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 第一百四十三章

作者 : 冀南一士

王秀崔发赶到宫里,王邑已先他们一步到来,这会正陪着王莽站在殿前仰脸看星。近侍手中挑着的以及殿檐下挂着的宫灯虽不甚明亮,但依然可照见王莽冷峻而铁青的脸,倒背两手的臃肿身形更显现出这位大新皇帝无可冒犯的森森威严。

王秀崔发心怀忐忑,一齐给王莽跪下:“臣等奉诏叩见陛下!”

王莽依旧背着手两眼看星,鼻子里哼一声:“嗯,起来吧。”

“谢陛下!”二人再叩一下站起。

“王秀,崔发,知道朕为什么这个时候把你们叫来吗?”王莽冷冷地说。首发燃文小说光武帝刘秀第一百四十三章

“陛下,臣等知道,因为天上出了这颗星。”二人小心地说。

“嗯,不错,就是为的这颗星。那,你们一定对这颗星看出什么了吧,那就给朕说说!”

“这个……”王秀崔发同时嗫嚅一声,然后互看一眼,便都低下头黑着脸站在那里不吭声。

王莽不觉有点恼怒,斜过脸瞪着二人:“这个什么?有什么不好说的吗?你们两个,可是当今最有权威的星谶学家,有什么好含糊的?尤其是你王秀,在观星望气上可算天下第一神仙,有谁比得过你?就连崔发也差着你一大截。那你就先说,这颗星在说明着什么!”

王秀不觉浑身一颤,脑门上的冷汗都冒出来了。

其实这个王秀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中国儒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甚至有“古学鼻祖”之称。王秀本名刘歆,字子骏,是刘邦的四弟楚元王刘交的第六代孙。他的父亲刘向,是西汉宣、元、成三朝的著名大儒,管领着国家的图书馆藏。刘歆从小聪颖好学,又出生在儒学大家,所以在少年时代就已学贯古今,通晓群典,以至小小年纪就被拜为黄门郎,入宫协助其父校理群书。刘向死后,刘歆子承父业,总校书藏,修订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倍受历代儒家学者的推崇。刘歆尤其精通天文地理,星象历法,他所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至于其它学科,刘歆也多有研究著述,也同样倍受推崇。总之在西汉末年,刘歆是无人能与之比肩的博学大家。

当然最最赏识刘歆的,还是大司马王莽。后来哀帝即位,王莽乃奏明圣上,说刘歆这样的人才世所罕有,该当再加官阶,以示陛下之恩赏器重。于是哀帝乃拜刘歆为侍中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在王莽的赏识提携下,刘歆的地位日渐显赫。当然吃水不忘挖井人,刘歆对大司马也是百般感激,视为自己的大恩人。

但是过了没两年,刘歆的一个举动却令很多人不解——他要改换自己的名字了,从此不叫刘歆刘子骏,而改叫刘秀刘颖叔了。对此,不但众朝臣不解其意,连王莽哀帝也不知道他出于什么目的。但无非就是改个名字,皇上大司马无须为这点小事破费心思,于是刘歆从此开始正式叫“刘秀”了。皇上大司马及其他群臣虽然不明白刘歆改名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是一些儒生方士却有人在悄悄议论:“刘子骏改名刘秀,是不是要上应神谶呀?”因为这时在他们儒生方士的小圈子里,正流传着这样一句谶语,叫“刘氏复兴、秀为天子,李氏为辅”。所以这些儒生方士就都惊诧地说:“难道刘子骏要做将来的汉家天子?”

这也许就是刘歆改名的唯一原因。因为刘子骏非但精通谶纬,更善晓天文——洛阳的夏贺良、南阳的李守、陈留的王长这样的方士已经通过天象看出汉家的“历运中衰,当再受命”,而刘子骏这样的星象大师岂有看不出的?所以刘歆改名,很可能就是通过“观象”而得知刘家王朝将要“中衰”,被别姓夺去社稷,然后再“受命”,再“复兴”;而再次重掌社稷的,自然就是谶语中的那位“刘秀”了。所以那些儒生方士猜测的应该不错,刘歆就是想因应谶语,做将来的汉天子!

然而刘歆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他改名的这一年——哀帝建平元年,一个小男孩竟在这一年也呱呱坠地,诞生在陈留郡济阳县孝武皇帝的故行宫里。更令刘歆想不到的是,这个小男孩的父亲——济阳县令刘钦,既不会看星也不知谶语,却在他的这个儿子出生前的两三个月就为儿子取名叫“刘秀”了!更何况,这个小男孩刚降生时有祥光照耀、异香满室!而十余年后,更有一位道士高人苏伯阿瞪着惊异的两眼,望着这个小男孩所住的村庄——南阳郡蔡阳县的舂陵庄惊喊:“气佳矣,郁郁葱葱然,此庄必出天子!”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光武帝刘秀最新章节 | 光武帝刘秀全文阅读 | 光武帝刘秀全集阅读