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节来源*****
对于ptsd暴发的原因,冯克西的分析是这一世大脑要比上一世更加发达,加上儿童时期,孩子的神经是敏感而脆弱的,通常情况下,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容易沉湎于幻想中的。前世的记忆,加上一个分不清现实与虚幻的大脑,造成了这一次暴发好像更加凶猛,也更加猛烈,冯克西在晚上作梦与白天发生幻视幻听时的景象已经接近于真实。在这种局面下,如果解决不好,这一辈子很可能会变成疯子,永远徘徊在虚幻与现实之中的。到那时,不管冯克西有多么聪明,也只能是一个聪明的疯子,在疯人院中有太多这种人了。
为了自我心理调节以消除ptsd的影响,高明的解决办法就是让自已痴迷于另一种东西,从用化学实验转移自已的注意力,到回到国内经营工厂令自已沉迷于工作,到疯狂的阅读各种与战争无关的书籍,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的,最后终于还是消除了ptsd的影响。不过这一世因为年龄的关系,好像前世的几招都用不上,或者说不方便使用。
冯克西可能把房子改造成化学实验室每天作各种研究冯家的老爷子与母亲会不管吗???最大的可能是这些宝贵的实验器具会被砸的粉碎。
根据现实情况,冯克西不得不为自已设计了新的调节心理方法。
首先,要让大脑充份运动起来,冯克西前世因为女儿的降生而准备的一些幼儿教育中对于记忆力训练的方法被用上了,他们被用来背诵本来令冯克西痛恨不已的八股名文。这可以加大冯克西对大脑思维的控制尽可能的把不受控制的战争场景的幻视幻听转移到对于难以记忆的文章上来,尽量把自已沉入到文字游戏上。结果就是以前作梦是血肉横飞的战场而现在变成了满天飞的八股文章,这种梦虽然无趣,醒来后也仍然疲倦,可是确成功的减轻了ptsd的各种症状。
其次就是加大对于身体的煅炼。这可以帮助冯克西增强身体体质的同时改善小冯克西在睡眠时的质量。冯克西可是知道睡眠对于一个小孩子的重要性的。
在别人眼中小冯克西是个懂事而又上进的孩子,可是只有冯克西自已知道,自已这么玩命的学习煅炼身体,其实就像小说中的张无忌为了对抗寒毒而炼九阳神功一样,并不是本身有多么的强的上进心,不过是被病魔折磨的而已。后来冯克西一生中从童年开始,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也受到类似现象的折磨。
冯克西后来叙述说:每当我睡觉之后,在我眼前便出现各种各样的文字,所有白天读过的文字都会浮出我的脑海,使我看不清其它任何的物体,这使的我不得不再一次阅读这些该死的文字,这叫人感到特别痛苦。这些文字是如此的真实,我甚至在梦中可以写一篇不错的文章,而在清醒时,我可以把我所写的文章快速的写出来,这可以证明这梦不是我的臆想。如果有人对我说出一个词,那么这个词所组成的文字,便在我的眼前生动地浮现出来,有时候我都无法分清,究竟我看到的是否真有其事。这使我万分难受和焦急。我请教那些学心理学或者生理学的研究人员。但是没有一个人能令我满意地解释清楚这种现象.
冯克西写道:如果看过一本书那么这本书就可以存在我的大脑中,当我需要时,我可以在大脑中翻看它,
冯克西为了摆月兑折磨人的文字景像,求得片刻安宁,只好不断的去记忆那些与生活中有关的图像,这使得他经常闭着眼睛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在九岁时,他的病情好像是得到了解决,而结果就是在三年后,他十二岁时似乎病的更加严重了,在梦中他经常很难份辨出他是不是在作梦,如果不是后来他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在书桌上放一本从没看到的书,只要是没看过的书在梦中就不会显示出文字,而那些看过的,则会与现实中一样。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7岁,以后他便把思想全部贯注到新的哲学思想上去了。那时他异常高兴,因为他发现,只有思考形而上学的哲学不会引起那些文字与图像。因此,我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哲学的思考。
过了10岁,冯克西总算经过苦心孤诣的努力将那恼人的文字景像从头脑中驱逐出去了。
冯克西写道:当别人看我时,我能分辨出一些简单的情绪,而当别人瞄准我时,我会有一种特殊的毛悚悚的感觉,在漆黑的地方,我能分辨出动物和人的位置,甚至能够了解到他们的动作,我不知道这是我所练的武功的原因还是我病情的原因而使我过于敏感。
25岁时的冯克西脉搏波动得很厉害,慢时极慢20次,快时可达每分钟260次。他认为是因为所练的武功所影响的,只是在内心深处,总是感觉,不止是这个原因。
有些时候冯克西经常在想,那些与他一样有转世经验的人是不是也会与他一样,承受着如此的痛苦。那此天才是不是也是如此的敏感而痛苦。
天才的痛苦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才能将潜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达到登峰造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但也注定其一生坎坷.不然他只是一个朴朴通通的人类.人们希望自己成为天才,又有谁能够了解到天才承受的痛苦和折磨,决不是正常人所能体会的,也是不愿意去体会的!
