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470.第四百七十章 烏桓蠢動

作者 ︰ 關駒

[第2章正文]

第480節第四百七十章烏桓蠢動

劉貴妃笑道︰「好的,那臣妾便讓薛珝用心尋訪。臣妾可得把丑話說在前頭,若薛珝不慎找到一個騙子,讓皇上上當,到時皇上可不能怪罪臣妾。」

劉備馬屁听多了,自知之明也就沒了,還以為自己真是一個有道明君,笑道︰「你不是常說朕英明睿智麼。朕既然英明睿智,又怎會受騙上當?」他哪知道漢武帝這樣聰明的一個人,都被方士巫醫騙得團團亂轉,竟蠢到將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兒嫁給一個形容猥瑣的方士的地步。漢武帝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他。

劉貴妃道︰「呵呵,方士之中良莠不齊,魚龍混雜,有本事的少,沒本事的多。臣妾怕皇上一時失察,上了大當,事後後悔,牽怒于臣妾,治臣妾的罪。」

劉備道︰「你說的倒也有理。好吧,到時朕不怪你便是。」

劉貴妃道︰「多謝皇上。」

劉備笑道︰「你要怎麼謝朕?」

劉貴妃妙目流盼,含情脈脈,柔聲道︰「皇上要什麼有什麼,臣妾所有的東西都是皇上賜的,拿什麼來謝皇上呢?」

劉備雙臂圈住她的腰,道︰「那就再給朕生一個女圭女圭,當是謝禮吧。」

劉貴妃啐了他一口,道︰「皇上胡子都一大把了,說話還這麼不正經。不知皇上想要一個男孩還是女孩呢?」

劉備道︰「當然是男孩。大樹之所以能經得住風吹雨打,就是因為枝繁葉茂,如今太子年幼,若是兄弟不多的話,將來有起事來,就沒人幫他了。」

劉貴妃笑道︰「你們男人就喜歡生男孩,我偏偏喜歡女孩子。可這生男生女,不是臣妾說得算的。假如這次還是一個男孩,皇上打算給孩子取個什麼名字呢?」

劉備沉吟片刻道︰「嗯,就叫劉理吧。」

劉貴妃心中一凜,道︰「劉理,劉理,真是好名字啊。就沖這個好名字,我也要再努力為皇上生個男孩出來。」

劉備哈哈大笑,俯身向她的嘴上吻去。

次日早朝之後,劉貴妃命人喚來薛珝,道︰「皇上讓你出宮時順道尋訪通曉方術之士,將其帶進宮來,皇上要詢問神仙之道。」

薛珝道︰「微臣一定用心尋訪。」

劉貴妃道︰「這是皇上的命令,不是我的。現在我告訴你我的命令。那就是這段時間內你根本不要去找什麼方士。」

薛珝道︰「這個……若是皇上怪罪下來,微臣可吃罪不起。」

劉貴妃道︰「若是皇上問起,你便說長安這麼大,人海茫茫,一時之間找尋不到通曉方術之人。」

薛珝道︰「這話只能哄得過一時,若是微臣老說這句話,皇上必會認為微臣沒有用心查察,會治微臣罪的。」

劉貴妃道︰「不用怕,到時我自會幫你打圓場,保你沒事。」

薛珝心中仍未釋然,心道︰「你說的倒好听,到時有起事來,最多我的人頭落地,你卻一點事也沒有。」說道︰「這個……娘娘……這個……」

劉貴妃道︰「瞧你嚇得那個樣子。得道之士豈是那麼容易便尋得的?皇上當然知道這個道理,不會怪你的。」

薛珝向劉貴妃瞧了一眼,道︰「微臣有一句話,一直想和娘娘說,不知當不當講?」

劉貴妃道︰「有什麼話你就說吧。」

薛珝道︰「短短數日幾間,娘娘前後判若兩人,且心中似有大苦,不欲對人言。微臣受娘娘大恩,無以為報,娘娘若是信得過微臣,便同微臣說說,微臣或許能為娘娘分擔一二。」

劉貴妃向他瞧一眼,淡淡地道︰「胡說八道,我怎麼前後判若兩人了?至于我心中似有大苦,更是無稽之談,如今貴為貴妃,又得皇上寵幸,有何苦可言?」

薛珝道︰「難道娘娘信不過微臣?」

劉貴妃笑了笑,道︰「我若信不過你,還信得過誰。我根本一點事都沒有,是你太多心了。」

薛珝嘆了一口氣,道︰「皇上欲求不死藥之意甚堅,若微臣將這事擱著不辦的話,時間久了皇上認為微臣辦事不力,既便他不怪罪微臣,也會另差他人去辦的,對娘娘有何益處?」

劉貴妃笑道︰「那就讓他另差別人吧,總之你先不要去找便對了。」

薛珝道︰「既然娘娘成竹在胸,微臣也就無話可說了。」

劉貴妃揮手道︰「嗯,我想一個人靜一靜,不用你服侍了。」

薛珝答應一聲,轉身退下。剛走出數步,卻听劉貴妃說道︰「其實我也想快些讓永兒當皇帝,可是……可是……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苦衷。」

