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講沒有客人來,曉枰曉楠那間小小的知青屋,咯大半年來,除了上林灣里的鄉親,以及栗林沖三個灣村里的青年朋友外,就再也沒有來過任何客人了。
可是,咯一天傍晚,德保卻為他們帶來了一個陌生的客人。來人是來江縣知青辦的干部,姓陳,瘦小的個子,斯文的舉止,連講話的聲音都是細細的。
陳干部是在德保家吃過晚飯才過到知青屋里來的,正見到曉枰曉楠兩兄弟在吃晚飯。兩兄弟把中午剩下的冷飯冷菜分開了,一人一碗就扒拉開了。陳干部坐在桌子另一邊的條凳上,靜靜地看著兩個小知青。可能是坐著太無聊,他抬起頭來,環視了一遍咯個小屋子。整個屋子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只是一種灰蒙蒙的影像,看不清麼子東西。最後,他的眼光落在了屋子里那唯一的亮點,那盞煤油燈的燈火上。
他好像找到了可以做的事。他伸出手去,找著了煤油燈的燈芯擰子,輕輕地,慢慢地把本已經很小的燈火擰得更小了,整個屋子又暗下去一層了。他一邊擰燈芯,一邊對兩個知青講道︰「擰小點,省點油。」
兩兄弟不置可否,任咯個干部去做他找到的事。反正吃一餐冷飯,也沒麼子菜好挑選的,燈亮不亮,或者有燈無燈,都無所謂。
但是,他們心底里是希望這燈亮堂一些的。或許正是因了心里的這種感覺,他們知青屋里的這盞燈一直有意無意地讓它開得大點亮點。可以說,這盞燈是全灣村里點得最亮的。每天勞累過後,入夜,在這周圍一片暗黑的世界里,只有這盞小燈才給了他們年青的心一絲光明,也隱喻著一份希望。
何況,每晚,他們還能在這盞小如星火般燈下,翻開自己熱愛的書本,在漫無目標的,甚至象征性的閱讀中,回味曾經的學子情感,享受心里那隱藏的知識分子身份認同。是啊,自己的名字就是「知識青年」,離了書,還如何能享有這個名字。沒有這燈,哪怕它小如星火,他們還能在什麼時候看書啊。每天在縣城里的陳干部,那里白天晚上都是亮堂堂的,如何能體會面前這兩個小青年的心啊。
「現在吃飯,是可以關小點燈。可晚上看書時,這燈還嫌小了。」曉楠輕輕地講了一句。
「哦,你們晚上還看書啊?不錯,不錯。那,不要看久了,要不早晨起不來的。」陳干部關心地講道。
「我們晚上看書看累了再點睡覺,早晨天一亮就起來上工了。」曉枰答了一句。
「啊呀,那你們真是三更燈火五更雞啊。不容易啊,當心累壞了身體。」
「三更燈火五更雞?」曉楠覺得咯句話有意思。
「是啊,你們半夜了還在掌燈看書,早晨雞一叫又起床勞作了,就是三更五更的時間呀。唉,不容易啊。」陳干部感慨地對眼前的兩個小青年講。
曉枰曉楠兩兄弟听了他的話,不作聲。是啊,自己不就是過著咯樣艱難的日子嗎。他們只管低了頭吃飯。
「你們每天晚上都是這樣吃冷飯菜?」陳干部問道。
「是的。咯里灣村里的人都是咯樣,把吃晚飯就叫做吃冷飯。」曉枰一邊吞著飯,回答了問題。
「不是的嗎?我剛才在團支書小劉家吃的熱飯熱菜啊。」
「供上面來的干部吃飯,當然是要新炒菜,蒸熱飯的。」曉楠解釋了咯種情況。
「哦,哦。村里的貧下中農對你們好嗎?」
「好,好。」曉枰想,陳干部咯個問題問得,我們是來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能講貧下中農的不是嗎?
「那就好,那就好。你們每天吃得飽嗎?」
「吃得飽。咯個生產隊還算不錯,紅薯多,吃不完。」曉枰回答道。
「紅薯?米飯呢?」
「摻和著吃,早晨吃紅薯多些,用米湯煮紅薯粥。」曉楠每天早晨都是咯樣做的。
其實,曉枰曉楠對陳干部問到的咯些問題全沒有一點興趣。他們到鄉下以後,從來不怕做事,不怕累,也不挑食,不管主糧雜糧,能填飽了肚子就行。只是完全告別了自己的原來的生活,告別了自己最喜愛的讀書學習,心里有一股不怎麼好講的難受。咯種感覺是不能講的。而經過大半年的磨礪和忍受,他們的咯種感覺也漸漸地消失了,心有點趨向于麻木了。
但是,今天,突然從縣里來了個干部,是專門來看望知青的。兩個小青年的心,突然又讓他給撥弄得有些活了。咯個干部會給自己帶來麼子新的消息嗎?泉水灣的那個小杜不是就有了去當老師的通知嗎?咯證明上面對知青中表現好的是可以有新的前途安排。雖然小杜那種表現讓人覺得不地道,但自己卻是實實在在地拚命勞動,老老實實地接受貧下中農的教育啊。應該講,自己兩兄弟是表現得很好的知青。
直到德保來招呼陳干部睡覺,咯個縣城里來的干部也沒給咯兩個小知青講出一丁點新消息來,除了他那東一句西一句地不著邊際的話語外,再無其它。只是在離開他們的小屋子前,講是要他們中一個人明天給他帶路,到其他知青那里去看看。
第二天一早,曉楠就帶著陳干部上路了。去年底一起從縣城里下到大水公社的二十幾個同學,分在了十來個大隊。曉楠從沒去過那些同學的地方。他只是知道,同班的梁大祥和他的妹妹梁小雲,還有一個他們那個居委會的鄰居,一起分到了公社所在的那個大隊,就叫大水大隊。咯是他們那一批來的知青分得最好的一個大隊了,梁大祥他們的生產隊就只與大水鋪墟場隔一條鐵路,在鐵路那邊一個山包的背面。
曉楠還記得,當時在公社會議室里,當同學們听到宣布的分配名單時,就有同學悄悄地地講梁大祥的媽媽找了人、送了禮,才讓他們兄妹分了個好地方。曉楠覺得,梁大祥的媽媽找人是可能的。自己要求分到西洲大隊上林灣去,不也是找劉大海老師講了的嗎。何況,梁大祥的媽媽是個很注意關系的人。記得下放之前,同學們到他家里去過一回,梁媽媽就慷慨地拿出花生來招待兒子的朋友們。她一邊請同學們吃花生,一邊對同學們講︰「你們以後到鄉下了,要相互關照啊。」
曉楠當時還因了梁媽媽的熱情招待和叮囑而有些感動了。眼下的社會里,大家都缺吃,不少人為了吃,連親情都不怎麼顧及的。就是曉楠自己的母親,在吃的問題上,特別是家里難得一次的點心零食之類的東西,都不顧著兒子們的。有時家里偶爾買一點花生,兒子們最多只能吃一兩顆,母親就止住了他們︰「不吃了,不吃了,小孩子吃多了拉肚子。」然後,做母親的就自己一個人吃完了所有的花生,當著兩個眼饞的孩子。
所以,曉楠覺得那個梁媽媽肯定是個會為兒子考慮關系的母親。但他覺得不會要為上山下鄉的事送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咯是多麼嚴肅,多麼神聖,多麼革命的事啊,怎麼能庸俗得去送禮求人呢?不會的,不能的。
一路上,陳干部也沒麼子話與帶路的小知青講,曉楠就只管自己一邊胡思亂想著,一邊就把陳干部帶到了梁大祥他們的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