影片《美丽心灵》中著名数学家约翰.纳什。约翰.纳什在年轻的时候就发表了赫赫有名的“博弈论”,但他一直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幻。幸好他有一个深爱他的妻子——艾丽西亚,她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最终约翰终于战胜了疾病,并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部电影验证了“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的说法。以前有一项研究发现有着音乐、数学天赋的人,其实是他们的基因排列失常造成的,而且同样的基因失序也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约翰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有着极高的数学天赋,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数学问题,不管是从别人领带上的花纹,鸽子啄食的路线,同学打球时的阵局……他都能看出一些数学规律。但同时这种思维习惯也让他经常产生幻觉。
天才与疯子的差距只差一步,冯克西更想自已能成为天才而不是疯子。
最终的结果是冯克西在别人的眼中成了学子中的模范,不但博文强记,而且循规蹈矩,不知不觉中,小冯克西在与ptsd作斗争的过程中,极有规律的生活中又过了三年,小冯克西十岁了。
本来按照冯家老辈子人立下的规矩在十三岁之前,冯家的学童们是不会参加科举的只是为了打好基础,怕被科举影响了学习的心态。冯克西的聪颖,使得他比更多人更早地开始了在科举路上的跋涉。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已亥猪年科试,冯克西周十岁,虚十一岁在冯家老爷子和父母的催促下,冯克西不得不与其它兄弟侄子一同参加童子试。
清代科举制度包括四部分,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童试是清科的第一部分,也是科举必走一步。
童试,即科举时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在唐、宋时称州县试,明、清称郡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
县试一般由知县主持,本县童生要有同考者五人互结,并且有本县廪生作保,才能参加考试。试期多在二月,考四到五场,内容有八股文、诗赋、策论等,考试合格后才可应府试。府试由知府或直隶州知州、直隶厅同知主持,考试内容和场次与县试相同,试期多在四月。府试合格方可参加院试。院试又叫道试,由主管一省诸儒生事务的学政主持。院试合格后称秀才,方可进入官学和正式参加科举考试。《促织》中言“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即未取得秀才资格,没有功名,还算不得读书人。
报名与其它童生互结都是伯伯们给办的,由一名长了冯克西二十多岁的廪生哥哥甘结晕各个都十二三岁,有三个哥哥还有一个大侄子,共五人由一名长了冯克西三十多岁的廪生哥哥甘结这一队六人,共计十二人的考生都是冯家的兄弟。冯克西一直都认为自已这次考试很可能就是为了凑个数的而不是什么积累经验,要不然那些与他同龄的完全可以再凑一队。
清朝科举制度规定县试第一场为正场,考前二十或三十名者提考于县大堂。他们被称为“堂号”,由知县面试。县试最后一场考前十名者,他们府试时试卷要加盖“堂”字,其考场设于大堂。这被称为“提堂”。
冯克西一见面试的知县就乐了,这个知县如果从冯马氏那边按辈排起来,还得叫他一声小舅子,是冯克西他妈家冯马氏一个姐姐的女婿。以前过年时,还给过他压岁钱呢,谁说女儿没用,马家依靠在外地当官的老子,来的知县只要不是结过婚的就能扣下入坠。要不马家怎么能在b如日中天,把自已老爸压成那个孙子样。
知县的面试令冯克西感到好笑,还有什么好问的,过年时,这知县跑老冯家,这面试的问题都问过了。
结果冯克西胡里胡涂的得了个县案首。
什么叫县案首???
县试第一名曰县案首,最后一名俗称“坐红椅子”,因为在其名字后面画一红色截止符号,形似椅子座面和靠背。
五场合格,具备参加府试的资格。
通过县试后的考生有资格参加府试。府试在管辖本县的府进行,由知府主持。参加府试,报名、保结,与考试的场次、内容同县试差不多,但保结的廪生要多一名。府试通过后就可参加院试。
府试多在四月份举行。冯克西不得不在哥哥冯裕的陪同下前往济南应试。其时,胶济铁路尚未修通,应试者都结伴买船前往。从水路到济南需要三天时间,冯克西有点激动,毕竟是这辈子第一次走出小县场到省城,迈进外部世界。
应试者聚在一起吃饭。此时,正值十一月,西江两岸稻花飘香,秋风送爽,清澈见底的西江绿水,犹见群鱼戏水,两岸远去的青山倒影,顿生无限情意。冯克西看着这群兄长、叔伯甚至四五十岁的长辈,不免心中升起一丝怯意,然而少年多才,又让他多了几点自负,时刻寻找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学。这时,突然有人提出用所食咸鱼作题,吟诗作句。满船学子冥思苦想之际,冯克西已经引吭高歌:“太公垂钓后,胶鬲举盐初”。诗句典雅寓意高远,满座动容,“神童”之名开始更盛。
府试“提堂”与县试类似。不过府试时有个“提堂”和“经古”之分,考试通过者要提考于学政大当堂前,也就是说他们的考场在学政大当堂前。“经古”考取名次靠前。清朝科举制度规定,十五岁以下的考生为“幼童”。因为冯克西不满十五,属于幼童,幼童不须考“经古”,他们考默经或背经。经文由学政指定,并且要由学政监考。
学政看冯克西幼小,所以问为何不考幼童。当然,学政考过的幼童他都记着,尤其是冯克西以十一岁之龄考中了县试第一名,作了县案首,想记不住真是很难,看到冯克西之后才想起他未考幼童。冯克西回答,即然我都会为什么不试一下呢???
