喔喲,這是拿我當暗棋了。
明棋不成,就施暗的。
只是既然要暗渡陳倉,事先就不應該讓皇帝知道,他知道了,肯定要防著這一手了,這對我對她來說,不是增加了事情的難度麼?
阿密看出了我的疑慮,說道︰「公子放心,謝齋主進宮之日,便是殿下離宮之時,陛下就算知道了,也來不及布置更多人手了。
我以拳擊掌,說道︰「好計策,明修和暗渡同時進行,皇後殿下的離宮,便有九成了。」這條計,不可說不好,考慮極全面,出策之人,可算一流謀士。
只不知獻策之人是誰?既能救了人,又料到了事後的反應,李治便算明白了,也只能吃下啞巴虧,對外怕是不能宣揚,連搜捕都不敢明著來,只能調一些死士暗中進行。
而且,最主要的一點,便是由慈航齋出頭扛下了這件事情,劍院這面,可以不露一絲痕跡。
底下盤算叫好,嘴上說道︰「劍院目前,是我娘做主,此事為何不找我母親,先來找我?」鷹七先生名滿天下,如果我娘肯出手,比起我來,又要好上許多了。
阿密道︰「此事不能找雲侯夫人,你娘不會拿你冒險,若是先生知曉在先,必攔阻公子前往出力,事便不能成矣。
我想了想,以母親的性格,審時度勢,要她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那是不可能了。
我卻不同,一則年輕,二則有理想,縱然世人都是以利為先,德為後,在政治上,那更是黑暗無邊。
然而前有太宗,後有慈航齋,我瞧在正教領袖的面上,這忙也非幫不可。
前隋末期,群雄並立,天下大亂,是誰點著明燈,救萬民于水火?慈航齋選明君主持天下,每回必能選中。
李世民還是秦王時,便獲謝小俞大力扶助,這才能玄武門一戰功成,得登大寶。
太宗生前,對慈航齋極是敬仰,尤其是在謝小俞激流勇退,恢復不問世事的態度後,更加高看一眼,曾明令後輩子孫,寧絕唐室,不毀慈航。
這其實也是慈航齋千百年來,能夠長存不滅的理由。
李治雖敢動他阿舅長孫無忌,完全不顧他生母長孫皇後死後的靈知,對慈航齋,卻末必有這個念頭。
他必竟是太宗的兒子,對民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深有體會。
而慈航齋往往代表的,就是民意,對于民意,李治不能動搖,這也是他這二年來,想廢後而不能廢後的遲疑。
王思靈慧失寵,再加失勢,又妄想同長孫聯手,扳回敗局。
就這點來說,等同于背叛了夫君,這方是李治下定決心,要廢了王皇後的真正原因。
大唐綺麗客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