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偉,這位三輪客。最終被復旦大學,聘用為博士,一時傳為美談。發現他的是古文學著名專家裘錫圭先生。先生和蔡偉的交往歷經八載,從相識到相知,蔡偉許多見解,先生都自嘆不如,先生是高校的著名教授,蔡偉是街頭的落迫車客,二者懸殊之大,可先生因其才,竟能相濡以沫,惺惺相惜。先生多次勸慰蔡偉,求得一學歷,然後歸其門下,事情就順理成章,別人無可非議,而蔡偉無意于功名,且對古文學完全出于興趣。別有他念。又以英語不懂為名,推勸先生好意。斗轉星移,蔡偉因生活窘困,登車度日,告之先生,生活還行!只是書讀的少了。先生聞之心焦,是愛才惜才呀!不能好端端的一個人才,因為所謂的學歷和英語,竟將先生和蔡偉阻隔在萬里,且又因生活所迫,毀了,實在可惜。對國家也不負責任呀!先生終于痛下決心,頂住各方壓力,錄用蔡偉,成為破格選拔的人才,且是一等一的博士,博士是許多人花了多少心血,多少心思,為這!不說辛苦,但那金錢就花費了多少。竟讓一個窮小子,幾乎輕而易舉奪得,單單識得幾個古文字,心里自然不會平衡。
不平衡的原因,究其本質,這些人其看成是求取名利的招牌,把學院看成是求取名利的場所,絞盡腦汁機關算盡,直盯在考分上,然後得學歷得學位,為以後舒服過日子打下基礎,所以冒考,頂替……走後門,真是丑態百出。這樣的學歷學位,讓人惡心。即使是個人努力,也讓人傷心。躺在招牌上,混在場所里,每日優哉游哉!不是逗鳥閑樂,就是賞花適情,一副世外高人的樣子,然後寫一兩篇無關痛癢的文章。以自娛。或者剽竊別人的研究成果,以娛人。現在這是常事了,並由此而產生的口舌,哪曾消停過。不是學生揭發老師,就是老師告發學生。因為揭短便罵來罵去,大敗文人學者的興。所以現在的體制,若不行進行改革,充其量,生發出來一茬一茬的,也不過是偽君子似的庸才。他們坐所謂的資本上,想的是剽竊別人得更多實惠。有幾個踏踏實實地坐冷板凳呢!
平衡的蔡偉們,究其本質,他們早把學歷學位看成是夢幻泡影的事,把學院看成是追求真理的地方。正因為前者的淡泊,而無法實現後者的所謂的功名。而他們也被無情隔在學院門外,但蔡偉們孜孜不倦,無怨無悔,因為只盯住學問,即使生活多麼艱難,也要堅持走下去,不計得失,不計成敗,蔡偉們憑著熱情一路走來,讓人們欽佩。躺在冷床上,混在市井中,每日苦哉樂哉!不是古卷一本,就是資料一堆,迷得心馳神往,然後相互探討,求得真知灼見,以自娛。或者書信往來,提出寶貴建議,以娛人。所以先生和蔡偉,既是師生關系,又是朋友關系,不是師生熱論,就是朋友冷思。因為同趣,便你憐我愛,大興魏晉古人之風,經過深思熟慮,先生大膽啟用蔡偉。引起某些人質疑。先生只是談談回應一句︰是不是人才?看以後學術成果吧!先生和蔡偉,這方面是自信的,因為他們想的是追本溯源,求真求理。
偽君子們在學術上是造假,足見其劣性,在權利下是順從,足見其奴性。現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有幾個真才實學,不過是欺世盜名者罷了。即使有,也不過都是人家的東西,照搬照套。跟鸚鵡一般。而自己的大腦,充其量是個雞窩。只知道被動接受,沒有自己的主見。所以這些人分兩類︰一是奴才,二是偽君子。一點不過分。
而蔡偉們,他們的腦子,一開始便與眾不同。即有了主見和思想,在學術上,獨創自不必說。在和先生的商榷中,已見一斑。成一家之言,自是早晚的事。俗語說的好︰是馬是騾子,拉出去溜一溜。讓那些奴才和偽君子汗顏。汗顏的他們也想研究出成果,好用來可以憑評職稱,評教授,爭房子爭待遇呀!可是早已習慣了惰性,那腦子早是個雞窩,只能別人在里邊下蛋拉屎,而他是沒有這樣的功能的!
所以復旦大學這一舉動,可以說一石擊起千層浪,無論在社會上,還是在體制上,都給人清醒一擊,不僅要不拘一格選人才,還要進行體制改革,這樣才能有可能培養出人才來,而不是奴才和偽君子。
不拘一格選撥人才,這只是潛意識的治標。因為大學里沒這樣的人才,所以只好在社會上找了,還好,一找就找到了。而治本,就是體制改革,這樣大刀闊斧後,現狀可能有所改善。順便想說的是,在社會上,和蔡偉一樣的人才,難道是鳳毛粼角了嗎?恐怕是像先生一樣的伯樂,才是少之又少吧!而大學,也僅僅是一復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