什么是经古???
“经古”是院试考前的一个测试。“经古”题目最初为经解、史论、诗赋。咸丰时增加性理、《孝经》论。同治十年增加算术。光绪二十三年增加时务。考生只须选其中一门考试即可。不过冯克西是每门课皆考,即然会就没有不考的道理。
既然“经古”考取“提堂”,那就要提考于学政大当堂前。当然,他们的试卷上盖有“堂”字。冯克西也是通过其试卷上的堂字知道其考取“经古”考取“提堂”的。清朝府试、县试的第一名要在学政面前面试,“经古”考取“提堂”也要面试。
府试考试科目,分帖经、杂文、策论三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共录五十人,分甲、乙两等,前十名为甲等。
卯时一刻,贡院开门,数千名考生依次接受初查,鱼贯入场,在四名执灯小童的带领下分别进入四个考场,又在门口再次接受军士的搜身检查后方才最后进入考场,按考引寻到自己的位子,这次考试除考引外,考生任何一物都不准带入,笔、墨、特用纸张等都由考场提供,头两场各考一天,第三场策论需考两天,过夜的棉被也由考场提供,每名考生都被隔开,各占一席之地。
要求通三经以上,通五经者为上上《孝经》和《论语》为必选;大经的《礼记》《左传》可选一,也可都选;中经的《诗经》《周礼》和《仪礼》可选一经或二经;小经的《易经》、《尚书》、《公羊传》和《毂梁传》可选一经,按指定段落默写,这一方面即可考记忆,又可考书法。一天里可休息三次,有人会送来饭食和清水,要入厕的,也有人专门引导并监视。黄昏时分,开始有考生交卷,只要拉动身边的小铃、就会有两人过来糊名,将考卷放入专用匣内,并收走一切物什,考生即可离开。
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府试的“提堂”和“经古”考试通过者要提考于学政大当堂前,也就是说他们的考场在学政大当堂前。这里说“经古”考取“提堂”,也就是说“经古”考试名次靠前。既然“经古”考取“提堂”,那就要提考于学政大当堂前。当然,他们的试卷上盖有“堂”字。冯克西因为是府试的第一名,所在是独自在学政面前面试的。清朝府试、县试的第一名要在学政面前面试,“经古”考取“提堂”也要面试。冯克西既要面试又要提考于学政大当堂前,所以学政会“便当”的来收他的卷子。
1899年,十一岁的冯克西进军济南,中秀才,补博士弟子员。十一岁的童子中试,当时的主考学政惊喜交加,特地找冯克西等较小的秀才,再考他们,试以文艺。只有冯克西能够对答流利,少有差错,别说学政连知府大人惊奇叹服不已。此时的冯克西灵机一动,拜倒在地,连谢大人们的厚爱,并请学政与知府大人为冯家老爷子写文祝寿,冯克西所表现出的少年老成,乖巧伶俐,孝心厚重,两位大人为之感动,提笔书祝寿文,大赞冯克西聪颖,冯家如“汉之石氏,唐之柳氏,宋之吕氏”,教子有方,勉励冯克西且不可傲然懈怠,要继续努力,前途不可限量。得到三品大员的赞许,整个冯家当然是受宠若惊,祝寿文拿到家后,被裱起来端端正正的挂在墙上,冯家顿时金碧辉煌,喜气迎门。冯克西中秀才,冯久兴七十大寿,学政与知府大人写祝寿文,可谓三喜临门,冯家大宅不论男女老少,都来祝贺,冯克西在贺喜的人群中来回出没,说实话他没有感到他人所想像的喜悦,因为冯克西知道,科举很快就会结束,而一个全新的时代就要来临。科举给他带来的欢乐只是完成了对冯家老爷子的诺言。
*****************************************************************************************************************************************************************************************
浑浑噩噩:
解释:浑浑:深厚的样子;
噩噩:严肃的样子。
原意是浑厚而严正。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在当时,学子大多在十二三岁,就可以考童子试了,只不过就是考到八十岁仍然是个童子的也大有人在,十四五岁的少年秀才在当时也是很多的。就是十一二岁的秀才也是大有人现,所以大家不用认为秀才有多难考,不过是当时学习方法大多是死读书读死书,效率太低而已。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三试第一,成了秀才。三试第一后,蒲松龄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直到72岁,仍只是个贡生。秀才只不过是身份改变了,月兑离了平民的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