薛珝點了點頭,道︰「微臣明白了,若有用到微臣的地方,盡管吩咐。」

漢章武二年春三月,北方冰消雪化,道路暢通。曹彰大軍在襄平休整幾盡半年,復又龍精虎猛,常在半夜嗷嗷亂叫,好似餓得發慌的野狼一般,期待戰事的發生。曹彰擔心曹丕乘虛進襲幽州,便即率眾班師。行至柳城時,便接連收到哨探來報,說三郡烏桓復又蠢蠢欲動,舉兵臨境,曹植恐城中兵少難以久持,請大軍火速班師。曹彰聞報大失驚色,忙令三軍晝夜兼程,連夜趕回。不一日,大軍到得幽州治所薊縣。曹植親自出城三十里郊迎,將曹彰讓進城中。

燕王府內,曹植、曹彰分賓主坐好,曹彰道︰「烏桓不是被爹爹征服,發誓不侵不叛了麼,怎麼復又反叛?」

曹植道︰「烏桓各部不知從何處听聞魏國內部兄弟不和,欺負你我二人勢力弱小,欲連合鮮卑別部大人軻比能,共同舉兵犯境。」

曹彰左手捏著右拳,格格直響,道︰「來得正好,好久沒打仗了,手正癢癢呢!」

曹植道︰「二哥想要起兵迎敵?」

曹彰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又何必問?」

曹植搖頭道︰「不可,萬萬不可!」

曹彰橫了他一眼,一臉不屑,道︰「膽小鬼,你怕我打不過三郡烏桓?」

曹植道︰「非也。我們的大仇人是三郡烏桓麼?」

正說話間,一名近侍慌慌張張的走了進來,道︰「報!漢驃騎將軍諸葛亮听聞三郡烏桓欲攻幽州,即令趙雲領兵五萬屯于雁門,伺機進犯代郡,坐收漁人之利。」

曹彰氣得牙齒相擊,格格直響,道︰「沒想到諸葛亮也來落井下石!哼,你們便是一齊來,我曹彰又有何懼!越多人打起來才越過癮!」

曹植道︰「二哥若出兵迎敵,倘若大哥乘虛來襲,如之奈何?」

曹彰臉色發青,道︰「來便來吧,難道便怕了他不成!」

忽听門外一人喊道︰「若如此幽州休矣!」說話間那人走進殿來,正是荀攸。

曹彰道︰「軍師認為該當如何?」

荀攸道︰「我听程仲德言道諸葛亮善于用兵,與他的前任賈福不相上下,似猶有過之。如今他統兵三十萬坐鎮晉陽,兵多將勇,我們根本不是他的對手。不待交兵,勝負便已十分明了了。再加上烏桓遮其前,魏主襲其後,這戰便是孫吳復生,也無法扭轉乾坤。」

曹植道︰「我正是擔心三路夾擊,才勸二哥不要出兵的,如今該當如何?還請軍師賜教。」

荀攸笑道︰「幽州看似危如累卵,實則安如泰山,二位又何必憂慮?如今該當考慮的是如何為武帝報仇這件大事。」

曹植長跪請教,道︰「願聞先生退敵良策。」

荀攸道︰「當年武帝平定烏桓,陣斬蹋頓的乃是文遠,烏桓之人畏之如虎。善戰者當因其勢而用之,可令文遠領一軍往守白檀,伏四五路奇兵,每日交換,烏桓必狐疑不敢進。若大王還不放心,可令一舌辯之士持重金前往鮮卑王庭游說步度根,令其乘機攻打軻比能。軻比能與步度根雖同屬鮮卑,但貌合神離,大王若以重利賄賂步度根,步度根必然听從。此一路不足憂矣。接著便是諸葛亮,其實他此番出兵不過是虛張聲勢,欲迫使我方與之覯和,他好專事南方。我們便如他所願,可用一舌辯之士,前往晉陽,以利害說之,此路亦不足憂矣。如此幽州豈不是安如泰山?」

曹植道︰「這麼一來兵不血刃便化解了兩路兵馬,公達真乃當世奇才也!」

曹彰見沒戰打,一臉不悅,小聲嘀咕道︰「還是明刀明槍的沖殺一番來得痛快。」

曹植笑了笑道︰「二哥稍安匆躁,這仗可有二哥打的,如今我們勢單力薄,不如此便有覆亡的危險,如何還能為爹爹報仇?」

曹彰點點頭,道︰「三弟說的甚是,我受教了。」

曹植問荀攸道︰「如今當派誰出使鮮卑?」

荀攸道︰「田疇熟識烏桓鮮卑地理,差他去最合適。」

曹植點了點頭,又問道︰「這出使晉陽之人呢?」

荀攸道︰「我也想會會諸葛亮,不如就由我去吧。」

曹植點點頭,道︰「公達是想讓我們同漢朝聯合一起對付大哥?」

荀攸無可奈何地點了點頭,曹植面有憂色,道︰「袁紹死後,譚、尚爭位致使河北大亂,爹爹坐收漁利,混水模魚,這才略定河北四州之地。若我們效法袁譚和漢朝聯和,不等若引狼入室,爹爹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可就此毀于一旦了。」

荀攸問曹植道︰「大王可有更好的主意?」

曹植搖頭道︰「我為此事茶飯不思,想得頭都要裂開了,還是沒有想到什麼好主意。」

荀攸嘆了一口氣,道︰「當初我勸你們以大局為重,忍一時之痛,奉皇上為主,便是為此。如今你們要是改變初衷,向皇上效忠,還還得及。」

曹彰攥緊拳頭,叫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要我向那畜生俯首稱臣無論如何也辦不到!」

曹植道︰「嗯,不為國除奸是為不忠,不報父仇是為不孝,不忠不孝之人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間,九泉之下又如何面對死去的爹爹?」說著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曹操,淚如雨下。

荀攸道︰「既然你們急于報仇,我也不多說什麼。明日我便起程前往晉陽,相機行事。」

次日一早,荀攸準備停當,帶上三五名隨從,首途前往晉陽。在途非止一日,這日荀攸過了九原進入太原郡界。諸葛亮一生唯謹慎,太原郡是他的轄地,防衛自然十分嚴密,巡哨偵騎更是多如牛毛。荀攸甫入太原郡界,便被巡哨騎兵發現。其時諸葛亮早已料到幽州會差人來議和,事先吩咐巡哨騎兵,若是遇到幽州使臣,須當好生衛護,不可怠慢。是以騎兵隊長得知荀攸身分之後,肅然起敬,一面差人飛馬報入晉陽,一面前呼後擁,護著荀攸向南而行。

這日一行人過了陽曲,到達汾水之濱。荀攸舉目向河岸邊望去,只見河上泊著十數只大船,一字排開。為首一只大船前站著三個人,當先一人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正是諸葛亮。他身後分著左右站著兩名小童。

荀攸雖與諸葛亮素未謀面,卻對他的行頭十分熟悉,一見面前之人手執羽扇一柄,輕輕揮動,便知他是諸葛亮,慌忙下馬,長揖到地,道︰「久聞南陽臥龍先生大名,今日一見,實是三生有幸。」

諸葛亮連忙還禮,道︰「公達才華橫溢,滿月復經綸。在下躬耕于南陽之時,便十分仰慕,曾欲慕名前往請教,怎奈一直沒有機會,如今得見先生,幸何如之。」

文人向來多禮,不似賈仁祿這個大流氓那樣不拘小節。當下二人在船前客套半晌,各道仰慕之意。諸葛亮這才伸手肅客,將荀攸讓至船上。荀攸甫一上船,諸葛亮一揮羽扇,樂工忙各展所長,吹吹打打。漿手一齊用力,扳動船漿。悠揚的樂曲聲中,大船如飛,載著荀攸、諸葛亮等人駛入晉陽城中。

太守府內,諸葛亮、荀攸分賓主坐好,小童奉上香茗。諸葛亮道︰「公達遠道而來,不知有何見教?」

荀攸道︰「我主听聞將軍令子龍將軍屯兵雁門,欲犯代郡。我家主公與貴國向來井水不犯河水,自思並無得罪之處,不明所以,特命在下前來請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最新章節 | 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全文閱讀 | 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